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與「文藝的復興」

汪雅玲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藝術史博士 新冠肺炎(COVID-19)的爆發重創了全球的經濟。疫情的攀升限縮了我們的活動區域,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移動、工作模式與互動的方式。隨著疫情的日趨嚴峻,各國陸續採取關閉國境的措施,觀光業幾乎停擺,需要面對面進行交流的藝 ...

在校園點火:《東華學聲》的實作嘗試

簡子涵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生 劉思怡 社會學系學士生   關於一個校園學生媒體的想像,始於一場學生議會的會後閒聊。   2020年2月,一群來自不同系所但都對新聞傳播、社會關懷有高度興趣的同學,從一大片黑板的小角落開始,歷經數次會議討論,終於催生《東華 ...

當歷史走向大眾:娛樂化的鹿窟事件

辜雙羽 歷史學系學士生許旻鈴 歷史學系學士生   我們將白色恐怖時期的鹿窟事件轉譯製作了 Podcast 節目《鹿窟鹿哭》,裡頭不但沒有沉痛講述受害著的遭遇,也沒有嚴厲地斥責不法審判,相反的,充滿我們嘻嘻哈哈的笑聲……這聽起來就很欠罵,但請先聽我們解釋!   1 ...

海然

錢韋綺 歷史學系學士生 第一章 綠皮車廂   火車正駛離我的青春,軌道將蠻野與蠻野相連,造就出進步。或許在多年後一個和緩的日子裡,我會開始為了那些死去的與活著的人們書寫一篇傳奇故事,我會慎重地落下這個故事的標題,海然。海然是死裡復活的愛,我是個詩人, ...

花好春常在──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六年

王鴻濬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前院長、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   105 年的 2 月,在吳前校長的遴選,以及趙校長的聘任下,我接任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第九任院長之職。學院內有一百多位專任老師、二千六百名以上的學生,學制上有十個學系、學系碩士班、博士班,以及學院之兩個跨 ...

從大題小作到小題大作──我的學生朱醫師

吳冠宏 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六年前,在東華中文系的研究生新生座談會,我第一次見到已年過耳順的他,一頭白髮,略顯老態的身影,還有那堅定的炯炯目光,在一群年輕的研究生中,顯得分外耀眼;其後他跑來修習我研究所「儒道思想專題」與「玄學與魏 ...

從成年人的幼年家暴經驗之敘事社會學分析,到親密關係中的暴力、依附與自我梳整

張匯聆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族群與文化研究所碩士生 事實上……我們都曉得自己根本沒有區分瘋狂與理智的能力。原文出自David L. Rosenhan,引自Susannah Cahalan(2019: 50)。   這份書寫源自於我自身的家庭議題,過程中併行科技部大專生計畫與畢業專題研究(註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