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翎君(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教授) 一戰爆發百年紀念活動 2014年夏,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整整一百年。為哀悼這場人類歷史上空前的戰爭浩劫,歐洲主要參戰國家,包括英、法、德、奧地利和比利時等國的各式紀念活動正熱烈上場。英國王室成員和政界領袖於8月初參加 ...
後現代的教育危機?—尼采教師圖像的啟示──李崗
後現代的教育危機 1985年德國後現代教育學者Hermann Giesecke(1932-),強烈質疑「教育」(Erziehung)的有效性及可計畫性,於是宣稱根據目標—手段所構思的系統性教育思想已經終結。意思是說,在後現代的社會中,由於歷史—文化的條件不斷改變,使得成人以往的教 ...
美國政治「科學」的困境、根源和問題──徐振國
徐振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退休教授) 政治學的英文學名是political science,在美國茁壯成形,擴及到許多其他國家。然而政治學的科學特性一直有所爭議,冷戰結束之時尤其暴露了其本身的困境。本文希望對此困境的當前狀況、根源、和問題作一探討,或能有益於政治科學以及 ...
歐盟的公民參與和公民倡議—挑戰與困境──朱景鵬
朱景鵬(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教授兼歐盟研究中心主任) 前言 歐洲統合60餘年的發展,民主赤字(democratic deficit)一直是各界批評的焦點。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歐洲公民不能參與歐盟(EU)的決策過程,同時在代議制民主之下,也形成了歐盟機構與歐洲公民的隔閡 ...
誰是查理?為什麼會發生查理週刊事件?──貝克定(Timothy D. Baker, Jr.)
貝克定(Timothy D. Baker, Jr.) (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傅芍頤譯 人們說每個世紀都有一些的分水嶺事件,其帶給當時社會中大多數人們深刻而持久之印象,而且人們會清楚的記得他們在哪裡、在何時聽見這個新聞,而這個事件又是如何改變他們所生活的世界。身為一位美國 ...
宗教寬容與言論自由的界限─從巴黎恐怖攻擊事件談起──石忠山
石忠山(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緣起:查理週報恐怖攻擊事件 當眾人還在聖誕節和除夕跨年的歡樂餘溫中,互祝新的一年平安喜樂時,巴黎街頭卻在凜冽的寒風中傳來陣陣槍響,法國著名的諷刺雜誌「查理週報」(Charlie Hebdo)雜誌社總部被兩名持槍的恐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英國對二戰七十周年的反思──蔡維屏
蔡維屏(英國倫敦大學皇家霍洛威學院歷史系講師) 1945年的五月八日接近中午時分,人潮已經漸漸地湧向白金漢宮,白廳 (Whitehall,英國權力中心,首相住的唐寧街就在其中),和象徵英國十九世紀強大海權的特拉法加廣場 (xxxx)。人海和旗幟填滿了這個平常在一小時之內就可走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德國戰後七十年間的歷史回顧──胡昌智
胡昌智(德國魯爾大學歷史系博士,前國科會駐德國及英國代表處科學組組長) 圖一、德國柏林歐洲被害猶太人紀念碑(浩劫紀念碑) (作者提供) 前言 2015年歐元金融風暴中,希臘出現德國總理梅克爾畫像上被塗上納粹十字鉤標誌;同時,希臘總理也提出德國應該替二 ...
Günter Grass –Steidl出版社、哥廷根檔案館和最後一本書──李貌華
李貌華(作家) 1.最後一本書《關於有限性》今年8月25日出版 君特.葛拉斯(Günter Grass,1927-2015),文學家兼藝術家,普遍被被喻為二次大戰結束後德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99獲諾貝爾文學獎。瑞典皇家科學院予其桂冠讚詞是「因為他在悲喜交雜的寓言中標示出被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在抵抗運動與冷戰之間──法國對二戰結束七十週年的紀念與省思──徐翀
徐 翀(巴黎政治學院歷史中心博士候選人) 抵抗運動的勝利:從諾曼底登陸到解放巴黎 到了1944年上半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發生了根本逆轉,同盟國已經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在太平洋戰場,日本陸軍深陷中國大陸,其曾經不可一世的海、空軍也在同美軍的較量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