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詩專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博士生 (紀錄整理) 時間:2023年12月29日(五)9:10~11:50 地點:東華大學.學生活動中心.演講廳 主持人:吳冠宏(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對談人:顏崑陽 1(東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 ...
「宗教專業」與「生命本業」—追念宋光宇老師
李世偉 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系教授 「宗教學者會如何面對死亡?」 這是我偶爾會浮上心頭的問題,有此一問,不單單是自己的宗教研究專業使然,更在於「了生死」實為宗教本質性的課題,面對死亡的態度即為面對生命的態度。另外,宗教是為「知識專業」或「生命 ...
影像 X 社會學的社會實踐:鄭怡雯老師專訪
《人社東華》編輯團隊 目前在高教場域中,已經有許多社會學者任職於社會學相關系所之外的教學單位,有些甚至是面對大量來自理工背景的學生,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進行跨域的社會學教學呢?在教學現場,又是如何結合所謂的大學社會責任呢?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 ...
悠遠緜長的餘韻——記江老師在東華的二三事
林家維 中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那年我來東華,懷揣著新鮮又疑惑的心。這一場經歷既是求知,也是結緣的一段路。過程中認識了不少良師益友,江老師也是其中一位。 她無疑是一位認真、有熱忱的老師。記得我第一次修她的四書課,當 ...
從關懷土地、參與社會運動的實踐,到歌頌土地之美的文學建構:詩人不老,鬥志不滅——國民詩人吳晟
勵心如 華文文學研究所碩士生 前言 被稱為「國民詩人」的吳晟老師的作品就像是從土壤裡長出來的,樸實無華,有著土地的溫度和氣味;而推動他寫作的動力則是來自於對這塊島嶼的關懷與熱情。詩人已老,卻又不老,他的年歲已大,心卻還年輕,始終保有創作的熱忱以及 ...
【跨國遷移與多元文化】移動的故事:一部份的自己
丁宜安 華文文學系學士生 在東華大學華文系就讀大二的呂佩軒,在小學一年級時曾前往中國深圳待了六年,直到小學畢業後才回到台灣。 她的父親是軟體工程師,因為工作的關係,外派到中國深圳。中國改革開放後,台商在 1980 年代廣泛前往中國發展,到了 1990 年 ...
【跨國遷移與多元文化】不在的十五年
董懷曜 社會學系學士生 美國國籍 小時候,父親每年總會到美國出差幾個禮拜,只要在這時向遠方的父親許願,他就會從國外帶回最新潮的玩具,無論是當年流行的寵物玩偶或是遙控汽車,都能使命必達。然而,被西方物質充盈的生活並未持續太久,國小後,我不曾再看過父 ...
【跨國遷移與多元文化】出外打拼的泰國媽媽
賴佳欣 社會學系學士生 一、相遇背景 我第一次見到泰國的馬奇,是過年回台東姑姑家玩時,她是我表哥工廠裡的員工。過年時,姑姑擔心家裡人多忙不過來,請她暫時來幫忙家務。待在台東那幾天,讓我有機會和馬奇相處,更進一步了解她的遷移故事和工作經歷。 ...
【跨國遷移與多元文化】用鑰匙圈傳達她與家庭之間的「蓮」繫方式
黃淑芬 社會學系學士生 關於小蓮 她叫小蓮,39 歲,來自印尼的加里曼丹,是來台灣工作的外籍移工,今年是她來到台灣工作的第五年。小蓮家中有六個兄弟姊妹,她排行老三,上有兩個姐姐、下有三個弟弟,家中還有媽媽,而小蓮的爸爸則在她 17 歲時因病去世,19 歲高 ...
從「許大刀」到「許伯大夢」──我所認識的許子漢老師
陳姿君 華文文學系碩士、藝術演出幕後技術工作人員 在我剛進東華大學工作,尚未認識許子漢老師的時候,就已經知道他是江湖一把刀,人稱「許大刀」,只是,那時的我,還不知天高地厚,安穩地在通識教育中心當個助理,想著「不管是多大把的刀,都砍不到我吧?!」但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