楊依婕 臺東縣均一實驗高中 每年的這個時間,我都會回去看螢火蟲。 一年一年過去,從越來越叫人喘不過氣的時間中抽出了空檔,路上,為了逃離而帶上的耳機,在蟲鳴鳥叫隔著厚厚的玻璃傳來時也不曾拿下。疲累的眼看景色加速成一團雜彩,掠過。 長大,很無趣嗎? ...
【林君鴻全國兒童文學─童詩獎】第一名〈想家〉
張弘政 華文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我們對視而坐 互抵的膝蓋 繞出不捨的形狀 在粉塵的綿雨下 訴說公寓曾經的模樣 地上鋪滿盛開的牽牛 炙熱來得突然 午後焦黑蔓生的藤莖 急於灌溉的母親刺破羊水 不再盛開的紫色委屈成種子 萎縮出磨石的花樣 ...
【東華奇萊古典新創獎】評審獎〈風曰飛廉〉
楊智淵 中國語文學系學士生 飛廉你是,風。 在天地萬物暢遊,撲剌剌的。 他們為你命了名,妄圖將你 拘束在一種鳥的圖騰裏。 你是無拘無束的。 巫覡的魂靈也勾勒不出你的形體。 但那放蕩不羈的詩人,有著枯槁的肉體 和浪漫飄逸的靈魂, 只允許他 ...
人與人與文學的真誠對話:顏崑陽教授《中國詩用學》新書發表暨學術座談側記
胡詩專 中國語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發表新書:中國詩用學:中國古代社會文化行為詩學 座談主題:中國古代詩歌的「社會性」與「藝術性」 時間:2022 年 10 月 27 日(四)14:00~16:00 地點: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 A104 階梯教室 主持人:吳冠宏(國立東華大 ...
探討中國籍婚姻移民二代的民族認同形塑經驗
劉俊良 社會學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註一) 一、 自 1980 年代開始,台灣社會的婚姻移民人數便逐年增加,截至 2022 年 7 月,僅是「已領身分證」的婚姻移民人口就有 57 萬(註二)。這個現象從宏觀的角度而言,背後牽扯了台灣在資本主義 ...
圓球體的反思視域:《中國詩用學》序
陳國球 玉山學者、國立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講座教授 顏崑陽教授是前輩學者中近年產量最豐富的一位。先是 2016 年接連出版《詮釋的多向視域:中國古典美學與文學批評系論》(436 頁)、《反思批判與轉向: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之路》(560 頁),2017 年發表《詩比興系論 ...
第 36 期 主編的話
蔡侑霖 社會學系副教授 轉眼又到歲末,相較過去幾年,今年的冬寒似乎來得特別早,也讓平安夜與元旦跨年更有味道。 此時也是《人社東華》第 36 期出刊的時刻,本期季刊首先收錄與本院榮退教師顏崑陽教授新著《中國詩用學:中國 ...
悠遠緜長的餘韻——記江老師在東華的二三事
林家維 中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那年我來東華,懷揣著新鮮又疑惑的心。這一場經歷既是求知,也是結緣的一段路。過程中認識了不少良師益友,江老師也是其中一位。 她無疑是一位認真、有熱忱的老師。記得我第一次修她的四書課,當 ...
社會中的既得利益者還是受害者?——當代台灣男性憂鬱症患者的敘事社會學分析
廖映彤 社會學系學士、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生 2021 年我向科技部申請並通過大專學生研究計劃〈社會中的既得利益者還是受害者?—當代台灣男性憂鬱症患者的敘事社會學分析〉,是以個人的生命經驗與日常觀察為出發的提問,希望透過受到社會期望,但卻可能在憂 ...
從關懷土地、參與社會運動的實踐,到歌頌土地之美的文學建構:詩人不老,鬥志不滅——國民詩人吳晟
勵心如 華文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前言 被稱為「國民詩人」的吳晟老師的作品就像是從土壤裡長出來的,樸實無華,有著土地的溫度和氣味;而推動他寫作的動力則是來自於對這塊島嶼的關懷與熱情。詩人已老,卻又不老,他的年歲已大,心卻還年輕,始終保有創作的熱忱以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