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治國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生 序言 本文形式上雖分別為兩場學術演講活動之側記,然其間實有內在相關的主題連貫之,此即:「中國的現代性」。這個主題的脈絡可溯自堯舜、周公、孟子、陽明、清末民初及至1949年後當今的海峽兩岸,可謂源遠流長。 ...
從「少年維特的煩惱」探討文明進程與國家安全的關係
李松根 德國佛來堡大學德國國家文學博士 德國大文豪歌德「少年維特的煩惱」,5月26日寫給威廉的信: 李松根博士在摩爾花園餐廳與各界人士激盪出創新的思維 你向來知道我有多喜歡安定下來,在一個私密的地方搭一個小小屋,無拘無束地待在那裡。在這裡,我 ...
潮州湘子橋的古往與今來
曾麗潔 韓山師範學院潮州師範分院副教授 韓江上的這座橋歷史上有康濟橋、丁侯橋、濟川橋、廣濟橋等名字,因為潮州民眾深信橋是韓湘子建造的,習慣叫它湘子橋。湘子橋是潮州人心中的那道光,心心念念,代代相傳。 圖1:浮梁結合結構的潮州湘子橋 在粵東古 ...
阿迪契作品中語碼轉換(code-switch)語碼混用(code-mixing)現象的翻譯初探
葉佳怡 譯者 作家 奇瑪曼達.恩戈茲.阿迪契(Chimamanda Ngozi Adichie)是奈及利亞小說家,她出生於奈及利亞,十九歲時移居美國。她的小說主題包括家鄉奈及利亞的故事,以及非洲人移居美國後的處境。主要作品包括長篇小說《紫木槿》(Purple Hibiscus,2003) ...
譯詩大不易?—從翻譯鄧約翰的〈跳蚤〉談起
楊植喬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兼主任 身為教授英文詩的學者,經常被問到要怎麼樣才能翻譯好一首詩?也常有同學自行翻譯了一首詩要我給建議,但因為翻譯是一種創作,也是一門藝術,在創作者已經殫心竭力的產出,且滿心期待正面回饋的情況下,很不容易給 ...
想像作用下的裂散世界:全球化下的性別與族裔認同──以馬翊航《山地話/珊蒂化》與王鷗行《此生,你我皆短暫燦爛》為例
張錦昌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學士生 一、前言:全球化景觀下的性別身份 圖一:《山地話/珊蒂化》封面(圖片來源:中央社 https://www.cna.com.tw/Proj_GoodBook/literature/3046)圖二 “On Earth We’re Briefly Gorgeous” (圖片來源:amazon https://www.amazon ...
暴力做為神旨的觸媒:芙蘭納莉.歐康納的美國南方畸人誌
許甄倚 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台灣外文系學生修讀二十世紀中葉美國文學時必讀的作家芙蘭納莉.歐康納(Flannery O’Connor, 1925-1964),是我非常喜歡的美國作家之一。才三十九歲就不敵紅斑性狼瘡而病逝,留下獨樹一幟的兩部長篇小說與超過三十篇的短篇故事 ...
離城之宮:新加坡後港斗母宮的空間敘述與符號呈現
郭一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博士所研究生 摘要: 新加坡華人廟宇數量眾多,其中,被列入國家古跡的華人廟宇有7座,均為早期移民修建。在這七座廟宇中,位於今實龍崗路上段(Upper Serangoon Road)的後港斗母宮(Hougang Kew Ong Yah Temple)較為特殊,不同於其 ...
文圖學視角下新加坡的華人文化意識——以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新加坡華人展為例
衣若芬副教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文系 新加坡華族文化中心於2017年由新加坡李顯龍總理主持開幕,是兼備表演、展覽和文化活動的場所。成立宗旨在於推廣華族文化和藝術、加強群體凝聚力及培養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在此宗旨之下,所有的活動都強調新加坡的本土性,以及 ...
褪色美斯樂 Mae Salong in Fading
周睿 泰國孔敬大學《漢學與國際中文教育》期刊編輯部副主編 美斯樂街景 原鄉與異鄉,在文化文獻與文學文本中彼此協商,召喚著人們肉身或精神上的朝聖,復活讀者與作者在文學想像意義上的身分認同,從而在撫今追昔中劃清理應涇渭分明的國族界線。在南洋書寫中,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