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就是她:憶摯友 范麗娟教授—萬育維

萬育維(慈濟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副教授)   如果我可以活到 80,范老師在我的生命中,佔了一半。40年的情緣難能可貴,永銘於心。今天是她的告別式,特以此文,紀念她在我心中特別的位置。   緣分從民國 67 年開始,我們一同出現在台大社會學系的錄取名單裏。她社會 ...

范爺,謝謝您帶給我們兩年的驚奇!—呂傑華

 呂傑華(社會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第一次聽到范爺大名是從《質性研究》(謝臥龍主編)這本書的其中一個章節,內容是在介紹如何執行深度訪談,他寫的文章深入淺出、用字生動活潑、舉例豐富詳盡,成為我教授質性研究方法課程時的重要參考來源。那時我心中一直以為范麗 ...

22期編輯室手記

主編 林潤華(台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花開花落,春天的腳步遠去,六月盛夏正式到來的時刻。初到花東的人恐怕總覺得這裡的盛夏宛若霸主,既蠻橫又狂暴,但是花東卻承接這些狂暴,轉而成就自己的五光十色,化成湛藍水色、化為透亮清風、化為瑩翠山脈、化為六月迎風搖 ...

現代詩組評審之言

首獎:椅子就這麼旋轉著 林達陽:   以散文詩的形式處理親情題材,以兒子對「父」的口吻,探索了親子之間關於時間、詮釋權、關係、「了解與被了解」等等感知,行文韻律感很好,意象奇想迷人,且有大量情意飽滿的佳句。   例如從「一張張的紙都折成了飛機往窗外 ...

散文組評審之言

首獎:獼猴桃 (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林佑霖) 瞿欣怡:   這是散文,也可以當小說讀。兩千五百二十三個字,寫了一個兩岸的愛情故事,也寫了愛不可得的淡淡悲傷。作者並不刻意煽情,卻讓讀者跟著唱然,跟著在北京與台灣的來去間嘆息。 評審獎:失落的一角(國立東 ...

小說組評審之言

首獎:道路規劃(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所陳信傑) 侯建州:   〈道路規劃〉本篇題目與題材令人耳目一新,題旨與內容也都經過作者用心規劃,淺出深入。讀完小說,可以知道作者設定的篇名「道路規劃」,其實是「理路規劃」、「心路規劃」、「情路規劃」的隱喻,一如文中主 ...

讀《共築蓬萊新樂園:一群池上人的故事》

 吳翎君(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書名:《共築蓬萊新樂園:一群池上人的故事》作者:黃宣衛出版社:台北:唐山出版社出版時間:2018年10月頁數:173   去年(2018)池上秋收稻穗藝術節滿十年,音樂家、舞蹈家、文化人和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聚集在美麗的池 ...

在關係中尋找培力的可能:在生活中滋潤彼此的關係

游雅帆 前言 一群人長期的社區工作中會互相激勵而引發個人學習及組織學習,並帶來更多的社會網絡,甚至形成社會資本。透過社區參與過程,可以在實踐中思考生活的價值、擁有思考問題的邏輯能力、能夠有面對問題的能力、有解決問題的資源,如果「參與」具備這樣的成效, ...

法國的美食想像地理對選擇赴法國廚藝學校學習廚藝的影響

 許嘉麟(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學者)   法國廚藝學校像是藍帶廚藝學校 (École du Cordon Bleu)、雷諾特(Lenôtre)、斐杭狄 (Ferrandi) 等,在近十年間成為國人熱門學習法式料理和甜點的選擇,也帶起到國外學習廚藝的風潮,不同於過去前往其他國家攻 ...

阿嬤相招喝一杯:巴斯克銀髮族夜生活與新樂活想像

楊豐銘(中研院民族所博士後研究員)   我們的社會正在高齡化,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18至2065年)」的資料顯示,台灣已於1993年成為高齡化社會,2018年轉為高齡社會,推估將於2026年邁入超高齡社會(註一)。2065年每10人中,約有4位是65歲以上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