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記憶中的曾珍珍老師—吳家榮

吳家榮(美國Rhodes College現代語言與文學系副教授) 回首在東華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的求學過程,我常常想到我的導師余君偉老師以及還在東華的陳鏡羽老師、郭強生老師和陳淑玲老師等等。當然,還有十多年來一直支持我的貴人—曾珍珍老師。對於那段東華時光,我無比懷念 ...

失落的藝術要精通並不難—吳明益

吳明益(華文文學系教授) 說起來在學校裡面,我是最怕遇到曾珍珍老師的。每次遠遠地看見她,我雖然不會像大學生一樣逃走,但總希望她沒有看見我。但曾珍珍老師的熱情就像藤蔓,你不是那麼容易離得開的。               &nbs ...

追思東華俠女曾珍珍—王鴻濬

王鴻濬(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院長) 認識曾老師一家人是東華創校的第二年。曾老師應本院首任院長楊牧老師之邀,從嘉義中正大學轉來東華任教,我們兩家就開始了比鄰而居的緣分情誼。她們家住居南邨71號,我們家住73號;一棟雙併的教師宿舍,一直到我們住滿12年,才分別搬往 ...

亦師亦友海賊王:紀念紀駿傑老師與我們度過的那些日子──李宜澤

李宜澤(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很難接受自己要在這麼早的時候,為紀駿傑老師寫紀念文章。在我的感覺裡,紀老師好像只是在打球練習中場休息時,到場外走動放風一下,馬上就會再次回到他熱愛的這個學術場域裡,與大家再次談笑風生。沒想到,這個中場休息卻似乎永遠 ...

那些關於受困與解放的日常故事──黃雅鴻

黃雅鴻(族文所校友) Dear 紀老師: 接到你離世的消息後即不斷翻攪關於你的記憶,你修改過的文章、照片、信件、計畫文件,這些經年累月不經意留下來的東西,竟成為生命史檔案,在隻字片語與日常活動中捕捉你在我生命留下的軌跡。 找到一封2012年3月的信,標 ...

她,就是她:憶摯友 范麗娟教授—萬育維

萬育維(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如果我可以活到 80,范老師在我的生命中,佔了一半。40年的情緣難能可貴,永銘於心。今天是她的告別式,特以此文,紀念她在我心中特別的位置。   緣分從民國 67 年開始,我們一同出現在台大社會學系的錄取名單裏。她社會 ...

范爺,謝謝您帶給我們兩年的驚奇!—呂傑華

 呂傑華(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第一次聽到范爺大名是從《質性研究》(謝臥龍主編)這本書的其中一個章節,內容是在介紹如何執行深度訪談,他寫的文章深入淺出、用字生動活潑、舉例豐富詳盡,成為我教授質性研究方法課程時的重要參考來源。那時我心中一直以為范麗 ...

軍營中成長的一束藝術: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總監簡文彬專訪

林潤華、郭澤寬、應尚樺 (人社東華編輯團隊) 二月底,當全臺灣正因為疫情而預防性停課,而疫情還沒有在全球散播之際,我們非常榮幸在這個微妙的時間點,有機會拜訪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藝術總監簡文彬先生。當一身黑、還帶有點金屬的總監走進辦公室時,整個氛圍爽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