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珍珍(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Johannes Vermeer所繪戴珍珠耳環的女孩。) 「那位以色列青年士兵扛著一把槍,行囊裡挾帶一本詩集,就這樣應召出征,再也沒回來…」說著說著,她的眼眶裡流轉著淚光,我彷彿看見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
夏黎明教授(1956-2015)紀念專刊──戴興盛、黃宣衛、夏黎明
「東台灣研究會」創始人暨「花東公民論壇」的推手──夏黎明教授於2015年1月8日突然病逝。夏教授畢業自建國中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系和地理研究所。他於1985年取得碩士學位後,懷著如同先民墾拓後山的精神,來到省立臺東師範專科學校服務(今台東大學);此後積極推動東臺 ...
雅潔文章,佛陀境界──讀鄭清茂新譯《平家物語》有感──黎湘萍
黎湘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 最近閱讀鄭清茂教授翻譯之日本古典名著《平家物語》(上下兩冊,臺北洪範書店2014年8月版),深為譯文之美,立意之深,文體之多樣所吸引。一卷在手,既可縱觀歷史風雲,又可品評人物,妙賞文章,書中人物的性情、事功、品格、 ...
賀東華大學榮譽教授鄭清茂獲頒旭日中綬章專刊:導言──須文蔚
縱谷裡的漢學家與翻譯大師:鄭清茂 須文蔚(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本校榮譽教授鄭清茂在去年(2014年)底獲日本政府頒贈旭日中綬章,表彰81歲的資深學者在漢學研究,以及日本文學翻譯上的巨大貢獻。 鄭清茂於一九三三年(昭和8 ...
第六期編輯室手記──吳翎君
吳翎君(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教授) (第二次大戰)戰後歐洲,特別是中歐和東歐,男人奇缺。在蘇聯,女人數目比男人多了兩千萬,後來花了超過三十年,才使男女比例恢復平衡。這時蘇聯的農村經濟大為倚賴女人來從事各種勞動。在南斯拉夫,由於德國人射殺十五歲以上男子以為報復 ...
當前東台灣的圖像與東華大學的地方實踐──黃宣衛
黃宣衛(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教授兼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 東華大學自2013年7月起執行科技部「新世紀東台灣的脈動──經濟生活、人文創新與社會培力」研究計劃,計劃主軸為「秀姑巒溪流域安居於地的合作啟動」,希望藉由本校人文與社會科學的跨學科整合,凝聚校內的研 ...
故土,我的重荷,我的救贖──張翎
張翎(國立東華大學駐校作家) 今年(2015)春季,我作為東華大學駐校作家和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講座作家的雙重身份,來到臺灣。在花蓮逗留期間,我在東華大學做了兩場講座,並和師長學子們有了一些討論和互動的時間。大家好奇的話題之中,似乎總浮動著一個不斷被重複的關 ...
移地教學與異地田野:地圖空間的人文歷史演繹──郭俊麟
郭俊麟(國立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口述 姜慧珍採訪撰稿 我們以為再熟悉不過的街景、建築與常民生活,透過田野實察的焦點性關注,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尤其,經由地圖繪製,審視前人路徑與自我踏查軌跡,如福爾摩斯般的,在疊合與交錯的足印間,或許更能洞悉書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評介《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周樑楷
周樑楷(國立中興大學歷史系退休及兼任教授) 袁梅芳、呂牧昀編著書名:《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出版社:香港:紅出版(青森文化)出版社出版時間:2015頁數:431頁 圖一、袁梅芳、呂牧昀編著,《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封面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一場向金魚跪拜以求生的戰爭──關於我的小說裡的二戰兩三事──吳明益
吳明益(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2003年左右,我開始有了寫作一本長篇小說的念頭,這本長篇小說寫的是陷入某種睡眠情境的「我」,在夢境與現實之間,經驗了父親「三郎」在二次大戰末期,被徵為少年工,到日本高座海軍工廠製造戰鬥機的故事。這故事跟「現實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