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工與她的老人】我們的畢業旅行:在冬山開齋節認識東南亞移工

吳星慧 社會學系學士
侯靖儀 歷史學系學士

關於「移工與她的老人」垂直整合課程的簡介,請參考梁莉芳老師與修課同學於《人社東華》的投稿:https://reurl.cc/GAAxEZ

關於「IBU 廚房 X 冬瓜山書店」的簡介,請參考吳星慧同學於《綠媒體》的介紹:https://reurl.cc/OvvA4X

  在「移工與她的老人」學程的最後一學期,剩下的五位同學分別來自社會學系、公共行政學系與歷史學系,即將畢業或升上大四的我們,對於一年半前與台東聖母健康農莊合作的移地教學念念不忘,也一直期待能在課程收尾前規劃一個結合東南亞移民工社群、地方文化與美食的旅行,位於宜蘭冬山的東南亞文化餐廳「IBU 廚房 X 冬瓜山書店」剛好與莉芳老師和星慧熟識,出於所有同學們的私心,這趟以宜蘭東南亞移民工為中心、宛如畢業旅行的三天兩夜移地教學就此成形。

  很幸運地,旅程首日就遇上開齋節。齋戒月(Ramadan)是伊斯蘭曆的第九個月,在齋戒期間,穆斯林需在晨禮至日落前禁食、禁水、禁止娛樂活動,克制慾望、體會疾苦,並反思自省,而齋戒月結束的隔天、伊斯蘭曆的十月一日即為開齋節(Eid al-Fitr),所有穆斯林會齊聚、歡慶,換上新衣,以感恩的心享用美食與歌舞,向真主阿拉和親朋好友請求原諒自己過去一年的過錯,並原諒對方,開始全新的一年,是伊斯蘭教最重要的節慶之一,可以說是穆斯林的過年。對於在台工作的穆斯林移工來說,這天顯得更加珍貴,每逢開齋節,台北車站與台北清真寺等地便是穆林移工同樂的場所,就我們所知,目前宜蘭縣內有宜蘭、大溪和南方澳的印尼同鄉會會每年與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合辦開齋節活動,而我們這趟旅程有幸參與的,是冬山印尼同鄉會自力每月集資,首次舉辦的開齋節活動。

  當日一早七點,我們和 IBU 廚房的印尼姐妹燕妮一同前往冬山國中體育館,抵達外場,映入眼簾的是一大片經酷炫改裝的電動自行車,有人將外殼換成更為亮眼的顏色,或在不同零件上做了時髦設計,加裝閃亮燈光和音響,也能看見「其疾如風」等標語貼紙,廣場的奇景讓人以為誤入了大型金龜子的聚會。

圖一&圖二:會場外,與會移工的改裝電動自行車

  進到會場內,可以看見男女有個別的入口通道,需分開排隊入場,我們放下通過清真認證的伴手禮和飲料後進入體育館,地板已在活動前一晚由同鄉會成員布置妥當,他們都是從工廠下班後,自發性清掃會場並鋪上大型地墊。地墊上由多塊白布串成一道矮牆,將地墊隔成兩大區塊,面對舞台的左方是女性專區,右方是男性專區,大家脫下鞋子,依照性別陸續入座,放眼望去,顏色各異。女性身著長頭巾,男性上身大多選擇印尼蠟染 batik,前者有花色華麗的,有素色的,有緞面的,有棉質的,整體顏色較為明亮、鮮豔,如粉紅色、亮紅色、草綠色、白色、鵝黃色、淺紫色等;後者圖樣有華麗,有簡約,但整體顏色較女性服飾來得深,如黑色、深藍色、深棕色、磚紅色等,內裡穿著長袍,並頭戴祈禱帽,從服飾便能看出開齋節在伊斯蘭教的重要性。在等待開場的時間,到處可見人們擁抱、握手、視訊聊天的場景,交談與笑聲不斷,華麗的圖樣、陌生的語言,以及撲鼻的芳香,都挑起我們的不熟悉感與好奇心。

圖三&圖四:入座後等待開場的大家

圖五&圖六:男女服飾顏色與款式各異

  待所有人入座完畢,便由以前學過一點印尼語的星慧代表課程師生上台,以事前請燕妮翻譯的印尼語致詞做開場,除了和大家打招呼與自我介紹之外,也表達讓我們有機會了解穆斯林和印尼文化的感謝,以及對同鄉會舉辦活動的大力支持,最後祝大家開齋節快樂(Selamat Hari Raya Idul Fitri 或 Eid Mubarak),並請求大家原諒我們過去一年的過錯(Mohon Maaf Lahir dan Batin)。面對 300 多人,在燕妮的陪伴下顫抖著,笨拙地說出練習無數次的印尼語,分神觀察大家的反應,看到有人露出笑容和驚訝的神情,實在很擔心大家是否能聽懂,幸好燕妮致詞時有詢問,大家都說能理解星慧的話,徹夜的練習終究是沒有白費了,也算是令人難忘的特別經驗。接下來由同鄉會會長致詞完畢,就開始了最重要的禮拜儀式,因我們並非穆斯林,就到二樓替大家拍照記錄,而代替人在美國的莉芳老師與我們同行的侑霖老師,則留下體驗禮拜。從高處俯瞰,朝向麥加方向所排成的矩形和體育館內部空間並不對稱,經文的朗誦聲在體育館內繚繞,所有人在各自帶來的禮拜毯上隨著聲音叩拜、起立,動作的高同步率和肅靜的氛圍,讓我也不自禁感到敬畏與安定,我想,這些感觸無關自身的信仰,而是對於無形力量發自內心的尊敬。

圖七:燕妮和星慧上台致詞時,台下移工正透過手機直播

圖八~圖十二:不同角度拍攝的禮拜儀式

  禮拜儀式結束後,男女各自圍成一大圈,同性兩兩握手、擁抱,祝福對方節慶愉快,並互相請求原諒,若有人這一年和親友有過摩擦,情緒也會顯得更為激動。在伊斯蘭文化中,握手或是從別人手上接取物品,用左手是不禮貌的,以右手和對方握手後,會將手放在心口上,代表有把對方放在心裡,在印尼爪哇地區,晚輩向長輩打招呼時,則會親吻長輩的手背。我和別人握手時,發現許多人會手指併攏,只握指尖,仔細觀察大家的互動,也發現關係好的同性之間會擁抱和貼臉,且以女性居多,而有些人面對異性,握手會自動改成合掌,空間的分化和互動的界線都十分明確。

  待所有人入座完畢,便由以前學過一點印尼語的星慧代表課程師生上台,以事前請燕妮翻譯的印尼語致詞做開場,除了和大家打招呼與自我介紹之外,也表達讓我們有機會了解穆斯林和印尼文化的感謝,以及對同鄉會舉辦活動的大力支持,最後祝大家開齋節快樂(Selamat Hari Raya Idul Fitri 或 Eid Mubarak),並請求大家原諒我們過去一年的過錯(Mohon Maaf Lahir dan Batin)。面對 300 多人,在燕妮的陪伴下顫抖著,笨拙地說出練習無數次的印尼語,分神觀察大家的反應,看到有人露出笑容和驚訝的神情,實在很擔心大家是否能聽懂,幸好燕妮致詞時有詢問,大家都說能理解星慧的話,徹夜的練習終究是沒有白費了,也算是令人難忘的特別經驗。接下來由同鄉會會長致詞完畢,就開始了最重要的禮拜儀式,因我們並非穆斯林,就到二樓替大家拍照記錄,而代替人在美國的莉芳老師與我們同行的侑霖老師,則留下體驗禮拜。從高處俯瞰,朝向麥加方向所排成的矩形和體育館內部空間並不對稱,經文的朗誦聲在體育館內繚繞,所有人在各自帶來的禮拜毯上隨著聲音叩拜、起立,動作的高同步率和肅靜的氛圍,讓我們也不自禁感到敬畏與安定,我想,這些感觸無關自身的信仰,而是對於無形力量發自內心的尊敬。

圖十三:禮拜儀式結束後,互相祝福並請求原諒的環節

圖十四:活動中途有移工先行離場

圖十五:離開會場前和朋友合影的移工

圖十六:「移工與她的老人」師生與同鄉會工作人員的合影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