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正在拋棄大學,大學老師正在拋棄自己 ─ 李維倫

李維倫(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教授) 這篇文章將延續我在〈關於台灣的時間思考〉(《人社東華第9期》)一文結尾時的觀點,對現今的大學現況提出我的看法。 要省思目前的大學現況,作為心理學家的我注意到的是在大學環境中人的處境行為,而這裡的「人」指的是大學中主要的 ...

他山之石:新加坡─ 林潤華

林潤華(台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近年來,隨著少子化、教育商品化、教育師資與資源緊縮等變遷,臺灣高等教育面臨需要急切轉型的需求,教育部為了維持高等教育市場的品質,也陸續提出頂尖大學、大學教學卓越計劃、高等教育創新轉型等計劃,力圖臺灣高等教育的 ...

記冠齊:一個青春而高貴的靈魂 ─ 王君琦

王君琦(英美語文學系副教授) 前兩天,剛結束大一的必修課。我曾在課堂上談到全球青年窮忙困境時,讓大一學生想像自己畢業後可能的焦慮,找不到理想工作的答案佔了九成,九成之中又有一部份是對就讀人文學科的焦慮。看著這些答案,我腦中浮現的是頻繁出現在主流媒體和教 ...

獨角戲所思一:當代男旦劉欣然及演員自覺 ─ 劉亮延

劉亮延(國立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文學博士、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我喜歡作獨角戲、單人秀。可以說,我希望透過劇場,呈現出人的質感,人進出角色之間的材料感,即想像作為一種材質的可能。我認為戲劇文學必須在排練演出的過程後,最終被體現在人 ...

拓寬193:相關公民行動、活動與效應 ─ 莊慕華

 莊慕華 (地球公民基金會兼任研究員、科技部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計畫東華團隊兼任助理) 一、前言 拓寬193縣道工程於民國88年因預期花蓮港有運輸需求,開始進行並通過環評。然而隨後因預算問題及花蓮港需求未達預期,因此工程停止執行。該拓寬工程預計分成北中南三段 ...

高速運轉的怠速人生:193線的後山邊陲論 ─ 黃岡

黃岡 當來自記憶的浪潮湧入,城市就像海綿一樣將它吸收,然後脹大。對今日齊拉的描述,必須包含齊拉的一切過往。但是,這座城市不會訴說他的過去,而是像手紋一樣包容著過去,寫在街角,在窗戶的欄杆,在階梯的扶手,在避雷針的天線,在旗桿上,每個小地方,都一一銘記了 ...

書評:馮筱才《政商中國:虞洽卿與他的時代》─ 王慧婷

王慧婷(政大歷史所博士生) 法國年鑑學派第二代的著名史學家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1985)曾將歷史時段分為長時段、中時段、短時段(註一),這樣的考察,說明在其眼中,歷史存有之時間具有至少三種不同層次;史家往往以今視昔,必須站在曩日之外,化約已逝的 ...

走在沒有止步的林中路:探訪雙《語》的詮釋祕徑 ─ 吳冠宏

吳冠宏(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論語》與《世說新語》這兩部漢華文化的傳統經典,在漫漫的人生路上,可謂助我良多,從青少年階段開始,花崗國中的李國榮老師便以國文課傳授做人的道理,為我點亮生命的義理之光;繼而深喜花蓮中學石秋亮老師講授「中華文化基本教材」,尤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