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黃 國立東華大學應用數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1996年夏末:初見東華 父母帶著我從台北坐火車來到東華大學報到,當時自強號火車的行車時間也還要三個多小時,抵達花蓮火車站時,已經有接駁專車在等候,校內大多數地方還是長得比人高的茫草,聽聞東湖的水剛放滿不久 ...
113學年度心理學x密室逃脫:從遊戲中學習心理學
撰稿人:夢憶密室逃脫團隊 一、心理學與我們的距離 近年來,愈來愈多人對心理學產生興趣,理由各不相同:有些人渴望更認識自己,有些人則希望理解他人。但不論動機為何,心理學始終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作用。雖然課本或書本上的心理學看似遙遠,但事實上,它無處 ...
課堂、思辨、批判:我對中國思想史課後諸問題的反思
林育葆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士班 一、前言 「中國思想史」對中文系學生而言,恐怕會是一門「思悠悠,恨悠悠,恨到歸時方始休」的必修課程;至於此處所謂的「歸」,大概是指將所有報告及考試卷都交還給授課老師之時吧! 寫在內文開始前,本文乃是針 ...
「逃走」,在東華大學的一些記憶
張鑫隆 國立東華大學法律學系退休副教授 荖溪步道 這一天是一個晴朗的清晨,我正散步在荖溪堤防上,長條形的雲朵被剛從海岸山脈那邊露出的曙光緩慢地推上中央山脈。這時,我忽然想起人社東華的邀稿,於是心中開始回憶起在東華的那一段時光… • 緣份的眷顧 我 ...
當共和遇上中華民國:鄧育仁與楊儒賓的對話
林治國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生 序言 本文形式上雖分別為兩場學術演講活動之側記,然其間實有內在相關的主題連貫之,此即:「中國的現代性」。這個主題的脈絡可溯自堯舜、周公、孟子、陽明、清末民初及至1949年後當今的海峽兩岸,可謂源遠流長。 ...
我的師父在花蓮
徐國峰 運動作家、講師、教練 Ben 的福斯 T4 讓我懷念,每當 Ben 的 T4 在台十一線上往東華大學的方向奔馳時,湛藍的太平洋便從道路旁無限延伸下去,與天空相交成一線。我總會感到一種被療癒的安心感。 Benjamin Rush,我都叫他 Ben,我加入鐵人隊的那幾年, ...
思辨也是一種樂趣:林偉信《哲學家說白馬不是馬!——跟大小朋友談思辨》推薦序
吳冠宏 國立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學院派的學者每受限於體制的規範,而難免有理論框架及專業術語的包袱,尤其在大學專業走向分類專精的趨勢下,亦使哲學向下扎根與普及化的工程更加窒礙難行,卸下大學教職的偉信老師,則另闢蹊徑,透過著書授業與民間講學的 ...
奇萊論學憶趣
王文進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榮譽教授 一、桃園三結義乎?魏蜀吳三國風雲乎? 2013年孟夏之際,東華、台大、成大三校聯盟的學術會議,決定在花東縱谷舉辦第一屆的開幕賽。我心中興奮不已,這其實是我1996年至東華任教以來最開心的時刻。 東華中文開系 ...
東華訪書雜記
劉漢初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退休副教授 有一位老同事來跟我說,近時很有些人談論東華圖書館的文史哲藏書,認為質和量都頗有可觀,而我在東華教學十多年,曾承命長期負責系內圖書的薦購,其間應有好些值得一談的經歷,希望我為人社東華寫一篇這樣的文章。 ...
學生公僕視角下的巨震紀實
林育葆 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學士班二年級、系學會會長 「我是這個國家的第一公僕」,腓特烈大帝這麼提起。數百年後的我,縱然不是那麼高的職位,僅擔任了中文系系學會會長,卻又何嘗不是呢? 原本平靜的湖面,常常會因為一顆石頭而激起了波瀾。原本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