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珠(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意外的研究之旅 走進青年生涯議題的研究,是我不曾規劃過的意外旅程。二十多年來的學術研究,從心理分析到敘事分析,從量化到質化,恰好見證心理學研究典範的轉移。但不管 如何轉移,我始終還是在心理學門中心 ...
專刊:人文想像、在地實踐及社會創新──東台灣場域的省思──林美珠、林耀盛策劃
林美珠、林耀盛策劃 近二年來本校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林美珠教授(曾任本校人文社會科學學院前院長),帶領本校教師執行科技部「全球架構下的臺灣發展:典範與挑戰」跨學門整合 型計畫。總計劃名稱為:「人文學科與社會學科的跨界探究:人文想像、在地實踐及社會創新」, ...
我們能否探究細節:原住民部落實踐的概念發展──鄧湘漪
鄧湘漪(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老師,如果我是大學生,我絕對不會修這門課。也太累了吧!」參與部落營造工作的研究生聽完課程說明後大喊著。 學生參與部落的渠道 上學期(104-1),任教之族群關係與文化系將學科訓練一直以來強調的田 ...
美園部落的月桃*──羅永清
羅永清(長榮大學台灣研究所助理教授/原住民專班執行秘書) 馬君終於來到這一片月桃叢前,拿著鐮刀,望著將要西下的的太陽,正要著手修砍這一片雜林時,馬君聞到徐徐飄來的月桃芬芳,三月裡正是月桃花開後,種子將要迸發的季節,整個雜林都是月桃香。馬君聞到這香味,看著 ...
1922無盡藏的大發現─哈崙百年林業史──王鴻濬院長
王鴻濬院長(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長、公共行政學系教授) 圖一:《1922無盡藏的大發現─哈崙百年林業史》軟皮封面(資料來源:林務局花蓮林區管理處) 新書緣起 經歷了將近兩年的時間,「1922無盡藏的大發現─ ...
風從哪裡來──張育銓
張育銓(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學系副教授) 「沒有人能告訴我,風從那裡來。來得急、去得快,有歡笑、有悲哀」-------------------------------風從哪裡來,詞:莊奴。 這首4、5年級耳熟能詳的歌曲在七月初的媒體再度出現兩天的熱度,主要是報導萬沙浪再度中風 ...
ADHD臨床現場的分裂與對話:以ICF為參照的反思──翁士恒
翁士恆(國立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助理教授) 前言與反思:用藥,錯了嗎?臨床現場的分裂 過動與注意力不集中症候群的用藥爭議是最近在台灣兒童心理臨床現場的熱門話題,精神疾病診斷準則手冊第五版(DSM-5)與質疑DS ...
從罷工、絕食到依法休假:台灣勞工面臨一場休息時間的戰爭— 王浩
王浩(國立臺灣大學新聞學研究所碩士生,前桃園市產業總工會秘書) 過勞,真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名詞嗎? 2017年2月13日,當一行40多人的賞櫻團結束他們在武陵農場的旅程,正搭乘遊覽車準備返回新北市時,沒有人想到,車上的33人卻再也回不了自己的家 ...
青年參與公民運動的感想與在地的觀察— 黃靖庭
黃靖庭(地球公民基金會花東辦公室研究員) 好山好水,真的不無聊 東華觀光所,是我在花蓮的起點!工作一段時間再回學校讀書,除了戰戰兢兢,也有一股幸福感,在諾大的校園中,摸索著未來。那時,我經常在研究室待到很晚,夜半的東華,當球賽後的喧鬧聲逐漸平靜下來, ...
「匱乏」的困境與「有」的獲得:偏鄉學童教育資源的有無之辨— 李維倫
李維倫(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一、前言 長期以來人們提起偏鄉學童的成長與學習困難莫不以「資源匱乏」為主因。然而多年來政府與各界也持續挹注、捐助偏鄉教育(甄曉蘭,2007;蔡文山,2004),卻似乎不見改善。直至2013年兒童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