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眼望上蒼》校譯序、推薦序曾珍珍(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這絕對是一本多數小說迷讀了會愛不釋手的書。它被譽為二十世紀前半葉非裔美國文學經典,而置放於世界文學脈絡裡加以評價,說它可以入列全球女性成長小說前十名,也絕非溢美。從時興的生態批評角度閱讀 ...
書評:馮筱才《政商中國:虞洽卿與他的時代》─ 王慧婷
王慧婷(政大歷史所博士生) 法國年鑑學派第二代的著名史學家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1985)曾將歷史時段分為長時段、中時段、短時段(註一),這樣的考察,說明在其眼中,歷史存有之時間具有至少三種不同層次;史家往往以今視昔,必須站在曩日之外,化約已逝的 ...
走在沒有止步的林中路:探訪雙《語》的詮釋祕徑 ─ 吳冠宏
吳冠宏(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論語》與《世說新語》這兩部漢華文化的傳統經典,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可謂助我良多,從青少年階段開始,花崗國中的李國榮老師便以國文課傳授做人的道理,為我點亮生命的義理之光;繼而深喜花蓮中學石秋亮老師講授「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尤其 ...
從野地走向世界:讀徐國琦《邊緣人偶記》- 吳翎君
吳翎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邊緣人偶記》書影 香港大學歷史系徐國琦教授最近剛剛出版了他具有半自傳性質的浮生六記,書名《邊緣人偶記》(四川人民出版社),這本書記載他在安徽赤貧農村的童年、上大學,走出國門、取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爾後在美國執 ...
全員到齊的撥穗儀式 ──陳夏民
陳夏民(獨立出版人、英美系校友) 《最後一堂創作課:李永平、曾珍珍紀念文集》,逗點文創結社,2018年3月出版。 「如果可以,真不想出版這本書。」 作為一個編輯,卻下意識反抗著這一本書,甚至想方設法拖延,絕對會惹人非議。然而,如此不情願的心情,原因無他 ...
新書介紹:《森林・部落・人們–太魯閣林業史》──王鴻濬
王鴻濬(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公共行政學系特聘教授) 2016年出版的《1922年無盡藏的大發現─哈崙百年林業》,是探討花蓮林業史的第一本書。出版後得到許多讀者的詢問,是否要繼續出版第二本書;尤其是在這兒土生土長的花蓮人,書中的文字與照片,勾起了花蓮木材產業興 ...
金融化脈絡下的人與人群關係:簡介《金融經濟、主體性、與新秩序的浮現》──蔡侑霖
蔡侑霖(國立東華大學社會學系助理教授) 生活在當代台灣社會,使用信用卡消費恐怕已是人們習以為常的舉動,然而信用卡的出現與普及是否只是一種支付形式轉變? 台灣於2013年起強制所有上市、上櫃公司改採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 ...
《紫色香蕉花》補遺 ── 李依倩
李依倩(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2016年底我出版了一本小說《紫色香蕉花》。2017年5月在東華大學楊牧書房就此書舉辦了一場分享會。事後回顧,我在那場分享會上表現得很糟糕。我收到了一些「看不懂」、「寫這個OOO和那個XXX是有什麼意涵呢?」、「就不能寫得更明白些嗎?」的 ...
新書介紹:《朝向高齡友善城市:國際視野與在地經驗》── 陳素梅
陳素梅(社會學系副教授) 《朝向高齡友善城市:國際視野與在地經驗》一書中開宗明義地指出,全世界的戰後嬰兒潮(民國35年出生),從民國100年開始,邁入了65歲,台灣也不例外。由於台灣生育率長期偏低、平均餘命也隨著營養改善與醫療進步而逐年延長的情況下,台灣人口 ...
他?它?牠?我們以外的那些生命: 《牠鄉何處?城市‧動物與文學》作者專訪 ── 黃保強
黃保強(藝創四) 每每打開臉書總是能看見很多人——還是你也是?經常上傳和寵物一同玩樂的自拍照,親暱地將其稱作「毛小孩」,像是自己的親生小孩。也經常看見動保團體聯署抗議。那是否代表現在的人類越來越有關懷心?對待動物越來越人道?遺憾的是,這只是大眾看見的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