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起人民的麥克風》──藉由桌遊回味台灣大眾的音樂史

陳柏宇 歷史學系學士生

  歷史,不僅作為學術研究或講述上層階級的歷史,也可以是普羅大眾的歷史(of the public),且人人都可以書寫(by the public),更重要的是歷史是寫給大眾看的(for the public)。(註一)假設我今天發表了一篇專業又冗長的論文,或許沒有多少人要看,但如果是遊戲呢?當我們用時下流行的桌遊來闡述歷史,那又會擦出什麼樣的火花呢?因此在 110-1「大眾史學導論」課程中,根據歷史資料以戰後臺灣禁歌設計了《舉起人民的麥克風》這一款桌遊,接下來就請大家一起來「玩」這部作品吧!

創作源起

  在正式介紹《舉起人民的麥克風》這款遊戲前,先談談我是如何想到要做禁歌主題的。大約在一年前我觀賞海島演劇《那就唱歌吧》,是一齣有關白色恐怖時期的政治受難者蔡焜霖前輩的舞台劇,當時其中一幕令我十分動容,每當有人要被拖出去槍斃,其他牢友們便會齊聲唱《千風之歌》以作送別,讓我感受到即使身陷囹圄,自由被禁錮之下,歌曲所嶄露的龐大力量,是可以撫慰、團結人心的。這份觸動再加上我對當時政府限制歌曲一事略知一二,回去爬梳資料後更是興味盎然,於是便以「禁歌」作為主題開展桌遊的創作。

遊戲時空範圍設定

  《舉起人民的麥克風》設定的時間是在台灣的白色恐怖時期,當時許多著名歌曲都被查禁,例如:《望春風》、《媽媽請你也保重》等。然而,當時查禁歌曲的標準卻含糊不清,且嚴重侵害了人民的言論自由。依據當時「警備總司令部」所編的《查禁歌曲》,查禁原因有下列十條:「一、意識左傾,為匪宣傳。二、抄襲共匪宣傳作品之曲譜。三、詞句頹喪,影響民心士氣。四、內容荒謬怪誕,危害青年身心。五、意境誨淫,妨害善良風俗。六、曲詞狂蕩,危害社教。七、鼓勵狠暴仇鬥,影響地方治安。八、反映時代錯誤,使人滋生誤會。九、文詞粗鄙,輕佻嬉罵。十、幽怨哀傷,有失正常。」(註二)

  當時的歌曲作家,有些為了符合當時的審查規定,只好自願或非自願地更改歌詞,以規避當時的禁令。例如,《補破網》:「看著網 目眶紅/破甲這大孔/想要補 無半項/誰人知阮苦痛……」這些歌詞被當局解讀為在反映台灣戰後民生凋蔽的狀況,又曲風緩慢且用小調寫成,讓曲子帶有一種灰暗憂傷的基調。作詞家李臨秋的表兄投資的電影《破網捕晴天》也因採用〈補破網〉作為電影中的插曲,而遭到禁播。為了避免表兄血本無歸,李臨秋只好勉為其難地添上第三段歌詞,重新為歌曲塑造圓滿的結局:「魚入網好年冬/歌詩滿漁/阻風雨 駛孤帆/阮勞力無了工/雨過天晴魚滿港/最快樂咱雙人/今日團圓心花香/從今免補破網。」今日所流傳的版本仍保留了這段歌詞。除此之外,在當時為了規避審查的歌曲還有很多,例如《四季紅》被改成《四季謠》,《熱情的沙漠》也曾被改過歌詞。

遊戲內容與規則

  接下來進一步介紹《舉起人民的麥克風》的遊戲設計與規則。在遊戲中,玩家可以扮演政府方或人民方,政府方代表的是當時的特務機關和線民等親政府人士,而人民方代表的則是地下組織和一般的普羅大眾等。政府方要獲勝就得要使用查禁卡來審查當時的歌曲,而人民方則是要規避當時的禁令或大聲唱歌來反抗威權統治、捍衛自由,最後看雙方誰查禁/解放的歌曲卡最多,則該方獲勝。

  遊戲內容的設計也是依據前段描述的時代背景,其中最重要的卡牌可以分為:查禁/反抗卡和歌曲卡,接下來一一講解這些卡牌的內容和設計理念。

  「查禁卡」的部分,為了忠實呈現當時的社會樣貌,所以直接使用了《查禁歌曲》當中的查禁條目製做了「查禁卡」,由於那十條規定前文已提及,於此不再贅述。

  「反抗卡」的部分則是當時人民反抗或規避的手段,所以我們特別設計了與《查禁歌曲》中查禁條目相反的「反抗卡」,用以迴避當時的禁令,如:「一、黨證在手,誰敢查我。二、參與救國團,高唱愛國歌曲。三、精神抖擻,振奮民心士氣。四、正向積極,宣揚三民主義。五、宣揚衛教,健身報國。六、曲調溫和,促進社會和諧。七、反對暴力,守護和平。八、符合時代潮流,宣揚中華民族精神。九、朗誦詩詞,培養我大中華美學。十、熱血激昂,振奮人心。」

圖一:查禁卡和反抗卡的背面設計。

  而雙方要爭奪的「歌曲卡」我們也有別出心裁設計,首先必須要找到在當時流行並且具代表性的作品,如果至今都還流行的更佳,例如鄧雨賢的知名作品集《四月望雨》,以及《望你早歸》等,都有被選入製作成歌曲卡。為了要讓玩家們可以一起唱這首歌,除了最基本的歌詞之外,在每張卡牌的背面都有 QR code,可以直接連結到 YouTube,十分便利。

圖二:歌曲卡的正面(左圖)、背面設計(右圖)。

  《舉起人民的麥克風》是一款可供二到四人遊玩的回合制卡牌遊戲,其遊戲流程如下:首先是初始配置,玩家按照遊戲說明書的指示,將所有遊戲物件擺設完畢。遊戲開始後,雙方陣營輪流執行以下三個階段:「唱歌/禁歌階段、 BAN歌/解放階段、棄牌階段」,直到有玩家達成獲勝條件為止,可參考遊戲物件簡介圖。

圖三:遊戲物件簡介圖。

初始配置:遊戲開始前,將遊戲圖版鋪設於平面上,並按照遊戲物件簡介圖的指示,於場中央隨機放置 12 張歌曲卡,剩餘的歌曲卡則放置在指定區域(有歌曲卡背面的圖示)。卡牌安置完畢後,政府陣營的玩家坐在查禁區前,而人民陣營的玩家坐在保護區前。

1. 唱歌/禁歌階段:

*政府陣營:玩家使用手中的「查禁卡」,將圖板中央違反相同規則的歌曲卡收入查禁區。例如:歌曲卡上寫查禁原因為「(一)意識左傾,為匪宣傳」,那玩家便要打出相同內容的查禁卡才能收入。

*人民陣營:玩家使用手中的「反抗卡」,將圖板中央違反相對應規則的歌曲卡收入保護區。例如「歌曲卡」上寫查禁原因為「(一)意識左傾,為匪宣傳」,那玩家便打出「(一)黨證在手,誰敢查我」;亦即看相同的編號。

注意:被收走的歌曲卡應立即補齊,讓場上隨時有 12 張歌曲卡,直到歌曲卡不夠為止。

2. BAN歌/解放階段:

*政府陣營:玩家從對方保護區中奪取一張「歌曲卡」,但是需打出該卡違反的所有禁令,才可將對方的歌曲卡移入己方的查禁區中,若無法滿足條件就跳過此階段。

*人民陣營:使用「唱咱的歌」一卡,從對方查禁區中奪取一張歌曲卡,但必須大聲唱出欲解禁的歌曲,即可將對方的「歌曲卡」移入己方的保護區中,若無「唱咱的歌」一卡則跳過此階段。

注意:使用過的卡牌皆須放回棄牌堆,不得再次使用。

3. 棄牌階段:
玩家可抽取兩張卡牌,若超過手牌上限五張,則必須棄掉多的卡牌。

獲勝方式:計算雙方在查禁/保護區當中的歌曲卡上的「查禁原因」條數作為分數。

計算依據:
違反 3 條禁令:5 分
違反 2 條禁令:3 分
違反 1 條禁令:2 分
最先獲得 64 分的陣營獲勝。

  最後,我由衷期盼這款桌遊能達成這兩項目標:一、成為入門白恐時期的作品;二、發揚台灣優美的老歌。

一、 成為白恐入門作品:

  在過去的歷史課綱中,臺灣史的部分占比不多,更遑論二二八事件或者白色恐怖時期等禁忌內容,但在當代臺灣歷史教育,這些主題卻是不可或缺,某種程度上也造成世代間的隔閡以及衝突。因此《舉起人民的麥克風》這款桌遊,試圖從較為輕鬆的的音樂著手,使玩家可以聽到不少長輩們耳熟能詳的歌曲,並以此作為理解該段歷史的入門,讓更多人感到興趣,進而主動探究那段過往傷痛,並開啟世代溝通的可能。

二、 發揚台語老歌:

  許多臺灣年輕人都不太會說自己的母語,或許是當年的國語運動扼殺掉這些母語環境,加之近年美、日、韓等外來文化強勢席捲,部分年輕世代偏好收聽韓國流行音樂,對許多經典閩南語歌曲一問三不知。但其實臺灣本土的音樂也自有迷人之處,此次桌遊即選入多首閩南語歌曲,期望對母語為閩南語的臺灣人有所助益,又能認識到臺灣早期的流行音樂。

  綜上所述,我們希冀透過這款桌遊記錄下臺灣大眾的音樂史,並以較為輕鬆有趣的方式讓大眾初步了解白恐時期下的臺灣,也讓臺灣的年輕人對臺灣本土文化有更多的認識。


註解:

  • 註一:周樑楷(2004)。大眾史學的定義與意義。人人都是史家:大眾史學論集(第一冊),頁32。臺中:采育出版社。
  • 註二:臺灣警備總司令部(1961)。查禁歌曲.甲編。國家圖書館臺灣記憶系統, 取自 https://tm.ncl.edu.tw/article?u=022_107_000110&lang=chn。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