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期 副主編的話

副主編 郭澤寬 (臺灣文化學系 教授)

  本期《人社東華》電子報尋例刊登本校奇萊文學獎得獎作品,此次刊有短篇小說三篇、散文二篇、現代詩二首,在此也恭喜各得獎同學,看到文學之火得以傳承,且是欣喜。

  面對書市實體文學市場的萎縮,書店每個月新上市書架裡本土文學創作,只能做為日人、洋人翻譯作品的陪襯而感嘆不已,唯有看到各級學校,尤其是各大專院校各有其名的文學獎項的諸作品,才又有感覺文學的活力依然存在,依然隨時有文學新種子在萌發,沮喪才會消退一些。

  此次刊登的三篇短篇小說作品分別是首獎:洪采薇〈母與女〉、評審獎:陳信傑〈雲蹤〉、推薦獎:陳顥仁〈飛翔理髮廳〉。這三篇作品不約而同,全聚焦在家人關係的呈現上,但有著各自的特色。小說這一文類之所以迷人,除了其藝術本身的特性外,百變的敘述手法,使得這門文字藝術,到目前依然活力驚人,佔據文字市場的大宗,從這三篇處理家人關係的作品來看即是如此。

  做為首獎的〈母與女〉,從女兒的視角講述母親與自己的故事,在沒有戲劇性情節,也沒有連續性的敘述線的狀況下,靠其細密,甚或還帶點王德威所說的「張腔」味道的語言,將一位時時做著她理所當然,看似助人助己,某些又可賺錢的「事業」,卻毫無例外失敗、被騙的母親形象,展現在讀者面前,而吸引人一直看下去不覺無味,如果這個故事還有後續,這位母親又做出什麼樣新鮮事,讀者也將不意外。

  閱讀〈雲蹤〉,冷不防就被第二行的「肉棒」驚嚇到,但心想這又有什麼,這個時代有什麼樣的事,文學作品就會有什樣的表現,再自然不過了,用這種「新語言」(說實話也不新了,早在x86黑白單色螢幕,網路初形成只能gopher「打地鼠」的年代,這種語言就開始形成)來說故事,並說得動人,就不是簡單之事。敘述者自己的家庭、成長、性傾向,姐姐從優等生變成為一位宅女,最後又戲劇性的呈現姐姐且已是個未婚媽媽,全在這樣的語言娓娓道來──不對,才沒有那麼文青、溫情。

  〈飛翔理髮廳〉裡的一間理髮店、一頂帽子、一個失智外公,再加一個敘述者「循」,所有的温情也全在這種組合裡,人無法逃避的衰老,將中正路隨時嫁接到屏東、花蓮或者全台各處,或也是這小說的創意,看似趣味,卻有隱帶看著外公失智衰老的無力感的哀沉,做為讀者的我,感同身受。

  散文作品的〈養豬喝酒〉把它拿來當小說閱讀也無妨,同時還非常有影像感,自嘲當有趣──就如同他真正穿上乳牛裝去領獎般,真正的悲哀卻也在此若笑似哭的面顏中。(編按:我想我也再該立志減肥了…。)

  有一隻免子,又有家人陪伴下的過年,居然是如此的孤獨,〈在蒙特勒的年獸〉就為我們展現這種孤獨法,沒有應在旁邊的人來陪伴,連年獸到底有沒有來,或到底有沒有年獸這個東西也不重要了。

  而兩首現代詩作,風格也是相當不同。或許〈瓦瓦他〉的讀者會不禁的反復思考〈瓦瓦他〉裡的「瓦瓦他」是什麼?又或許「瓦瓦他」重複出現於詩行中,所構成的語韻,反會讓人嚼出〈瓦瓦他〉的味道。而〈表達〉以各種具有畫面、感官性質的描繪,呈現的一種超現實意味,卻又而讓人覺得很貼切現實。

  除了以上文學獎的作品之外,本期電子報還有報導及書評、書序。蔡侑霖〈燃燒的社區劇場〉記錄了山東野表演坊透過《富世漫步》,進入原民社區與原住民同胞互動,在他們這群專業劇場工作者的引導之下,演出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既是「自己的故事」,就沒有所謂定型化劇本,演出的突然狀況,往往隨時成為一種「機遇」「偶發」,成為表演的一部份;演員、觀眾、住民合為一體,互為觀看,卻往往也是社區劇場成果最讓人動容,卻也是最無法預期、「受控」的地方,這篇記錄就呈現其操作難度。不過值得思考的是,這篇報導認為,這類社區劇場「不應該是更具正當性與優先性的政策選擇嗎?」但如果細細思量,當有了經費後,專業劇場演員進入社區,成功的以幾次演出交出成果後,那後續呢?

  本期電子報也很高興的能刊出吳冠宏、李秀華兩位老師分別為本校博士生曹尚斌先生新作《尚文齋纂言──曹尚斌論文集》所作的推薦序,兩位老師細細道來曹先生來本校就讀之因緣,與其治學之勤勉。曹先生不僅塑造一個終身學習的典範,在此年紀還能有如此豐富的學術成果,這已不是「可貴」兩字可明白。或在此幫他代言:「吾豈老矣?尚能學!」在此恭喜他新作出版!

  而本校臺灣系研究生應尚樺同學為殷寶寧《現代性的魅惑:修澤蘭與她的時代》所作書評,除簡單的梳理書中對於修澤蘭這位戰後臺灣現代史有著重要地位,或許也有著不少爭議的女建築師的相關介紹,說明她在臺灣現代主義的引入與傳統語彙融入的重要貢獻,當然修澤蘭建築師與當權者間的關係,也成為她時被討論的地方,但就如書評引用作者的話,從其建築作品本身而言,卻有許多值得稱道的地方,即使是時被認為失敗的大型住宅建案「花園新城」。同時,應尚樺還特別著墨修澤蘭與本校的關係,美崙校區舊圖書館「慎思齋」亦是建築師作品之一,以現在的角度來看,這當圖書館不夠大,花師時期圖書館早已另建,但做為教學研究空間卻是勝任有餘,試想臺灣各大專院校,誰還能擁有這有天有地,有中庭有迴廊,有著中國傳統空間語彙,亦有著現代西方建築手法,門前樹已成蔭的教學場所呢?

  這期電子報,希望大家展讀愉快!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