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閔旭(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兼任助理教授) 訪談人 ∣ 詹閔旭時 間 ∣ 2016年5月5日地 點 ∣ 淡水捷運站咖啡館 李永平是華文世界知名小說家,1947年出生於英屬婆羅洲沙勞越,1967年留學台灣之後正式展開寫作之旅。李永平的創作以小說為主,作品探討人性的罪 ...
提攜後輩不遺餘力的人格者—追憶楊南郡老師──曾令毅
曾令毅(淡江大學歷史系兼任講師、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 楊老師遠行了,走的很瀟灑。 雖然先前透過師母的臉書陸續知道老師的狀況,但沒想到這一天來的這麼快。得知消息時我人在日本,當時腦中浮現的盡是老師爽朗笑容的樣子,還有當初他拍拍我的背 ...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記一份對楊南郡老師的感謝──潘繼道
潘繼道(國立東華大學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一、我所認識的楊老師 我跟楊老師認識,是在2000年7月28-30日由國立臺灣博物館、中國民族學會主辦,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承辦,於慈濟大學舉行的「族群互動與泰雅族文化變遷學術研討會」,當時我是論文發表人,老 ...
楊南郡是一條路──吳明益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系教授) 喜歡行走山林,同時也喜愛閱讀的山友,必定都會有那麼一刻低下頭時想到:楊南郡也走過這裡。 早期我在研究臺灣自然書寫時,把當時手邊的楊南郡全部都讀過一遍,最後決定把徐如林寫進去,卻捨棄了楊南郡。因為當時見識膚淺 ...
作為一生志業的學術登山—悼念楊南郡老師──陳毅峰
陳毅峰(國立東華大學民族事務與發展學系副教授) 最熟悉台灣高山的人 對楊南郡這個名字,其實在我高中時代就已經知道。當時是我無知卻快樂的青春年代,也是後來所謂「第一世代」的《台灣百岳全集》剛出版不久(1978年),讓我在讀書苦悶之餘可以鑽進去台灣山 ...
記冠齊:一個青春而高貴的靈魂 ─ 王君琦
王君琦(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前兩天,剛結束大一的必修課。我曾在課堂上談到全球青年窮忙困境時,讓大一學生想像自己畢業後可能的焦慮,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答案佔了九成,九成之中又有一部份是對就讀人文學科的焦慮。看著這些答案,我腦中浮現的是頻繁出現在主流媒體和教 ...
吳承諭:不甘當俎上的肉
吳承諭口述,邱慶恩整理撰文。特別感謝邱秀縈協助訪談順利進行。 「扒去毛皮的雞屍,被懸擰的肢體,赤裸裸的癱在俎上,好似危險卻毫無防備的任人宰割,在這詭譎的氣憤中漂散死亡之氣,意外的安詳……」〈俎上肉‧漂浮〉,吳承諭。(國立東華大學2017年藝術與設計學系春季美 ...
想念的角度—魏柏瑜
魏柏瑜(中國江蘇省淮陰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我想,每個從東華英美系或創英所出來的人,都有自己最獨特的,想念曾老師的角度。 有那麼一段時間,我總覺得曾老師「怪怪的。」你大概不曾見過哪一個人,嘴 ...
念念不忘,必有迴響:懷念曾珍珍老師—許甄倚
許甄倚(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上星期五得知曾老師驟逝的消息時,正在花蓮影城參加女性影展的開幕儀式,一瞬間腦袋空白,不敢置信。九月時李永平老師才辭世,十月才在楊牧書坊辦了紀念李老師的朗誦會,我和曾老師也討論好了十二月號的《人社東華》要出李老師專刊,曾老師怎 ...
讓詩與愛傳響人間:悼念曾珍珍老師—吳冠宏
吳冠宏(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曾珍珍老師喜歡中國文學,就讀臺大外文系時便常到中文系旁聽,廿年前我來到東華任教,有此因緣,我們遂能一起懷思古典詩文的老師們而有道不完的話題,特別是透過曾老師感性的抒懷,大學時傾聽文學前輩吟風弄月的青春記憶,都因而煥發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