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宏 花蓮影視基地執行統籌、國立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2021 年初,我與團隊夥伴們開始營運花蓮影視基地,這基地位於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一館內,所統籌的業務包含影視 ...
花蓮鐵道電影院服務學習心得側記
方乙旆 社會學系學士生 在聽到服務學習時,你腦海第一個閃過的畫面是什麼? 是老人照護、偏鄉教育,還是動物救援? 或者說,服務學習中究竟是「服務」重要,還是 ...
新冠疫情與「文藝的復興」
汪雅玲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藝術史博士 新冠肺炎(COVID-19)的爆發重創了全球的經濟。疫情的攀升限縮了我們的活動區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移動、工作模式與互動的方式。隨著 ...
春秋時代齊國大戰略
周香君 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 博士生 一、前言 春秋時代周天子的勢力減弱,群雄紛爭,齊、宋、晉、秦、楚相繼稱霸,而以齊國為五霸之首,靠的不是神諭,更不是運氣 ...
離岸的鄉愁
郭慧英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社會學系 副研究教授 關於鄉愁,還沒有離開過臺灣的時候,學校裡念的是余光中的作品。它的開頭與結尾各是如此: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
日本拉麵中的臺灣味──以麵麻(メンマ)歷史為中心之研究
陳泓安 歷史學系 學士生 去年,我向科技部申請通過的大專生計畫〈日本拉麵中的臺灣味──以麵麻(メンマ)歷史為中心之研究〉,最初是為解決「臺灣作為殖民地,對母國日本造 ...
星巴克特色門市與在地意象的建構
黃翊珊 臺灣文化學系 學士 許多人習慣用咖啡打開早晨美好的一天,因此咖啡在全世界,甚至是臺灣人的生活習慣裡佔有重要的位置。在咖啡產業全球化的過程中,星巴克發跡時間相 ...
向一個偉大部落太巴塱致敬 – 一位異鄉遊子的返鄉日誌
石忠山 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序 我怎也沒想到,能在時隔30年之後,再次擁抱那熟悉而又陌生的土地,重新省視那被我壓抑在記憶深處、早已混沌不清的自我特質,是否已在時 ...
從電影KANO談起──許又方
許又方(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常有人問我,什麼是「棒球文學」?這個問題雖不算難,但也不易回答。剛好最近台灣上演一部令人期待的電影──嘉農,正可以作為「棒球文學」的 ...
柏林「浩劫紀念碑」與新德國國族認同之建構── 潘宗億
潘宗億(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自十八世紀末現代民族國家發微以來,「想像共同體」在首都營造紀念性、象徵性與功能性建築與場所,作為物質化與空間化群體共享光榮與創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