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新加坡─ 林潤華

林潤華(台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近年來,隨著少子化、教育商品化、教育師資與資源緊縮等變遷,臺灣高等教育面臨需要急切轉型的需求,教育部為了維持高等教育市場的品質,也陸續提出頂尖大學、大學教學卓越計劃、高等教育創新轉型等計劃,力圖臺灣高等教育的 ...

記冠齊:一個青春而高貴的靈魂 ─ 王君琦

王君琦(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前兩天,剛結束大一的必修課。我曾在課堂上談到全球青年窮忙困境時,讓大一學生想像自己畢業後可能的焦慮,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答案佔了九成,九成之中又有一部份是對就讀人文學科的焦慮。看著這些答案,我腦中浮現的是頻繁出現在主流媒體和教 ...

帝國煙消雲散,文化亙古長存:從「德國歌劇電影節」談起 ─ 馬路

馬路 幾十年過去了,我還是經常想起第一次接觸整齣歌劇的經驗。 那年,不知道什麼緣故,台北的德國文化中心舉辦了一回「德國歌劇電影節」,挑了幾部歌劇電影,在幾所大學的校園裡放映。那時我大一,正是凡事要嚐鲜的年月,當然不會放過它,更何況醉心古典音樂早已到了 ...

《他們眼望上蒼》校譯序:愛情就親像海洋,它會溢來流去 ─ 曾珍珍

《他們眼望上蒼》校譯序、推薦序曾珍珍(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這絕對是一本多數小說迷讀了會愛不釋手的書。它被譽為二十世紀前半葉非裔美國文學經典,而置放於世界文學脈絡裡加以評價,說它可以入列全球女性成長小說前十名,也絕非溢美。從時興的生態批評角度閱讀 ...

走在沒有止步的林中路:探訪雙《語》的詮釋祕徑 ─ 吳冠宏

吳冠宏(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論語》與《世說新語》這兩部漢華文化的傳統經典,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可謂助我良多,從青少年階段開始,花崗國中的李國榮老師便以國文課傳授做人的道理,為我點亮生命的義理之光;繼而深喜花蓮中學石秋亮老師講授「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尤其 ...

第十五期編輯室手記

許甄倚(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九月份的《人社東華》在夏末秋初的開學季出刊,本期的專題是「鬼」。前陣子《通靈少女》火紅開播,以白色恐怖為主題的電玩《返校》也興起一股熱潮,《妖怪台灣》這本書大賣,今夏《紅衣小女孩2》也有不俗的評價,因此我們想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