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期 主編的話

林潤華 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距離2021年竟也過了三個月,而人社東華也進入2021年的第一次發刊。本期刊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2020年11月在本校所舉辦的<<東暨論壇暨學術研討會>>的發表專欄,第二部分則為本校教師李宜澤老師與Orip負責人蔡沛霖先生針對本刊文 ...

生活在他方的異鄉人:臺灣社會眼中的「他們」、「她們」與「我們」

歷史學系三年級 葉玟礽   身為來到東華讀書的大學生,我可以從花蓮這片土地帶走什麼,又可以為花蓮留下什麼?   這是我這兩年多來生活在東華,並且透過東華社會參與中心的資源,投入鄉村教育的過程中一直在思考的。身處在大學,學生往往很難看到社會真實的樣貌, ...

五味砸成我的學習:場域經驗再思與助人學習

王敬堯 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學士生 壹、前言   這一段在五味屋的學習之旅,對我而言,是上天送給來到花蓮的我最好的一份禮物:它不是實體的酬賞,而是一個機緣;讓我能邂逅五味屋這個場域。在我大學生涯後面三年的週末,返鄉回家不再是唯一的選擇;到五味屋當假日和 ...

社區書寫的生存意義與敘事倫理:回應「從遺忘噤聲到展現生機—引路人與地域復振」

李宜澤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助理教授   東華大學人社院的線上期刊《人社東華》於第25期刊出,由本校自然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碩士生廖鎮邦同學執筆,以討論「溝仔尾」社區在地營造與文史團體間之互動關係為內容,寫成「從遺忘噤聲到展現生機—引路人與地域復振」一文。內容 ...

《從遺忘噤聲到展現生機》乙文勘誤

蔡沛霖 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負責人 報導不實 頁碼文章內容錯誤處7……除了里長外,還招收了一群對花蓮文史有興趣的家庭主婦與斜槓中青年,便成為第一代引路人。溝仔尾便成了花蓮市區第一個有「街區小旅行」或說是「街區導覽」的地方。第一代的社區引路人是黃啟瑞以及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