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忠山(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如果說,記憶是我們評價當下存在意義的反思基礎,那麼,如何解開那些因為時空的快速流變,而逐漸遭人遺忘的生命記憶,就是一個針對我們所處的時代境況進行回顧與自省的思考活動;它或許涉及特定歷史片段的內容再現、自我認同的詮釋與定塑 ...
亞泥案帶來的反思:從戰爭狀態變夥伴關係 ─ 柯哲瑜
柯哲瑜 (花蓮人,政大廣電系三年級) 亞泥開採花蓮新城礦區40年,觀光客們看到的瑰秀之山,是為了掩蓋後半完全被掏空的真相。一袋又一袋傾銷中國的水泥運走了花蓮的山,也將居住在山腳下的太魯閣族人們遺留在不知何時會山崩、土石流的恐懼裡。 &n ...
拓寬193:相關公民行動、活動與效應 ─ 莊慕華
莊慕華 (地球公民基金會兼任研究員、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東華團隊兼任助理) 一、前言 拓寬193縣道工程於民國88年因預期花蓮港有運輸需求,開始進行並通過環評。然而隨後因預算問題及花蓮港需求未達預期,因此工程停止執行。該拓寬工程預計分成北中南三段 ...
高速運轉的怠速人生:193線的後山邊陲論 ─ 黃岡
黃岡 當來自記憶的浪潮湧入,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將它吸收,然後脹大。對今日齊拉的描述,必須包含齊拉的一切過往。但是,這座城市不會訴說他的過去,而是像手紋一樣包容著過去,寫在街角,在窗戶的欄杆,在階梯的扶手,在避雷針的天線,在旗桿上,每個小地方,都一一銘記了 ...
河堤上的散步 ─ 張瓊文
張瓊文(台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四年前抱一隻將將回家感覺很幸福三個月前撿一隻支亮亮回家感覺有緣分今天眼睛出現業障一次出現十隻@@─ 作者臉書發文2017.05.30 是沒撿過狗。高二那年到我家的來喜是從被棄置在公寓樓梯口的紙箱中抱來的,忠心陪伴著我家十七年之久。更 ...
英詩與英語教學 ─ 楊植喬
楊植喬(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在英文教室裡,文學課常被歸類為枯燥難懂的課,而英詩閱讀在文學課中更被歸類為艱澀難懂又無用的文本,但英詩其實是深入理解英文這個語言說話技巧及文化根基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為數不少的人認為一般人必先學好英文才能讀英詩;的確,無足 ...
吉利潭不便利:花蓮新興景點卻是無障礙旅遊環境的負面案例 ──遲恒昌
遲恒昌 (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助理教授) 位於花蓮光復鄉的吉利潭是去年底新開放的花蓮觀光遊憩景點,今年一月我也湊熱鬧去吉利潭看看,週末假日遊客眾多,大概無法再稱吉利潭為「秘境」了。 馬錫山下的吉利潭過去是阿美族旱季祈雨的地方,在日本時代作為 ...
花園女孩今天不偷懶:通霄歸農紀事 ─楊翠
【專題】島嶼邊緣:人文關懷與社會觀察楊翠(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楔子 2016年8月上旬,我們搬到西部濱海一座被遺忘的小鎮,通霄。或許,只有如我這般年歲的世代能很快想起,當年這座小鎮其實並不蕭條,通霄海水浴場和秋茂園,是小學畢業旅行的熱門景點,是我們這個世 ...
由荒野到社區:石虎保育的在地實踐 ── 陳美汀
【專題】島嶼邊緣:人文關懷與社會觀察 陳美汀 從事野生動物研究或保育的人或多或少都覺得和野生動物相處比和人相處容易。嗯,我就是這樣想,才一頭栽進石虎的世界,原本以為會在荒野裡和石虎不期而遇,也希望能將時間與精力放在野外的研究,不用太多與人的關係與糾葛 ...
流浪教師這麼多,為什麼是我?南和國中國文課經驗談 ── 戴成恩
【專題】島嶼邊緣:人文關懷與社會觀察 戴成恩(自由工作者) 2015年9月,我受邀至苗栗縣立南和國中教授八年級的國文課,擔任兼任教師,薪資以鐘點計。在此之前,我沒有任何體制內的教學經驗,沒有教師證,甚至沒有修習過教育學程。 南和國中是教育部認定的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