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美崴 (國立臺北大學民俗藝術與文化資產碩士生)
地名能夠反映出一個地方的歷史以及發展脈絡,並且能夠透過地名的形成與演變來了解區域的自然環境、人文環境以及人們的生活習慣,本文除了透過地名分析來了解新竹縣關西鎮地名的發展與演變,並進而得知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對於區域的發展所產生的影響以及地方特色。
關鍵字:關西地名、區域發展、地方特色
緒論
地名可以看出每一地方發展脈絡的痕跡,反映出一個地方的故事,是人與自然互動的具體呈現(註一)。因此,地名與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人與區域的人地關係會影響地名的產生,使得人們得以透過地名的由來與地名後續演變,了解區域的人文形態、自然環境、產業發展以及歷史脈絡。
區域地名的形成與演變,有可能受到人們的生活習慣、環境識覺、社會發展,甚至是時代潮流以及意識形態影響,地名就如同一項文化資產,地名的解釋與涵義能夠隱含著人們的生活歷程以及區域的發展過程。
清領時期關西鎮因咸菜為隨處可得之物,因此被命名為咸菜甕,日治時期因咸菜甕在客語中的讀音與日文中的關西相似,因此被改名為關西,受到不同人文因素的影響下,使得本鎮地名能夠隨著不同影響而改變,因此本文著重於地名與區域發展之關聯性,預期透過地名屬性與空間,解讀出關西鎮地名與環境、人文以及區域發展之關聯性。
目前關於關西鎮地名的研究,數量非常稀少,散佈於劉明怡的《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四,新竹縣》、洪敏麟的《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上)》、陳正祥的《台灣地名辭典》等詞書中,地名採集範圍以《臺灣地名辭書,卷十四,新竹縣》最為廣泛,且上述其他詞書中幾乎未脫離劉明怡的範圍。
劉明怡與洪敏麟地名的重點在於探源,陳正祥地名的特色則是在於清楚標示出地名的環境空間與地理位置,雖綜合三者的地名能夠清楚地名所屬的環境與空間,能夠對空間指認有所助益,但對於地名所分布的空間發展以及當地人文特色卻並未清楚交代,因此無法清楚從詞書中詳細得知。
本文將透過地名類型的分析,了解地名的形成,解讀地名與自然環境、人文因素、產業、區域發展之關聯性,並透過地名演化來得知區域發展的空間特性及地方特色,此外,也將透過在地產業發展,了解產業對於地名的影響與區域發展的變遷。
地名類型的量化分析
地名,為人們用來辨別地方的工具,從地名的命名方式中可以了解人們對於一個地方的環境識覺,以及該區域居住族群的生活方式與文化,因此透過地名的了解除了能夠更清楚區域的人地關係外,也是熟悉一個區域特色的一項重要工具。
地名是一地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具體表徵(註二),因此地名或許能夠透過自然與人文來了解一個區域的特性,因此本文將以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來替地名加以分析,並從自然環境、拓墾、人文設施、族群相關以及產業相關五類加以探討。
自然環境與地名
在自然環境面向,若從地形、位置、規模大小來對地名的名稱進行分析,能夠發現地名充分展現出區域的自然環境特色,地名所展現出的特色使人即使對本鎮環境感到陌生,也能夠過地名中的文字來了解本鎮的自然環境。
另外,從自然類型的地名中也能得知居住在本區域的住民是用何種方式,透過地名命名的方式來表達自己所生活的環境,例如:住在牛鬥口地居民,便是在地名中加入「口」,使人們能夠得知這個區域的位置位在交會口上。
自然環境類型地名除了能夠展現出環境特色外,也能展現居民對於自然環境上的命名習慣以及命名理念,客家人早期墾殖的區域大多是在近山地區,是一個以農業耕作為主的族群,日常生活中長期與大自然接觸,因此與大自然的關係密切,無形中亦養成尊重土地與自然的生活態度(註三),本鎮住民會依照周遭自然環境來替地方命名,不僅僅是以地形樣貌,還會以對於地形環境的意象來進行地名的命名,由於本鎮住民大多為客家人,因此族群過去的生活態度能夠藉由地形類地名展現出來。
人文環境與地名
地名有可能因為區域的發展而生成,也可能因為區域的沒落而消失。族群的文化、語言,以及該族群在區域的生活習慣能夠影響地名的發展,並凸顯出區域的族群特色,且不同族群可能受到生活習慣的不同,在地名的命名上發展出不一樣的命名規則。當居民在區域進行拓墾時,為了辨別一個區域,可能會以開拓先後順序,或是開拓土地大小、共同開拓者所持有的股份來做為替地名命名的參考。
在人文類型地名方面,產業對於地名來說,有著比其他人文因素更為深厚的影響力,因為受到產業影響的地名可能為產品原型或製造產品的設施、地點所組合而成的地名,此外,由於產業能夠促使區域發展,因此也能夠透過產業影響下的地名來了解一個區域的發展歷程,甚至能夠間接透過地名演變了解過去人們受產業影響的生活。因此若將人文因素以族群、拓墾、產業加以分類,並分析各類別對於地方上的影響,能發現人地關係與地名、地方發展擁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
行政空間與地名的變遷
國民政府接台後,行政區域劃分與日治時期並無太大的差異,但區域名稱卻擁有極大的變動,村里名大部分被改為官式教化與嘉言吉字類型之名稱。區域之大字、小字、土名、街庄名與保里名由於區域名稱變遷之因素,使得過去大多數地名在現今成為村里行政區域等級以下之地名,此外,多數地名也被保留在段籍名內,例如:本區之新富里為明治34年的老社寮庄與石門庄所組成,老社寮與石門除了還是地方之地名外,還成為了當地段籍之名稱。不過並非所有段籍皆會沿用過去之地名,例如北斗里的正義段與明德段,這兩種段籍名皆為民國時期才形成,與目前本鎮大多數的里名同為戰後常見的官式教化與嘉言吉字類型之名稱。
雖然目前本鎮的長老與年紀較大的長輩知道本鎮各區域之名稱為何,且清楚過去區域的樣貌,但若要使年輕一代透過地名來了解當地過去歷史樣貌將變得困難,國民政府來台後替本鎮更新里名,儘管能使人民快速融入中華文化,但也因為如此,地名的改變也影響了居民透過地名來認識區域發展演變的機會。
結論
本鎮在國民政府來台前,地名命名種類相當多元,透過地名的分析,能夠從中了解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對於地名所帶來的影響與地方特色:
(一)自然環境
將自然環境以地形、規模大小、位置三類從地名字面上分析,能夠清楚了解到一個區域的地形環境與自然樣貌,也能得知原先居住在當地的居民對於生存於自然環境所抱持的態度以及理念。
(二)人文環境
人文環境類型地名就如同一本區域發展史,透過地名的探討,不但能夠了解區域在發展上的演變、了解區域在各方面的發展,人們還能夠藉由地名來了解區域地名所隱含的理念。本文將人文環境地名分為族群、產業發展、拓墾、人文設施四類來分析,即使四種類型的地名數量並不平均,但並不會因為地名數量的多寡而對區域的影響程度有所不同,因為此四種地名命名因素有著相關聯性,受族群間影響的地名命名會因不同的習俗與習慣而有所差異,而人文設施類形的地名也會受到族群間的影響而產生不同特色的名稱;人文設施類形的地名除了會受族群影響外,也會受到產業發展、拓墾影響,因產業發展與拓墾使區域發展的緣故,才會促使人文設施的設立。
但在豐富的地名類型在國民政府來台後減少了許多,政府替許多地名進行更名的動作,從過去原先富含豐富地方特色的地名變更名為官式教化、吉言佳字類型地名,如日治時期的關西四保更名為北斗里,雖然改名後地名類型看似單一無趣、意義不再含有地方特色,且難以直接從地名的字面上了解區域過去曾有過的改變,但其實目前這種官式教化、吉言佳字類形地名對於地方來說也是一種特色,正因為地名特色能夠有著這麼大的轉變,人們未來若要對不同年代的地名進行分析,才能夠較為輕易的在字面上,透過擁有不同特色的地名了解不同時代對於地名命名的習慣、理念,與不同時代人們所生活的環境樣貌。
參考文獻
黃雯娟,2002,《臺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黃雯娟,2012,(北投地區地名類型的量化分析與區域特性),《臺灣文獻》63 卷1期,頁380-414。戴秀玉,2005,(竹東地區地名之研究)。
註一:黃雯娟,2002,《臺灣地名辭書卷一:宜蘭縣》,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註二:黃雯娟,2012,(北投地區地名類型的量化分析與區域特性),《臺灣文獻》63 卷1期,頁380-414。註三:戴秀玉,2005,(竹東地區地名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