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始典於學」的實踐者:《尚文齋纂言續編:曹尚斌的漢學天地與人生風景》

吳冠宏 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曹尚斌 中國語文學系榮譽博士

  曹尚斌先生於 84 歲高齡進入東華大學中文系就讀博士班,雖為疾病所擾,身體贏弱,卻仍孜孜不倦,勤於筆耕,足為東華師生楷模。109 年 12 月,以 92 歲高齡,出版《尚文齋纂言斠編:曹尚斌論文集》一書,110 年初更獲東華大學頒發榮譽文學博士學位,110 年 11 月出版《尚文齋纂言續編:曹尚斌的漢學天地與人生風景》。本文透過主編吳冠宏教授與作者本人娓娓道來曹尚斌博士在東華大學的就學歷程,紀錄東華校園中可貴的學習風景。

一、「終始典於學」的實踐者────記曹尚斌出書始末及東華二三事

吳冠宏 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猶記幾年前的東華校務發展會議,在最後的臨時動議時主持人趙涵㨗校長突然點名我發言,我就不吐不快,把心中積澱一陣子的想法說出來:

  其一是十二樓高的圖書館塔樓一直是校園中最高的建築,象徵道統高於政統,圖書館塔樓夜間的照明更為師生指點迷津之所在,但我發現已經很久不亮了,建議校方儘快修復這深具象徵意義的塔燈,讓東華的黑夜得以重現光明。

  其二為以往每天清晨七點前後都可以在校園見到環保組廖順魁組長騎著單車四處撿垃圾,這真是東華校園動人的風景,但我已久不見其蹤影了,後才得知他已於半年前退休離校,試想在臺東賣菜樂捐善款的陳樹菊女士,如果沒有被國際媒體報導,其善舉何以被人知曉?又何以能帶動社會善的循環?建議趙校長應該給廖組長頒個獎,表揚這值得被肯認的價值。

  幾天後圖書館塔樓的燈重新亮起,當年的校慶典禮,趙校長也特別邀請退休的廖組長回校接受表揚,我的建言被逐一付諸實踐,主事者能有此心量及行動,真是令人感動。

  去年已高齡九十二歲的曹尚斌先生,由於癌症纏身,不克完成工程浩大的博論了,因此我協助統整他數十年來所撰的學術論文,集結成《尚文齋纂言斠編:曹尚斌論文集》一書,並於 2020/12/10(四)在東華圖書館楊牧書房為他舉辦一場新書發表會。該書通貫文史哲及經史子集的跨域格局與恢弘氣象,充分體現傳統中文系全方位之學養的淬鍊與成果。

  當天由人社院王鴻濬院長開場致詞,讚揚曹先生的向學精神,勉勵在學同學當向他看齊,並代表校方致贈感謝狀,以答謝曹先生致贈其心血論著的心意;接著由編輯歐家榮系友的啟問,帶出曹先生分享其書寫的點滴歷程,還有他在東華受學的難忘經驗;曹先生雖跌傷未癒而行動不便,仍興高采烈地手持萬卷樓印製的精美新書,以真切的話語表達對學校及系所滿滿的感念之情,與會師友同學無一不浸潤在他洋溢振奮有力的語調中;最後由中文系彭衍綸主任致贈花束,感謝曹先生在火車未能全線通車的情況下,辛苦前來東華分享其新書的成果與美好,這一場有溫度且難得一見的新書發表會,就在溫暖祥和的氛圍中結束。

  圖書館是曹先生在東華最常流連之處,因此發表會結束之後,我仍要以這讀書人的天堂作為背景,為賢伉儷留下充實而有光輝的合影;其後又安排他們前往最初為了修課之便曾留宿兩年的擷雲莊,這是東華最早興建的研究生宿舍,讓他們在此大門前牽手,重現關睢情深的幸福。當時我以為曹先生於年邁之時有緣入東華求學,最後雖未能取得博士學位,至少出版一本論文集,為此一階段的學習歷程畫上句點,未嘗不是一種變通的方式。

曹尚斌博士伉儷於東華大學圖書館前合影

  始料未及的是,今年一月初我接獲校方訊息,趙校長十分感佩曹先生為實現父親遺志以高齡之身就讀東華博士的深願,故有意一圓他老人家的博士夢,並表彰這種「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以激揚後進學子在學習的路上當更加積極奮進,遂有一同至曹宅頒贈榮譽博士的規劃。

  猶記 2021/1/10(日)正值寒流來襲多日,我於凜冽冷風中搭普悠瑪最早班次北上送暖,與趙涵㨗校長、中文系彭衍綸主任相約一同來到新店曹宅探視老人家,並頒贈榮譽博士證書給曹尚斌先生,曹夫人鍾德卿女士還邀請親戚觀禮,場面隆重簡單,卻格外溫馨,同事書法家李秀華老師,還將親手揮毫「桑榆猶未晚,微霞尚滿天」的贈聯寄達,為曹宅歡喜的現場增色加光。曹先生早年生活多磨難,又遭逢國共爭戰,民國三十八年以軍人身分從武漢、廣州輾轉來臺,經歷過這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時代浩劫,使他更珍惜在寶島重生的安居歲月,並抓緊每一次可以學習進修的機會,對於傳統中華文化,他一路勤學筆耕,可謂先自得之而後人助之,我有幸作為他的指導老師,見證其歷劫重生後漸入佳境的殊榮美事,豈不快哉!

  在整理其舊作以編撰前書時,我已發現曹先生喜好優游筆硯,書寫過不少生活、交游、時事之類的雜文,或感時憂國、或抒情敘事、或緬懷先祖師友,處處可見其珍貴鮮活的生命足跡,並為昔日的點滴歲月留下難得的歷史印記。前書編排時受限於篇幅,已有部分學術性的論文無法收入,付梓前,在《中原文獻》仍可瞥見曹先生發表的新作,真可謂孜孜不倦於浩瀚的漢學天地。加以新書發表會、東華校園留影、獲頒榮譽博士,又留下倍足珍藏的影像,在諸多文稿及身影的交奏下,且催促著這一位不斷與時間拔河的老先生,再發出版新書的宏願。

  系友歐家榮繼續承擔起打字、整理的辛苦工作,至於從旁扮演助緣角色的我,在《斠編》時採用傳統經史子集的分類框架,以照應曹先生中文學術的跨格局與多面向;進入《續編》的編目任務,一則要廣收未能編入前書的學術文章,二則必須兼納其生活現場的文稿記錄,故副標定為「曹尚斌的漢學天地與人生風景」,顯示本書的兩大主軸;文稿則依「生命書寫」、「家族師友」、「時事名流」、「漢學天地」四個類目,依時序以類相從之。其後我致函懇請萬卷樓張晏瑞總編輯同意出版,獲其鼎力支持,再續出版合作的善緣。

  我總是想起曹先生剛結束東華修課返北長住,我們第一次約在台北車站附近公園路的公保大樓,雖是他自己選定且熟悉的地點,但在人潮眾多的台北街頭,要與這一位不用手機、年近九十的老學生相約碰面,仍讓我心中存有某種不確定感,果真約好的時間卻久不見人影,我當下焦慮不安的心緒可想。

  原來一個守在公保大樓站牌,一個立於公保大樓門前,還好皇天不負苦心人,最後終於讓這兩位眼力都不好的人望穿秋眼地相遇了,為便於後續的討論交流,我扶著他過馬路走入公保大樓對面的麥當勞。

  我問他:「曹先生,想點什麼飲料呢?」

  他張望看版一陣子後回頭告訴我:「吳老師,不必點了,我們可以回到公保大樓討論嗎?那裡我比較熟悉」。

  心裡雖覺得有點哭笑不得,仍順著他老人家的意思張嘴道:「好吧!我們到公保大樓」。

  於是我再度扶著他橫渡公園路,來到公保大樓二樓看診室前的等候區,環顧這空寂陌生的四周,不免納悶何以只有我們師生兩人坐擁這偌大的空間?原來曾經熙來攘往的公保大樓即將整修,已處於半關閉的狀態,置身在這有如醫院的場域上開講授課,也算是我教學經驗中的特例,曹先生突然從我左側換至右側,並告訴我其左耳已經重聽使然,我開始娓娓道來如何寫一本結合傳統漢學及其生命史之博士論文的構想,心裡仍不禁自問:面對這一位已經耳不聰、目不明的老學生,其漫漫博士論文的指導之路何時可以有個終了?

  但曹先生總是以一副專注入神的表情聆聽著,有如在告訴我學習是一輩子的事!

畢竟在東華黑夜的盡頭始終有一座最高的塔燈,亮到黎明再起時!

註:本文刊載於《國文天地》第 37 卷第 5 期(2021年10月),原文中將「《尚文齋纂言斠編:曹尚斌論文集》」寫為「《尚文齋纂文斠編 – 曹尚斌論文集》」,應為誤植。

二、心語(思緒綿綿道不盡)

曹尚斌博士口述、鍾德卿女士筆錄

  民國一○一年七月拙荊陪我至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應考中文系博士班,我能考上真喜出望外。

  記得正式成為東華大學學生的開學日,在中文系的辦公大樓顯得很熱鬧,來了幾家新聞記者訪問我;吳校長茂昆握著我的手,溫暖而有力,我在他旁邊更凸顯他年輕有為,而我當下自許矢志完成學業,絕不中輟,不負學校之期盼與厚愛。拙荊也被訪問了:「是否陪曹先生一起到校打理他的生活起居?」從拙荊的言語中,老師們更放心我一個人可以自處;只是聽力、視力已遲鈍,電腦更是一竅不通。說到此,九個學期的學生生涯,學校給予我很多的幫助,彌補我在學習上的缺陷與不足。

  老師同學皆能接受我,而且讓我住校,對我多方體諒及關照,我也依課表受課交作業,尤以冠宏老師看我向學努力,給我許多協助與指導。每週一搭車從新店至東華住校,週二下課就返家。除上課之外,剩餘時間幾乎都在圖書館找資料寫作業,如授課老師之規定而用心完成讀書報告。老師們對我的作業都給予高分,同學們也很羨慕,稱讚我的作業內容豐富、切合題旨。其實我之所以作業能寫得出來,能把握綱要,都得感恩每一學科老師的幫忙,特別指定年輕的同學坐在我旁邊為我重述教授們的授課內容與作業題旨,這對我已耳背者是極大的恩寵與助益,我才能順利完成,與其說是我寫的,更可說是老師與同學們相助而成。每思及此,心中非常溫暖。

  我經常到中文系圖書室翻閱各種資料或向指導教授冠宏老師請益,偶而也向蔡語宸助理請教或查詢資料,除此之外,在生活上也助我若干,語宸助理視我如親人。

  由宿舍到受課教室或至文學院中文系,或到餐飲區買餐,我雖然常常一個人走,遼闊的校園有林蔭遮天之處,亦有讓陽光肆情遍灑的地方,聽到蟲鳴鳥叫、心曠神怡。晨曦與夕陽可以盡情欣賞,沒有都市的塵囂,卻是天籟點綴清靜。偶而會看到年輕的同學或聚或獨行,我騎單車,有人還會向我問候。走著走著,我會忘記年齡、返老還童於幼少時,羨慕鄰人穿制服上學,而今我在台灣都能以八十多歲老翁躋進東華大學文學博士班之門,似夢非夢。人生的際遇是如此難測。

  四年半的求學生活是嚴謹的。沒課返家也大部份埋首在圖書館中,除了趕報告之外,我還熱衷於寫些文章投稿和參加文聯會參訪大陸所舉辦之河洛文化交流會議。

  冠宏老師有見於我已年老多病,身心要完成博士論文實在不易,於是建議將我多年發表及在校之學術報告等文章集冊出書,對我的近況比較適宜。老師極關心我,到台北參加學術研討會結束,必來新店住宅附近看我,談論出書之乃並問候近況,來去匆促,連吃個飯都辭謝…。老師愛護我有加,應該是學生趨前懇請賜教,而今反之,此恩此情,令我心愧並感動難忘。

  我的第一本書《尚文齋纂言斠編:曹尚斌論文集》承冠宏老師主編,歐家榮先生打字編輯之下,由萬卷樓印刷而問世。蒙李秀華教授揮毫書名與寫序文!以及冠宏老師寫序,都提升拙作的光彩與價值。古來「立言」是讀書人嚮往之事,而今在恩師冠宏教授之關愛下促成了。內心生起無比的感懷:知我、解我、愛我、惜我者恩師也!

  去年十二月十日吳老師及中文系彭主任衍綸教授又為我在學校楊牧書房開了新書發表會,人社院王院長鴻濬教授、系主任彭衍綸教授、冠宏教授、李秀華教授都與會,許多學生抽上課之暇與會,場面莊嚴。我因一時興奮忘了腸癌開刀及跌傷左肩胛骨之疼痛站立多言約二十多分鐘,與會者驚奇於鏗鏘之聲與年齡不相符。

  彭主任告知趙校長涵捷參加另一主要會議,新書發表會當天無法蒞會,事後看到了我的新書被感動。為完成父親臨終「這孩子應多讀書」之遺言而能在蹎蹶歲月中克服諸多疲睏與煎熬成就了最高學業以及立言。蒙校長睿智與慈悲,立即決定今年一月十日到寒舍頒發「榮譽文學博士」學位。消息傳來,全家受寵若驚。

  「家」被我的書及影印的文稿堆得客廳不像客廳,拙荊說已來不及遮醜了,就稍做整理以對;校長也非只顧外表唐皇之人。這天有些寒意,屋內卻因為校長及其夫人平易近人,冠宏老師、彭主任、歐家榮同學以及親人等滿座倍覺溫馨。

  東華大學,我的母校,我圓夢的高等學府,我愛你,我感恩你。不但讓我圓完夢,希望,也是我隻身投靠軍旅來台的歲月中,賜給我榮譽與溫馨之處,我的思緒又回到東華寬闊靜謐的校園裏,沐浴在晚霞的慈懷中,萬千感激,湧現而出。

  我因今年六月又跌跤,傷壞左髖骨疼痛不已時,拙荊都會在耳邊提策我東華之恩,校長等師長之厚愛不可忘,冠宏老師還要指導我出第二本書呢!這是甚強的鎮痛劑。

  回想我這一生投軍旅來台,求學,成家執教,搖筆桿,平平庸庸,雖無達官之顯赫,亦無家財之萬貫,然壽越九十高齡享榮譽文學博士之殊榮,與其說是努力而得,不如說為「眾緣匯聚」乃成。我應感恩許多人:給我生命的雙親、陪我成長的兄姊、姨媽、尚清弟。在我未成家孤寂時給我親情的同鄉好友;在我工作遭挫而成全我到校執教的諸位校長;部隊裏提攜我的長官及同袍;涵濡我各階段成長之母校:政戰大學、文化大學、政治大學諸位老師及同學;婚後拙荊德卿的父母及兄弟姊妹、晚輩、女兒、女婿等真情之流露,彌補了親情之寥寂。

  因今全球正面臨許多天災人禍,尤其是新冠肺炎的猖獗,我從電視佛教台節目中看到許多法師為保護地球之元氣,為人類棄惡行善而祈福、集體誦經、辦法會等等,或依各自宗教儀式消災祈福,政府執事者各盡本分的努力,更應感謝第一線之醫護人員義工們,捨己為人之作為,還有大家危機意識的覺醒,戴口罩不聚會才有今日較他國平靜之景象。

  我無能為力,只有跟隨拙荊在家誦經做功課祈福消災全球歸於平安,以及稍做布施慰勞守護大家「健康」的醫護人員與需要幫助的人。

  從家鄉河南新蔡流離至台灣忽爾已七十又二年,這是我的重生、是我的幸運,我的「業」得到大翻轉。因拙荊的關係,我成為福智文教基金會的廣論長青班學員。在這團體中我的師父日常老法師及真如老師是我心靈的導師,從他們的身教中體會佛教是「教育」,非只是宗教信仰,「它」教人從善去惡,從身語意三門下工夫,心意誠正、善良,更為重要,因為心能正,言行才有可能正。「愛他」是萬善根,「愛自」生貪瞋毒,各種禍即起,目前整個地球及其他生物的反撲不就是人之貪勝使然?!我們儒家思想以「孝」為德本,教之所由生也,然後再談到「克己復禮」之仁德思想,儒佛基本相通。

  我憧憬著互融互愛互助和樂的大同世界──地球村,經過此次新冠肺炎的衝擊能很快地到來。「人」自認為「人定勝天」,強烈追求物質享受的貪婪心能消弱、轉趨為相互依存、互助互愛互容互諒的大同世界,永續生命的來生將充滿新希望。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這是大自然的常理法則,任誰也無法搏倒,而生命的盡頭不也是如此嗎?生生相續,無始亦無終。任是達官顯貴,凡夫窮子皆難免於此,揮揮手,合掌頂禮於天、地、人、乃、物,比較吉祥。此時此刻,我的思緒又奔馳到東華-我所懷念的地方。晚霞想必依然絢麗。在靜謐的校園,讓我人生旅途已近尾聲,給我快樂與溫暖的地方,感恩啊!東華的一切。

《尚文齋纂言續編:曹尚斌的漢學天地與人生風景》新書分享會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