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麗之城——邱劭寧

邱劭寧(華文文學系碩士生) 小扣在人行道上仰望著。   仰望在樓與樓之間裂成一口大洞的天空,由電杆和纜線交錯編織成的天際。   小時候他偶爾會幻想那一棟棄置在城市中心的舊樓成為一座無人的迷宮,那時候在眼裡看見的樓高聳入天,彷彿可以直達他界。然而大樓 ...

謝謝老師的族譜作業讓我有免死金牌、可以問到很多故事:族譜報告的教學札記——陳鴻圖

陳鴻圖(歷史學系副教授) 在學術集點、百大頂大、數字掛帥的高教氛圍中,大學教師們不太談教學實務,要談大概也得在「教學卓越」的層次才看得到。筆者在東華服務近二十年,自認在研究上不夠勤奮,但在教學上應無愧於「作為教師」的志業,適《人社東華》跟筆者邀稿,趁此 ...

混合與緩衝:屏東佳冬石光見聚落的族群與文化——郭澤寬

郭澤寬(台灣文化學系教授) 一、屏南地區沿海聚落的族群 我家在屏東新園烏龍舊地名叫後廍的聚落,父系先祖經族人調查並組尋根探親團回大陸探查,拜訪祖祠堂、比對族譜,基本確定先祖來自大陸漳洲平和地區,來台後至新園地區墾植,而後落戶於此。但我的母系就複雜得多 ...

我在部落的那些事——Uman Tjalingitjan(陳惠娟)

Uman Tjalingitjan    陳惠娟   (來義鄉公所社會課課長) 「支持著自己喜歡的事並不累,因為那不只是責任而已」 猶還記得20啷噹歲,初次以主管機關身分一腳踏入社區會員大會時,面對的就是會中民眾針對理監事的散漫態度與怠惰行為,要求主管機關予以法理上的懲處說明 ...

都市河川治理網絡的建構:以屏東市萬年溪為例——林育諄

林育諄(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助理教授) 一、河川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過去河川在都市發展文明的歷程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從原本農業生產時期所具備的交通運輸、水源供給與灌溉功能,到了都市化及工業化帶動的發展過程中,一來都市人口遽增,導致原有公共設施與 ...

部落關係與社區營造的對話——Kui Kasirisir(許俊才)

Kui Kaisirisir 許俊才(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社會工作系副教授) 在原鄉部落,我們常常說每一家的孩子都是部落的孩子,我們都有責任去照顧、教育我們部落的下一代。 我相信在部落長大的孩子大多會認同這個觀點。畢竟我們或多或少都有血親或姻親的關係,而且不僅居住在同 ...

第二十一期編輯室手記

林潤華(主編、臺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去年花蓮經過了大地震的傷痛後,過了一年涵養,花東這塊土地又慢慢地恢復生機。然而,在萬事逐漸恢復生機之時,一月卻傳來本校社會系范麗娟教授在一月七日因病去世的噩耗。范教授先後任教於高雄醫學院醫學社會系、慈濟大學社會 ...

渴望人才的新加坡—黃佳媛

  黃佳媛 (英國倫敦大學UCL地理學系博士候選人) 前言   近年來由於許多台灣年輕人不滿意在台灣的薪資待遇,再加上新加坡政府大量招募外國人才的親移民政策,有不少台灣年輕人選擇前往新加坡生活與工作。然而,新加坡為何對外國人才有著迫切渴望?當地社會是如何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