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又方 華文文學系教授 月光依舊是月光/萬里溪依舊是萬里溪/只是森林故鄉的明信片/一張張地被劫難翻拍兜售了葉日松〈摩里沙卡〉 林田山舊名 もりさか(日文,意為「森坂」),後取中文諧音,遂成「摩里沙卡」。標高海拔 1,997 公尺,鄰萬里溪,日本治理期間被 ...
「空間」與「記憶」相互交織的白恐歷史:簡介《空間.記憶.歷史:戰後東台灣的政治監獄》
沙妮樺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生 作者:陳進金書名:《空間.記憶.歷史:戰後東台灣的政治監獄》出版社:新北市:稻鄉出版社出版時間:2021 年 8 月 一、作者與著書的緣起 作者陳進金老師,政治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專長為蔣介 ...
論《小島大歌音樂計畫》的內涵與啟發
楊舒惠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國立海大附中音樂科教師 《小島大歌音樂計畫》由臺灣籍音樂製作人陳玟臻(BaoBao Chen, 1989-)及其夫婿──來自澳洲的音樂製作人柯爾(Tim Cole)所發起,以臺灣為起點,串連起世界各地「南島語族」具地方特色、以母語演唱的歌 ...
社會學者的研究與實踐之路:劉清耿老師專訪
《人社東華》編輯團隊 前言 策畫這個專訪的起心動念,是有感於當代強調學術實踐的趨勢。如今這股趨勢沛然成勢,在科技部與教育部競爭型計畫導向下,大學教師不但被要求自己從事,也需要帶著學生做,就連人文社會領域的教師也不例外。然而這種介入樣態卻至少有兩個 ...
跨界對話——A WORLD PROJECT
林冠妤 自然資源與環境學系學士生 一、緣起 身為一個外國人,我們很難在這裡交到本地的朋友,而且台灣人太靦腆不敢開口。(As a foreigner, we can’t really make local friends here, and Taiwanese are too shy to talk.)Ferdin from India 大學期間因緣際 ...
疫情下的線上田野──2021深耕授課經驗談(四):那年暑假,慢城鳳林
鄭雅帆 社會學系學士生 2021 年暑假,有幸選修暑期深根課程-慢城與地方創生。初次以駐地學習的方式,在鳳林這塊土地上待上四天三夜。因應疫情,行前的系列課程我們改以線上教學。跟隨俊麟老師學習 OSM、TGOS、field paper 等地圖平台,作為田調輔助工具;也透過美玲 ...
疫情下的線上田野──2021深耕授課經驗談(三):淺談鳳林百鬼夜行祭:地方黑暗襲產運用的可能性
陳旻傑 臺灣文化學系學士生 前言 祖父生長於鳳林山興,後於林田山林廠擔任機關車司機並從事伐木工作,幼年時常耳聞祖父向我提起鳳林的種種空間及伐木記憶,然對從小生長於花蓮市,未曾居住、生活於此的筆者,在參與「慢城與地方創生」這門暑期深耕課程前,這座小 ...
疫情下的線上田野──2021深耕授課經驗談(二):慢城鳳林的深耕課程體驗與再訪
王鼎鈞 臺灣文化學系學士生 前言 因為 110-1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基礎課程「慢城與地方創生」,讓我能夠與鳳林有更深的連結,並產生綿密的依附感。自從進入東華唸書的這三年就相當喜愛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在每年暑期開設的相關深耕課程,透過暑期的幾天駐地學習,讓我們 ...
疫情下的線上田野──2021深耕授課經驗談(一)
郭俊麟 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楔子:Covid-19 疫情掀起的線上授課波瀾 2021 年的上半年,由於 Covid-19 疫情的急遽升溫,全台在五月進入三級警戒,各級學校開始啟動遠距教學模式,透過線上直播或各類教學平台的運用,讓學子們進行線上或非同步的學習。這波突來的疫 ...
第 33 期 主編的話
蔡侑霖 社會學系 副教授 時序進入四月,適逢春暖花開,人間再度充滿生機活力的時刻,此時,祈祝全球各地陷入各式戰火中的人們,早日迎來和平的曙光。 本期《人社東華》推出的是大眾史學作品與 Codiv-19 疫情相關專輯。首先,在大眾史學作品的部分,收錄歷史學系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