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期 主編的話

林潤華 臺灣文化學系副教授

  距離2021年竟也過了三個月,而人社東華也進入2021年的第一次發刊。本期刊物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2020年11月在本校所舉辦的<<東暨論壇暨學術研討會>>的發表專欄,第二部分則為本校教師李宜澤老師與Orip負責人蔡沛霖先生針對本刊文章的回應。

  2020年11月21-22日在本校舉辦的<<鄉村的轉向與再形構-第三屆東暨論壇暨學術研討會>>,是該系列研討會中的第三屆了。自2018年教育部開始強調高教的社會責任,推行「大學社會責任實踐(University Social Responsibility, USR)計畫」後,臺灣高教對於高等教育師生能對於社會所賦予的責任以及實踐,有深遠的影響以及討論。本校與暨南大學自2018年共同舉辦第一屆東暨論壇後,便對於不同類型大學(尤其鄉村型大學)在社會責任實踐策略上的多元,進行多次交流。本期專欄所收錄的四篇文章,為「大學生社會實踐了沒~」議程中,參與USR計畫的學生們之投稿,透過社會參與中心顧瑜君老師與黃筱瑩老師的媒合,以及林意雪老師、張瓊文老師、翁士恆老師的具名意見審查提供,得以完成的精采專欄。對於各位老師的協助,本刊再次表達感謝之意。

  教育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文化教育碩士班生簡子涵從參與青年組織「洄萊啟程」的經驗出發,探討「辦營隊」如何成為培力參與青年、以及在地青年對於地方的認同,讓「實踐」本身,也成為可以被探討與省思的一個議題。有趣的是,雖然該文僅有部分篇幅討論「身份」的議題,但文中隱隱若現、突破出生地迷思的「我們花蓮人」的認同,也穿越「舉辦者vs參與者」、「花蓮人vs非花蓮人」、「營隊中vs營隊後」的二元疆界,讓我們重新省思不只是議題本身、而是在許多USR計畫中,因著實踐而與在地產生再焦結與連結的各種新關係。無獨有偶,歷史系學生葉玟礽也從「你來做,大學生」、「豐田移工電影院」的行動方案,輔以IBU廚房冬瓜山書店的借鏡中,重新認識社區中異鄉人。透過不同時期的活動參與和操刀,反思這些行動方案並非「幫助」而是「陪伴」的歷程。不只是活動中參與的人的身份重新再獲得定位與思考,主辦活動的行動者,也再次省思了這些活動真正的意義,以及自己的位置。

  諮商與臨床學系王敬堯也同樣從在五味屋的長期參與,反思「陪伴關係」。五味屋於2008年由牛犁社區交流協會與本校顧瑜君老師共同促成,長期在豐田社區經營社區孩子們的空間,可說是臺灣落實高教社會責任實踐的前鋒案例。因為五味屋經營多年、內部成員結構與身份多元,彼此建立關係的複雜與困難、場域中參與者的自我身份的察覺,以及如何擔任一個「剛剛好的陪伴者」,都成為參與過程中,必須要思索的事情。尤其,當參與者遇到的是具備能動性的「人」的課題時,如何成為他人成長歷程中的助力、而不是框架,思索的過程中無疑地對實踐者本身也是一種成長。而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校友胡翊軒則透過動物輔助治療「療癒雞」行動方案中,由非人行動者與人的互動過程,重新思索動物與人互助與共生的可能。在為期16週的療癒雞動輔活動中,一方面透過引導幼兒接觸動物,提高專注力並觸發學習的動機,並透過銜接生活經驗與情緒,另一方面也透過衍伸的勞作,以動物互動的經驗作為基礎,觸發與人之間的連結。這些關注與行動都讓我們看到鄉村型大學在社會責任實踐上的多樣,不只是議題與場域的複雜與多元,其中需要思索的人的角色、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甚至人與非人生物之間的關係與互動,都值得關懷。其次這些文章也得以讓讀者看到USR中參與學生們的能動性。過去,教育界一直將學生視為教育的受體,但這些學生從主動參與舉辦活動或設計課程等操作,重新思索實踐行動對社區以及對自身的重要性,並重新肯認並小心翼翼看待自己的影響。

  本刊第二部分則是李宜澤老師與Orip負責人蔡沛霖先生針對2020 年第1期(第25期)所刊登的「從遺忘噤聲到展現生機-引路人與地域復振」一文的回應。「從遺忘噤聲到展現生機」原文雖肯定報導文中的當事人對於社區工作的貢獻,但由於事證與當事人角色的呈現未臻完整,且使用資料未能全面,未能將溝仔尾地域復振的歷程與當事人間的互動完整呈現與論述。承蒙宜澤老師與沛霖先生分別從學術上 (研究倫理與學術論文書寫邏輯)、以及實務上 (社區地域復振的完整脈絡) 進行補正與說明,讓文中未臻正確與完整的部分得以獲得正視。本刊將在本期刊出兩位先進的回應文,連同原文恢復一期,供讀者與兩位的文章參照。由於在本刊截稿前未能獲得作者最新的修改文章,故該文並將在下一刊出刊同時永久撤稿。這些回應不啻為學術上的辯證,事實上也再再提醒任一書寫者,握著筆說話是一種權力,但便是因握有權力,下筆論述更需審慎;而人社東華做為出版單位,也必須時時謹記,「出刊」亦是一種論述的權威,必須更加競競業業面對每一篇稿件。關於收發本文的相關爭議,本刊再度致上最深的歉意,也感謝期間內,各位關係人積極提供更全面的資料,並讓本刊有機會進行改正。

  最後,再次祝福各位讀者能夠平安。在經過一年多的全球流行病的肆虐後,台灣雖然得以過得相對平穩與正常,然四月二日的太魯閣號火車事故,卻讓全國上下度過了一個心痛與心碎的清明連假,本校亦有校友在這班事故中身故,更令人體悟,自身所擁有的平安,有多難能可貴與脆弱。花東在假期那幾日,天氣多半清爽,本來,大學同學相約一起回花蓮玩耍,原本歸心似箭的孩子要回家掃墓,卻什麼也沒有了;家人等不到他/她,她/他回不了家。花漾年華才開始,卻在半路停格下車。我們很難說甚麼Rest in peace,因為根本不是,事實上也根本不該發生。只能暗自祝禱,這樣的悲劇與心碎,不要再讓更多的人體會了。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