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嬿亘 華文文學系學士生
一、整裝出發
翻開畫冊上的筆記和塗鴉,瞬間憶起 2022 年 12 月 3 日,由歷史系潘宗億老師所帶領的「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Societas Missionaria de Bethlehem,簡稱「白冷會」)田野調查團。
那時的我過於興奮,畫歐思定修士和吳若石神父卡片,畫到忘我,結果凌晨 4 點才睡覺,早上 7 點起床,8 點 10 分到東華前門集合,一度還以為會搭不上車。等待時開心地和朋友們聊天,陸續有人到東華前門集合。
8 點 10 分我和朋友們望著的天空很藍,臺東氣候更是怡然自得,更加蔚藍。助教葛格洪宗呈則是拿起點名簿,叫我們簽名,點名簿一一傳給身旁的人,彷彿像是傳承重要的某種儀式。
拿起手機看一下時間,8 點 20 分,心裡很緊張,可能是因為,除史語所的廖宜方老師外的五位老師還沒來,深怕老師們趕不上車,所幸潘老師駕著白色福斯 Golf 載著其他四位老師前來,最終於 8 點 30 分出發。
搭上遊覽車時聽著潘老師對白冷會的簡介,我一一做下筆記。老師講解完後,我閉目養神。說是養神,但也沒什麼休息,因為太過於緊張和期待。
圖 1、白冷會田野筆記、手冊與資料/陳嬿亘拍攝
二、關山天主堂與聖十字架療養院
我們約 11 點到關山天主堂,對面是由白冷會神父、修士和聖十字架仁愛修女會的修女一起創辦的關山聖十字架醫院,現為聖十字架療養院,目前不對外開放。
圖 2、天主教私立聖十字架療養院/陳嬿亘拍攝
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圓形符號,裡面有兩條直線交叉,似英文的 X,大大的 P 恆亙中間,為希臘文耶穌基督之意,以及關山天主堂的標誌,正如白冷會的神父、修士和聖十字架仁愛修女會的修女將基督的愛深根在臺東。
圖 3、關山天主堂的凱樂符號(Chi[X]-Rho[P])/陳嬿亘拍攝
教堂有一組三口鐘,依中大小順序排下來,是 1954 年孫惠眾神父(Rev. Franz Senn, 1900-1976)從瑞士帶過來關山天主堂的鐘。當時還處於戒嚴時期,教堂不可以敲鐘,因為敲鐘聲音和消防警報的聲音相像,經常總有警察上門問話,但孫惠眾神父力排眾議,每日早課和彌撒時都會敲這組鐘,且鐘聲悠揚至今。
圖 4、關山天主堂內、由瑞士帶來的鐘/陳嬿亘拍攝
鄭神父用略帶韓國腔的中文,向我們簡介關山天主堂和東部教區的歷史,及目前白冷會所面臨問題如何解決——調動其他方會和其他地區神父或修士,管理在臺東的天主堂。像是鄭神父便是來自韓國大邱的巴黎外方傳教會(Missions étrangères de Paris)神父,已到臺灣 22 年。
因鄭神父和其他信徒正在上課,於是我們便進到教堂內部自由參觀。
教堂內,有兩排樣式獨特的木製椅子,是由白冷會建立的公東高工學生所製作,用了幾十年尚未有磨損、破舊或裂痕,保持很好。教堂後方窗戶是彩色的,兩側牆壁上刻有從主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經過到死亡到復活的木雕;還有聖經擺放的地方很是特別,並非在教堂前,而是在教堂後。後來在車上聽目前在陽明交通大學攻讀科技與社會碩士的陳迦勒學長和臺灣影視史學與大眾史學權威周樑楷老師講解才知道,早期天主教神父在彌撒時是背對信徒,而在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1962.10.11–1965.12.8)之後都是面向大眾居多。好比白冷會的歷史原本只在教會內部傳揚,如今逐漸將這些過往的事開放大眾,使更多人認識白冷會,知其歷史。
圖 5、教堂內兩側牆壁上的耶穌木雕/陳嬿亘拍攝
圖 6、教堂的彩色窗戶/陳嬿亘拍攝
教堂前面是望彌撒的地方,很有趣的是,左邊是聖若瑟 (Saint Joseph)像,上面寫著「勞工之父」。一旁看的室友小ㄒ心生疑惑,於是問我。但我告訴她,猜測可能與聖經中,聖若瑟是耶穌的養父,祂是一位木匠有關。(註一)右邊則是無染原罪聖母,教堂外頭也有一座類似的聖母像。
圖 7、前面中間為耶穌被釘十字架像,左邊為無染原罪聖母瑪利亞,右邊則是勞工之父聖若瑟;以及由公東高工學生所製作的木椅/陳嬿亘拍攝
當大家在教堂內參觀時,我跑到外面邊聽著鄭神父用韓語夾雜著中文,與其他信徒或前來上課的人,分享自己日常生活和聖經關聯,邊拍著教堂外的景觀,實在很有趣!
圖 8、關山天主教堂外觀/陳嬿亘拍攝
圖 9、關山天主堂的田野筆記、塗鴉與補充資料/陳嬿亘繪製
三、中興崗哨的午餐時光
參觀完關山天主堂後,驅車前往中興崗哨吃關山便當。
藍天白雲、徐風吹拂,清澈的兩條溪水與河床橫亙,形成一條天然的交界。原本中興崗哨的軍宿舍變為部落市集,成為旅遊景點,同時也是鐵道迷景點。一輛輛火車沿著鐵軌在鸞山、鹿野溪和卑南溪中行徑。陽光灑落在大樹陰影下,照映在印有關山火車的紙盒上。便當的米軟硬適中,香氣撲鼻而來。飯的上層鋪滿兩大塊肉片、豆干、香腸、高麗菜、菜脯、油條和半顆滷蛋。菜色油而不膩,很好吃。最感到意外的是,便當裡有油條。小ㄒ吃到時問我這是什麼菜,一開始我以為是炸天婦羅或燒賣之類的菜色。一咬下去才發現竟是油條,且其味道不因其他菜色混雜而軟掉,還保有油條的脆度和口感,這算是對臺東白冷會之行的食物記憶之一吧!吃飽飯足,小ㄒ和我到河堤旁邊散步,看見宗呈葛格和一群同學正在講解中興崗哨、鐵道和溪流河床間的歷史,遇見朋友們也在四處走走,看到同行的胡昌智老師正在河床中間探險,深感佩服老師體力之好。一旁的樹和花朵隨風飄曳,好生漂亮,將這一切盡收眼底。
誰曾想過 5、60 年前的中興崗哨,是守護鹿野站到山里站間「鹿野溪橋」的軍用崗哨?但隨 1982 年鐵道橋樑改線,閒置至今,卻在這段時間一直是鐵道迷口耳相傳的祕密景點,直至 2022 年又以「旅遊驛站」身分重回大眾視野。彷彿被多數人遺忘的記憶般,靠著少數人的口耳相傳,將這段迷失在大山與溪水間的記憶,某日重現在眾人的回憶中。
圖10、好吃的關山便當/陳嬿亘拍攝 圖11、關山便當的塗鴉/陳嬿亘繪製
圖 12、左邊黑色人群(紅色圓圈標示處)是洪宗呈學長為大家講解中興崗哨歷史,而中間正在溯溪的小黑人(藍色方框標示處)為胡昌智老師/陳嬿亘繪製
四、小憩
隨後我們到臺東糖廠買冰,糖廠的冰琳瑯滿目,有釋迦、洛神花、甜酒糯米、香草、牛奶、草莓、芒果、清冰等多種口味,或許跟產地有關吧!在挑選冰時,老師偷偷告訴我們有 bonus,只要排在他後面的人,一律老師買單,我們很謝謝老師的付出。我點了香草冰淇淋,因為我吃冰速度很慢,怕吃冰棒會滴在手上,冰淇淋有紙碗,就算融化可以慢慢品嘗,而小ㄒ則拿洛神花冰棒。只能說香草冰淇淋很甜,就是香草的味道,而我嚐一口她的洛神花冰棒。不得不說,連我這種不太愛吃冰的人都認為實在太好吃了!裡面還有很多洛神花果乾,一枝賣 19 元,真的很便宜。
車上聽著潘老師簡述公東高工的歷史——1960 年由錫質平神父(Rev. Jakob Hilber, 1917-1985)創立,引進瑞士的技職教育體系,使公東高工成為木工工匠之鄉,更在雷化民神父(Rev. Franz Leimer, 1928-1997)帶領下,公東高工的技藝訓練班,於 1977 年成為第一所由民間轉變為官方的職訓中心。潘老師接著敘說公東聖堂由瑞士蘇黎世著名的建築師達興登(Justus Dahinden, 1925-2020)設計,其教堂內部有玻璃彩繪裝飾,為清水模建築,而公東高工校舍與教室也是同樣模型,是臺灣極具瑞士風格的教堂之一,甚至被世界建築文物保護基金會評選為「世界 30 棟重要現代建築」。現因被縣政府斷定為危樓,仍在整修,不對外開放,所以這次田野調查團無緣進入,有點可惜。
圖 13、有關公東高工和公東聖堂筆記/陳嬿亘紀錄
註解
- 註一:「大聖若瑟是一位工人,天主特將降生為人的聖子託付這位模範工人,聖若瑟照管撫養。…他自食其力,用工作養活他的家庭。人而天主的吾主耶穌向他學習木匠手藝,他的確是一位最理想的模範工人。」參考 5 月 1 日 大聖若瑟模範工人(St. Joseph the Worker)。聖人傳記。出版商:天主教思高聖經學會。取自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John Duns Scotus Bible Reading Promotion Center (Franciscans in Taiwan)。URL:https://reurl.cc/d7Lexg。另請參考《瑪竇福音》對於聖若瑟家族血緣與職業的提及。參見瑪竇福音,13:55。聖經(思高繁體中文版)。取自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 John Duns Scotus Bible Reading Promotion Center (Franciscans in Taiwan)。URL:https://reurl.cc/Ge49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