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號專題】318之後兩年了,台灣時間是否到來?(引言)

眾所皆知,從兩年前的318學運到今年初的總統與立法委員選舉結果將一個屬於台灣的新時代顯示出來。然而如何來理解這個新時代,卻是一個曖昧不明但極為重要的問題。不容諱言,執政黨政府即是錯誤地理解了時代變化的訊息以至遭到選民的否定。做為社會機構的大學會不會也錯失了對台灣新時代的理解而陷入困局呢?本期「人社東華」因此以「318之後兩年了,台灣時間是否到來?」為題提出一個關於「台灣時間」的專題,以做為討論回應新時代的聚焦點。

        為何要以「時間」或「台灣時間」的概念切入對新時代的理解呢?因為「時間軸」是我們組織起對世界認識的脈絡。一般認為台灣正經歷的變化在於主體性的顯化,而以時間脈絡的角度切入更可以說明所謂主體性顯化的意涵。我們可以說,過去的主政者觀看台灣社會與自己的時間軸脈絡是「道統中國時間」或「悲情台灣時間」,並據以生產論述與制定政策。然而從318學運的年輕人表現看來,不論是「道統中國時間」或「悲情台灣時間」都已經讓位:年輕人不再認為自己是傳承著中國道統的中國人,也不認為自己背負著「眾人吃、眾人騎」的四百年血淚史;所謂的「天然獨」正是活出了一個不同於「燦爛中華」與「悲情台灣」的「台灣時間感」。如此看來,執政黨過去八年只在「中國國民黨時間」中打轉,至今敗選後仍無法脫身。而民進黨也曾陷於「民進黨時間」的思維,但顯然「跟著年輕人走」的主張讓民進黨歸服於時代脈動,邁入世代交替,在政治競爭上勝出。

        以「台灣時間」切入觀察這兩年來的變局,就有機會可以區辨出台灣社會中種種意見論述的時間歸屬,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不同時間軸仍然在進行把新的「台灣時間」轉化回舊時間的鬥爭。「台灣時間」雖然浮現,但其內涵仍待辨明充實,值得我們投予思考。如果以「台灣時間」的角度來看少子化衝擊下的大學發展問題,各大學的招生競爭不在於提出庸俗化的利益來吸引學生,而在於誰能夠正確且適當地與「台灣時間」同行,提供能讓學生成為新時代台灣主人的教育。「跟著年輕人走」並非淺碟化,而是共同進入新時代呼吸新鮮的空氣,同時也將引領年輕人以智慧學識充實「台灣時間」的內涵。

        在倉促的時間下,感謝撰寫人的支持,本專題獲得了四篇文章,分別為:「關於台灣的時間思考」、「學生運動對於政治帶來的效應:愛國心與民主的台日比較」、「新世代歷程:從熱血激情開始,走向溫柔而堅定」、「台灣時間的情緒轉向:論公民社會中情緒行動的困境與解脫」。這四篇五位作者中有兩位是東華大學在學學生,在此特別提出來。希望這會是學生參與「人社東華」的開始。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