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入花蓮──葉美青

 葉美青(前荒野保護協會花蓮分會會長、青陽農園負責人)

十一年前有兩個傻瓜想推廣環境教育和生命教育,為了號召更多傻瓜,成立了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一位是傅老師,另一位是葉老師。這一路走來,不怕苦、不怕難、默默地為守護環境,當中經過3次重新建園的過程,終於在鯉魚潭附近找到一處適合的荒地,他們帶著一群大地工作者一起將荒廢的土地打造成一處快樂天堂,取名為「青陽農園」……

        為了要營造環境教育學習基地,歷經兩次遷園,實是關關難過關關過,但命運並未將他們打敗,如今青陽農園已漸漸呈現多樣性物種棲息的樣貌,現在有蝴蝶、甲蟲、野兔和小雞等等,充滿各式各樣的生物喔!因為將一塊土地照顧好,動物自然就會來! 103年亦有輔導委員協助進行環境教育場域認證,相信104年青陽農園將在這一群傻瓜的努力下取得認證,發揮環境教育更大的功能。

緣起

        兒時美崙溪的童年野趣,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裡,影響日後推動環境教育的思維。長大後接受徐仁修老師啟蒙,透過鏡頭細細品味大自然的內涵。我喜歡生態攝影,從民國71年第一台單眼相機開始,我走看台灣,記錄台灣大自然的一顰一笑,幾十年下來,小花可以與藍天爭笑、露珠可以容納大千世界;山、河、石、瀑,瞬間可以家毀人亡,我看盡台灣最美的景色,也感受環境惡化的急迫,因此20年前決心投入環境教育志工行列,只是單純的想回饋這位養育台灣人的共同母親-大自然,同時也希望,台灣的下一代能擁有快樂學習、快樂成長的環境。

        我欣賞過台灣最美的環境,但近十幾年來,全球氣候變遷、人口暴增及台灣環境惡化,讓我不驚憂心忡忡,下一代將會在甚麼樣的環境成長?我們該如何才能讓下一代感受的台灣的美好呢?因此決心從兒童自然觀察教育開始,展開一場寧靜的革命。我開設兒童自然觀察班,於週三或例假日,帶領孩子探索自然,重拾兒時美崙溪旁的童年野趣。87年當上荒野花蓮分會會長後,從自然觀察班、定點觀察、生態攝影培訓更多解說員。其間歷經過花蓮的環境議題不勝枚舉,我在水璉牛山、嶺頂沙丘的影像記錄,那時年少的我拿起相片在立法院發聲,為花蓮保留了一片青山綠水。

          92年因巧遇一位蝴蝶達人- 傅元陽先生,至此共同攜手為環境教育而努力,一起心甘情願投入環境保護行列。我的人生道路也多了一位環境教育的盟友,而在多方努力下,93年4月成立了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和一個專以環境學習而規劃的青陽農園。我們以推廣環境教育為主要目標,日思夜想如何將環境保護紮根在人們心中,我們堅持走自己的路,積極推動四大主軸:

  1. 推廣生命教育與環境教育
  2. 以有機食農善待大地友善環境
  3. 棲地營造找回大地失去的生命力
  4. 外來入侵種防治宣導守護在地鄉土

大地 蝴蝶 夢

240_7cfcc28b.png

        在圓夢的過程中,選擇尚未過度開發的花東縱谷線,這裡保有自然原始的樣貌,也是最適合蝴蝶生長的環境。藉助蝴蝶的翅膀,以推廣蝴蝶生命樹為媒介,希望引發人們對蝴蝶的好奇,開始關心生活周遭的自然環境,進而自發性的守護自家鄉土,營造更多充滿生命力的環境,使大地生生不息永續經營。

        在十一年間積極進行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努力,但事實證明少數人的力量畢竟有限。於是數年前我與老公,在寒冷夜晚欣賞著流星雨時,激盪出「蝴蝶生命樹」,以蝴蝶為素材,它融合生命教育與環境教育,在現今最頭痛的社會教育上可以發揮作用,並轉換成正向的力量。

         我們不斷嚐試「蝴蝶生命樹」對環境教育影響的可行性,過程中為了要收集物種、營造棲地、照護與台灣蝴蝶相關的蜜源植物與寄主植物,為展現夢想實現的可行性,我們運用天災所摧毀的土石流災區,以棲地營造的方式將大地旺盛的生命力加速找回來,我們為了營造青陽農園而歷經千辛萬苦,甚至在籌措經費、規劃實踐的過程中,為支出身心障礙伙伴們的薪資,我們花光自己的儲蓄,將能變賣的家當都賣了。甚至歷經三次遷園重建的艱辛,但依然未放棄自己的信念與理想。

1. 大豐蝴蝶生態園區(93-97年):尋得一處飽受桃芝颱風災害的土地,以營造蝴蝶棲地為主,進行大量培育原生與蝴蝶相關之寄主及蜜源植物,期望這些原生植物,能透過蝴蝶生命樹認養及社區營造,回歸到台灣的大地上。

2. 光復生態園區(98-99年):大豐蝴蝶生態園區被地主未告知拍賣後,園區遷移到台糖租地(2.6公頃)以生態結合有機概念推廣,成為校外教學、社區培訓的教學園區。園區中有各物種的展示,並有當地社區弱勢的居民,擔任園區導覽解說員,除了大量種植原生植物之外,並鼓勵人們不要再使用農藥、化肥殘害土地了。期望喚起人們善待大地,共同改變台灣自然環境的命運。

3.池南自然學習中心園區(98-至今):自大豐與光復園區的波折歷鍊後,我們夫妻倆為使學會理念推廣能永續發展,避免再面臨不斷遷移的命運,在因緣際會之下,終於在池南購得一片土地,做為本會自然學習中心營造區域。園區以混農混林的營造模式,打造更適合進行環境教育推廣的學習場域。

        我們帶領在地多元伙伴及志工們,將池南荒廢已久的豬舍場所,以種植花草樹木為基礎,找回土地生命力,並建構環境教育教學體驗模組:如棲地營造種植植物(大自然生產者)、獨角仙(大自然分解者)、蝴蝶(大自然初級消費者)、生態水道(探討水資源及水污染)、外來入侵種防治宣導(瞭解放生意義及外來物種對環境的衝擊)、自然步道探索(生物多樣性認識)、有機農作操作(體驗健康飲食及善待大地認知),最後省思人該如何與自然相處,如何友愛生命、友善環境並落實在自己生活中。

蝴蝶奇蹟

        一隻小昆蟲究竟可以創造什麼奇蹟呢?成千上萬的蝴蝶曾經讓台灣登上「蝴蝶王國」,如今稱號不再。世風日下,或許多數人已對社會無所期盼;但我心中綠色的毛毛蟲從小就告訴我:只要用善良、單純的心來看待生命、相信許多的生命也會關照著我們,守護我們心中企盼的「蝴蝶王國」再回來。

        十年前我邂逅因救人而失去一手一腳的阿福,在家庭、社會都容不下他的狀態下,他選擇結束正值壯年的生命,阿福不顧一切地撞向前方的大樹,然而上天在撞毀的車子中,悲憫這位被社會無情遺棄的孩子。後來因勞委會(勞動部前身)多元就業方案,阿福有機會到青陽農園成為蝴蝶褓母。有次阿福眼見一隻羽化失敗的蝴蝶,一次又一次的從掉落的地面,奮力拖著皺褶的雙翅,想要爬到枝幹上,讓自己有機會將皺翅展開,然而蝴蝶最後還是無法完成展翅高飛的命運。看著在一旁掉淚的阿福,內心中彷彿被重重的一擊,阿福心想:「如果一隻這麼渺小的昆蟲,都懂得要勇敢的活下來,那麼我只是失去了一手一腳,是不是應該更勇敢面對自己人生未來的挑戰才對。」

        一隻蝴蝶教會阿福勇敢的活下來,一隻毛毛蟲點燃了我的生命之火,一隻飛行的藍寶石(孔雀青蛺蝶)讓我找到了老公,在我心目中,蝴蝶是天使,只要有緣的人,就能從祂身上看見生命、看見愛。所以我們才選擇蝴蝶做為環境教育的教材,因為以往學校將飼養蠶寶寶做為生命教育的觀察素材,但蠶寶寶已是經濟馴化的物種,在野外已沒有獨立存活的能力,加上蠶寶寶多產的生存策略,對一般學生、家長造成了食物取得或照顧上的問題。蠶寶寶越產越多,多到不知如何處理後續的問題,因此小孩無可奈何只好將蠶寶寶丟到垃圾桶、交給家長養、自我安慰已放生到野外或送給別人養(將問題丟給別人)…。如果照顧生命是可以隨意丟棄的,這樣的養成教育是不負責任既不尊重生命,因此如何以一個正面生命素材,能讓大家付出真心的關愛,對環境有益處時,又能發揮教育的實質作用。

        因台灣的地理位置、氣候條件、自然環境加上冰河時期的物種遷移,使台灣成為蝴蝶的樂園,號稱「蝴蝶王國」其實並不為過。因為以前曾經有過,我相信未來在大家努力下,一切殊榮還會回來,只要我們開始關心,不要再繼續殘害蝴蝶棲地,重返「蝴蝶王國」並非遙不可及的事。蝴蝶、蜜蜂及昆蟲,還兼具有傳花授粉的功能,在食物網中為一級消費者的角色,台灣大地有許多鳥、蜥蝪、蛙、蜘蛛、螞蟻、螳螂、寄生蜂等,多數物種以蝴蝶為食。因此我們若要守護台灣生物多樣性的防線,蝴蝶生態的生命教育,絕對是台灣人都該重視的事,蝴蝶對我們真的很重要啊!

        在認養蝴蝶生命樹時,親子間可重溫家庭溫暖,孩子懂得孝順父母,學生可以學會尊重生命、關心環境,也更能體會師長照護的辛勞。社會大眾也能冷靜的思考,台灣社會價值錯亂及政治的惡鬥,是否大家已忽略了社會責任的重要很久了。希望經由蝴蝶生命樹,找回台灣失去已久的傳統社會的美好價值,透過每個家庭的參與,大家可以多思考,我們將如何讓台灣善的一面,好的一面被全世界看到。

        為了下一代成長的環境,讓蝴蝶來教會我們釋出「愛」,唯有大家懂得愛大地萬物,社會才能停止紛爭,環境才能變好,我們下一代子孫將能重返蝴蝶王國所擁有的藍天綠地、青山綠水,讓小孩開心學習,快樂成長,這不也是大家生下孩子時的希望嗎!

生命志士 - 大地工作者

        花蓮縣棲地保育學會存在最大的意義就是讓人們從環境中學習善待自然,進而培養對生命的責任感及對環境保護的使命感。簡言之,即是推動尊天、敬地、愛蒼生的理念。而經營青陽農園即是將理念化為行動的基石,自93年起持續在遭受自然災害的土地上進行棲地復育,致力於打造「三生三育:生活、生產、生態;保育、復育、教育」的環境學習基地,進行自然保育、有機食農和永續生活的教育推廣。

        而園區進用的員工大多是社會邊緣人,每個人都有豐富的生命故事可以訴說,像是領養6個小孩的地瓜阿嬤、活潑熱情的單親母女檔、曾經酗酒過量的軍裝阿伯等,他們相知相惜地在青陽大家庭一同工作,在這裡找到生命的價值,大家也尋回自信和尊嚴。

        天不言,地不語,只有人才能感動人,呼籲更多人關心環境,環境才有改變的基會。因此進行環境教育的人才培訓,將是未來勢在必行的行動。期望青陽農園取得環境教育場域認證後(目前策劃辦理中),在花蓮這塊土地推廣對大自然友善的環境教育系列活動,以培訓更多在地環境保育志工、辦理生態研習營及自然體驗營。讓我們從環境體驗中學會欣賞自然、尊重生命、珍惜資源,激發人們開始關心周遭環境變化及從日常生活中落實環境保護行動。

        環境教育是無止盡的志業,一旦投入了就無法停歇,因此我相信,未來會有更多的有心人一起加入環境保育的行列,只要我們還繼續努力著……  


作者介紹

葉美青,生態啟蒙老師為徐仁修(創立中華民國荒野保護協會)。擔任兩任荒野花蓮分會長及10年全職的荒野志工。早期投入自然生態攝影中,榮獲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攝影優等、預約長長久久全省自然生態攝影比賽首獎、獲得文建會花蓮縣文化局第六屆文化藝術薪傳獎(美術攝影類)並出版縱情花蓮生態攝影專輯。近年來,環境教育專業深受肯定,並於103年獲國家環境教育獎花蓮縣(個人組)特優,現在亦擔任東華大學環境學院與師資培育中心的協同教學者,也為池南自然教育中心棲地經營與環境解說的指導業師。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