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島嶼邊陲:人文關懷與社會觀察 許甘霖(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本文整理自作者科技部計劃「污染物共處:六輕地區居民的風險治理與風險政治」(MOST 105-2511-S-029-001)的結案報告。 1991年台塑六輕設廠選址歷經宜蘭到桃園,最後落腳雲林麥寮。對照 ...
中學單一性別環境對於性傾向流動性之研究— 蔡憶婷、簡梅瑩
蔡憶婷(教育行政管理學系畢業生)、簡梅瑩(教育行政管理學系教授) 壹、緒論 研究者在高中之前,對於性傾向的分法總是認為非異即同,同性相愛發生的可能性少之又少,異性戀居於多數。但在高中就讀了女校之後,對於性傾向的想法大大改變,並非以前的二分法,而是性傾 ...
同志大學生對於多元成家法案以及同志婚姻觀點之探討— 陳伯倫、蘇鈺楠
陳伯倫(教育行政管理學系畢業生)、蘇鈺楠(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管理學系) 壹、研究動機與問題 大學求學過程中,認識了一些同志朋友,互動一段時間後,發現他們都非常的熱情與開朗,對自己的性向亦不隱瞞,大方坦承自己的喜歡的是同性,這點對筆者造成很大的衝擊和 ...
用地圖講部落的故事:重安Mapping Party活動側記— 郭俊麟
郭俊麟(台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由阿美族部落青年曾聖慈主動發起的「Macokaay山與海公眾參與式部落地圖繪製計畫」2017年12月15-17日在台東縣成功鎮重安部落展開。這次有約20位非原住民的青年及圖客夥伴來協助部落進行田野調查,並共同學習阿美族部落的土地觀念。有別 ...
沒有海的人— 許冠澤
【專題】島嶼邊陲:人文關懷與社會觀察 許冠澤(社會學系) 台灣四面環海,周遭海域散落著大大小小的島嶼,其中又以菲律賓海板塊海底火山所形成的綠島、蘭嶼最為人流連忘返。每到夏天,這些地方必定成為遊客們的消暑勝地:他們潛入海中與水底生物優游共處,他們踏上浪 ...
社區如何動不起來?六輕爭議中的麥寮人及其在地能動性 —林鴻揚
【專題】島嶼邊陲:人文關懷與社會觀察 本文係由作者於2018年臺灣科技與社會研究學會年會發表之研討會論文改寫後之短文。並在補充理論與經驗材料後撰寫成正式論文,正在接受專業期刊審查中。 林鴻揚 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 碩士生 一、前言 我是一個土生土 ...
承載著我們的記憶的那條道路:臺北機廠參觀側寫
林潤華、應尚樺、龐弘遠(人社東華編輯團隊/臺灣文化學系碩士生) 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園區(以下簡稱北廠)的歷史,最早可上溯至1885年「臺北機器局」,是清朝統治臺灣期間現代化/近代化一重要的手段。1895年後,日本對臺殖民開始,接收為兵工廠使用,在1900年後轉由 ...
原力回鄉誰務農:原住民農人的返鄉策略與認同
李宜澤(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助理教授) 當代原住民部落經歷國家治理體制,基督宗教信仰轉宗,慣行農業與工業模式生產,以及新自由主義生產消費型態的影響,從傳統部落生活型態走向現代生活的過程;部落經濟活動的生產模式與信仰體系也隨之有許多層次的轉變。近來以 ...
一個石頭一首詩:詩與石的時空交會
陳麗雲(陳麗雲小兒科診所醫師)、呂傑華(國立東華大學社會系教授) 文化部從2002年起推動地方文化館計畫,主要的目的在於「發掘地方文化特色」、「活化閒置空間」、「結合旅遊發展及地方產業,以促進當地就業機會與經濟效益」(林崇熙,2013)。但實務運作上,各縣市民 ...
謝謝老師的族譜作業讓我有免死金牌、可以問到很多故事:族譜報告的教學札記——陳鴻圖
陳鴻圖(歷史學系副教授) 在學術集點、百大頂大、數字掛帥的高教氛圍中,大學教師們不太談教學實務,要談大概也得在「教學卓越」的層次才看得到。筆者在東華服務近二十年,自認在研究上不夠勤奮,但在教學上應無愧於「作為教師」的志業,適《人社東華》跟筆者邀稿,趁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