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翎君(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第二次大戰)戰後歐洲,特別是中歐和東歐,男人奇缺。在蘇聯,女人數目比男人多了兩千萬,後來花了超過三十年,才使男女比例恢復平衡。這時蘇聯的農 ...
當前東台灣的圖像與東華大學的地方實踐──黃宣衛
黃宣衛(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東華大學自2013年7月起執行科技部「新世紀東台灣的脈動──經濟生活、人文創新與社會培力」研究計劃,計劃主軸為「秀 ...
故土,我的重荷,我的救贖──張翎
張翎(國立東華大學駐校作家) 今年(2015)春季,我作為東華大學駐校作家和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講座作家的雙重身份,來到臺灣。在花蓮逗留期間,我在東華大學做了兩場講座,並和師長學 ...
移地教學與異地田野:地圖空間的人文歷史演繹──郭俊麟
郭俊麟(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口述 姜慧珍採訪撰稿 我們以為再熟悉不過的街景、建築與常民生活,透過田野實察的焦點性關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尤其,經由地圖繪製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評介《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周樑楷
周樑楷(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退休及兼任教授) 袁梅芳、呂牧昀編著書名:《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出版社:香港:紅出版(青森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2015頁數:431頁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一場向金魚跪拜以求生的戰爭──關於我的小說裡的二戰兩三事──吳明益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2003年左右,我開始有了寫作一本長篇小說的念頭,這本長篇小說寫的是陷入某種睡眠情境的「我」,在夢境與現實之間,經驗了父親「三郎」在二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戰後七十年台灣人類學發展與後殖民批判──李宜澤
李宜澤(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作為殖民時期開始為了分類與管理或理解而發展的人文科學,人類學無法逃避與戰爭的關係。兩次大戰前歐洲人類學的發展,主要得力於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台灣的療傷曲春之佐保姬─鄒族先覺者吾雍‧雅達烏猶卡那的故事─魏貽君
魏貽君(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圖一、巴蘇亞‧博伊哲努(浦忠成)著《政治與文藝交纏的生命─高山自治先覺者高一生傳記》封面(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6.6)(臺灣音樂館藏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日治台灣文學與台灣人的國族認同──沈乃慧
沈乃慧(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出生千禧年前後的台灣年輕世代,雖不曾親身經歴過蔣氏威權或日本殖民的統治,但都見證了近年來台灣島內詭譎的政權更迭丶社會運動和思想論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台灣人的「戰爭記憶」與「記憶戰爭」──潘宗億
潘宗億(國立東華大學歷史學系助理教授) 2015年是二戰「終戰」七十週年,世界各國官民或將藉各種儀式,紀念此一具世界性象徵意義的歷史時刻。在二戰「終戰」的全球記憶文化脈絡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