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學的播種者-追念梁文榮老師

王羿傑 銘傳大學國際企業學系副教授

  去年教師節前夕,九月二十七日,我的老師梁文榮因病辭世、功德圓滿,與梁老師相處十餘年的點滴回憶如電影畫面般一幕幕閃過腦海,千頭萬緒一言難盡。梁老師此生除照顧家庭外,所有心力全然奉獻於經濟學研究及大學教職行政事務,他為人真誠、處事謹慎,樂於和後輩分享所見所學。回想起老師此生的諄諄教誨,感受到得之於老師的太多,卻鮮少有報答的機會,至今只能以此紀念文向老師表達萬分謝意,同時讓門生故舊永遠緬懷他。

圖1:梁文榮老師於人社院前(筆者提供)

  梁老師畢業於交通大學海洋運輸系,取得政治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學歷後,攻讀台灣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師承已故中央研究院院士麥朝成教授。梁老師早期曾至美國德州農工大學經濟系任訪問學者,之後進入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服務並歷經二屆系主任。在擔任系主任其間,他投入大量的心力創立博士班,並對博士班學生有較嚴格的要求,例如要求博士生需發表兩篇期刊論文才能達到畢業門檻,這雖然會延長博士生的求學時間,但對於他們未來的發展會有極大幫助。

  後續因緣際會下,100年8月梁老師到東華大學經濟學系擔任系主任,這段期間讓博士班學生最有感的是梁老師主張博士生的畢業條件應更有彈性,可以利用發表期刊論文來替代傳統資格考試,或是二者並行。而在民國111年8月,梁老師獲聘東華大學的特聘教授,並出任東華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的副院長,其間帶領人文社會科學院的老師們前往日本岡山縣岡山大學、廣島縣廣島大學及東京都青山學院大學等校進行實質交流與規劃未來合作暨招生活動。梁老師在行政崗位上總是盡心盡力,與各處、室協調行政事宜永遠是誠懇待人、嚴謹待事。

  即使行政工作如此瑣碎繁忙,梁老師卻從未放下他所熱愛的研究,「產業組織」、「區域經濟學」與「國際貿易理論」等是他的學術專長,在這些領域均有卓越的學術貢獻。梁老師所發表之具匿名審稿制度的期刋論文迄今已超過數十篇,其中包含了Economic Record,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Institutional and Theoretical Economics, Review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等經濟學門B+級期刋。也因為梁老師優異的學術表現,他獲頒「延攬及留任國內外各類頂尖人才學術獎勵」、「淡江大學學術研究獎勵」與「國科會多年期計畫」等學術殊榮。然而,梁老師始終追求卓越,我能深刻感受到他仍有想要在頂尖期刊發表的信念,只可惜壯志未酬。梁老師對學術研究的熱愛與堅持不僅限於自身,更擴及國內貿易與產業領域的學術後進,只要學生肯學習並對研究有熱忱,他從不吝於指導、提攜後進,因此直至今日他所指導的博士生,畢業後已有多人於國內大學任教或在研究機構服務,持續跟隨他的腳步在研究道路上努力。

圖2:梁文榮老師賢伉儷(筆者提供)

  而梁老師在經濟學界的服務亦有貢獻,擔任多屆台灣經濟學會理事及會員委員會召集人,除致力台灣經濟學界學者的學術交流,更積極鼓勵年輕學者參與年會。此外,他常受邀至國內、外大專院校進行學術演講,在一些學術研討會中更是擔任keynote speaker。綜觀梁老師學術研究生涯,就如同師母曾經說過的:「啊~你們老師喔,三句不離老本行。」梁老師不僅對台灣經濟學界有具體貢獻,其言行更足以為國內年輕一輩經濟學者的學習楷模。

  回憶起我與梁老師結識之初,他對於問題追根究柢的態度讓我直至今日仍記憶猶新。當年甫自大學畢業的我,報考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班,在面試會場上,我盡力答覆面試官所提出的各種問題。而身為面試官之一且當時擔任系主任的梁老師,僅用口頭答覆並不足以符合他的期待,他當場一把抽出放在胸前的筆,要求我寫出答案並立即畫出相關圖型後,再進行更深入的討論,讓人深刻感受到這位面試官認為學生對於所學應融會貫通,不可囫圇吞棗。進入淡江大學後,雖並未修習梁老師所開設之相關課程,卻時時耳聞他的授課風格一絲不苟,學生們需要繃緊神經,兢兢業業認真學習,才能符合課程的相關要求,也因此,修習過課程的同學們事後回顧,總感念梁老師幫他們在商學領域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圖3:梁文榮老師於研討會上報告(筆者提供)

  我能於博士班求學階段拜於梁老師門下,源自碩士班指導教授許松根教授的引薦。許教授深知選擇良師之重要性,因此他鼓勵我請梁老師擔任指導教授。梁老師在學界享譽盛名,除了在學術研究上的傑出表現有目共睹外,對待學生也是諄諄教誨,循循善誘,更不時關懷學生生活上所遭遇之困難,及時提供協助。古云:「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師。」得遇良師何其有幸。

  在博士班求學階段,深刻感受到梁老師面對研究是多麼嚴謹及踏實。猶記得每週五是梁老師與所有指導學生的團體會議時間,從上午十點持續進行到傍晚,堪稱是馬拉松式的會議,即便寒、暑假也是如此。在會議中,每個人都必須逐一報告自己的研究進度,並由同門與梁老師給予評論,有時候如果準備不如預期,抑或無法清楚明白的解釋研究結果時,他是會不假辭色指正的。即使如此,梁老師最後還是會陪著我們釐清並解決當前的問題。時至今日自己身為人師,我才明白那是一種恨鐵不成鋼的心情吧!而每一次深感筋疲力盡的團體會議後,收穫最多的不就學生自己嗎?此外,身為梁老師的指導學生必須「做中學、學中做」,老師常常必須審查學術投稿論文,他會請我們一起研讀該篇投稿論文,並要我們想像如果自己是這篇文章的評論人,會怎麼評論這篇文章與撰寫評論稿,待完成後他會逐一幫我們修正評論稿,並在評論稿中給我們相當寶貴的建議。梁老師每年亦會藉由申請國科會(前身為科技部)相關研究計畫的機會,帶領我們一起參與,從文獻的整理到模型的設定與求解,到預期研究結果背後的經濟意涵解釋,他都給予教導並盡可能的把經驗傳授給我們。在我的印象裡,梁老師從進入學術界後,每年均獲得國科會的計畫案補助,甚至去年離世時都尚有計畫案在身,我想這個記錄後進晚輩應是難以超越了!由上述可知,當時的我們雖然還是學生,但梁老師已經把我們當學者般的看待,提早培養我們審稿與申請計畫的能力,好讓我們未來進入職場能夠無縫接軌。現在每當我收到審稿的任務,或者申請學術相關計畫時,梁老師講過的話依然言猶在耳,持續提點著我,彷彿老師未曾離去,「今君雖終,言猶在耳。」好似我現在的寫照。

圖4-梁文榮老師與研討會與會學者(筆者提供)

  梁老師不僅是在學術研究上春風化雨,在生活上也十分照顧與關懷學生。在就讀博士班期間,老師為了讓我們無須為五斗米而被迫要打工或兼差,他聘任我們擔任兼任研究助理,讓我們能夠無後顧之憂地全心在學業及研究上衝刺;博士班畢業後,老師依舊鼓勵我們申請博士後研究員,繼續在研究的路上累積量能,以期未來能夠謀得大學教職。正式進入職場後,老師依舊時常關心我們在學校教學及研究上有無遇到什麼問題,同時也會聊聊我們的家庭生活,我們都很樂意和老師分享,因為我們知道老師總會對於我們的疑問給予最佳的建議(就像老師一輩子都在學海中追求最適解),老師猶如我們背後倚仗的大樹,讓我們這些小草遮風避雨,也在其庇蔭下成長茁壯。

圖5-梁文榮老師赴日交流(筆者提供)

  律己甚嚴的梁老師,在我認識他的這十幾年中,生活節奏始終如一,固定早上九點進到研究室,下午一點簡單用過飯、略為休息後,兩點半又繼續回到研究室埋首做研究與處理行政相關事宜直至傍晚,夜晚則常牽著師母的手在校園裡頭漫步。簡樸規律的生活與全神貫注的態度,是我在他身上看見,一位學者要能持續在學術界發光發熱的基本元素,看似簡單,但要能持之以恆著實不易,這也是我非常欽佩老師的地方。近幾年老師身體有恙,但每週一與老師在台大黃鴻教授的國際貿易研討小組見面時,老師總是神采奕奕,根本看不出老師有任何的異狀。老師素日為人低調,鮮少人知道他生病的消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在2020年底舉辦的台灣經濟學會年會,當時他甫動完手術,在身體尚未康復的情況下,仍然抱著病體參加年會並擔任報告人,那時我坐在台下仰望老師報告的神情與姿態,心裡五味雜陳,為老師感到不捨,但也更敬佩老師的精神,我相信這應是凡人難以達到的境界了。也因此,雖然老師生病了,但我始終認為老師有朝一日一定會康復,無奈天不從人願,至今有時仍無法置信老師已離我們而去,但我知道老師留給我們後輩學生堅忍不拔的精神典範,將會繼續被守護與傳承著。

圖6:梁文榮老師為學生正冠(筆者提供)

  千言萬語也無法訴盡對梁老師的感念之情,是老師積年累月的陶冶,才讓我們得以脫胎換骨;才讓我們得以步入杏壇。雖然此生再也無法聽聞老師在學術以及教學上的寶貴建議,但我會靜靜思考老師曾經給過了我什麼?然後,嘗試將這些學識、涵養持續散播給下個世代的學生,讓老師春風化雨的精神得以永流人間。天下無不散的宴席,老師已經圓滿了人生,然而老師遺留下來的愛才正要開枝散葉,謝謝老師曾經的照顧與提攜,衷心祈願您在淨國一切都好。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