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土,我的重荷,我的救贖──張翎

 張翎(國立東華大學駐校作家) 今年(2015)春季,我作為東華大學駐校作家和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講座作家的雙重身份,來到臺灣。在花蓮逗留期間,我在東華大學做了兩場講座,並和師長學子們有了一些討論和互動的時間。大家好奇的話題之中,似乎總浮動著一個不斷被重複的關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評介《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周樑楷

 周樑楷(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退休及兼任教授) 袁梅芳、呂牧昀編著書名:《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出版社:香港:紅出版(青森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2015頁數:431頁 圖一、袁梅芳、呂牧昀編著,《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封面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一場向金魚跪拜以求生的戰爭──關於我的小說裡的二戰兩三事──吳明益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2003年左右,我開始有了寫作一本長篇小說的念頭,這本長篇小說寫的是陷入某種睡眠情境的「我」,在夢境與現實之間,經驗了父親「三郎」在二次大戰末期,被徵為少年工,到日本高座海軍工廠製造戰鬥機的故事。這故事跟「現實歷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戰後七十年台灣人類學發展與後殖民批判──李宜澤

 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作為殖民時期開始為了分類與管理或理解而發展的人文科學,人類學無法逃避與戰爭的關係。兩次大戰前歐洲人類學的發展,主要得力於帝國主義向外擴張之後的知識比較與系統性建構的需要。這個背景一方面使得人類學發展從最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台灣的療傷曲春之佐保姬─鄒族先覺者吾雍‧雅達烏猶卡那的故事─魏貽君

 魏貽君(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圖一、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著《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封面(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6.6)(臺灣音樂館藏書)          對應於台灣原住民族文學的發展史脈,鄒族的吾雍‧雅達烏猶卡那(Uongu Ya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日治台灣文學與台灣人的國族認同──沈乃慧

 沈乃慧(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出生千禧年前後的台灣年輕世代,雖不曾親身經歴過蔣氏威權或日本殖民的統治,但都見證了近年來台灣島內詭譎的政權更迭丶社會運動和思想論戰的巨大震撼。縱使當今台灣已從威權走向民主,平和社會的表面仍掩飾不住內在的騷動,藍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台灣人的「戰爭記憶」與「記憶戰爭」──潘宗億

 潘宗億(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015年是二戰「終戰」七十週年,世界各國官民或將藉各種儀式,紀念此一具世界性象徵意義的歷史時刻。在二戰「終戰」的全球記憶文化脈絡下,台灣官方也擬辦各式活動以紀念「抗日戰爭勝利」與「台灣光復」七十週年。但在政府紀念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二十一世紀納粹與希特勒形象:談兩部希特勒傳記電影──葉吉書

 葉吉書(國立東華大學語言中心兼任教師)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將屆滿七十年,在昔日的亞洲戰區,無論哪一黨執政,每隔一段時間,日本執政當局總被要求對其侵華歷史表示立場—這也許是日本民眾的期許,不過這更是國際社區對日本的期待,在西方國家,德國至今仍需面對其納粹的幽 ...

二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文明典範的樹立或叢林法則的再現?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所創造的法律遺產─徐揮彥

 徐揮彥(國立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副教授) 前言:法庭設立的理念         納粹德國自1939至1945年間所實施的種族滅絕措施,造成六百萬猶太人死亡,這還不包括數十萬的吉普賽人、同性戀、黑人、身心障礙者及其他少數族群,以及在戰場上所死亡的數字。在二次大戰期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