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人:夢憶密室逃脫團隊
一、心理學與我們的距離
近年來,愈來愈多人對心理學產生興趣,理由各不相同:有些人渴望更認識自己,有些人則希望理解他人。但不論動機為何,心理學始終在我們的生活中發揮著作用。雖然課本或書本上的心理學看似遙遠,但事實上,它無處不在,就藏在我們的日常裡。
我們或許在課堂上習得知識,也曾在書本中讀到各式理論;然而,當缺乏親身體驗時,這些理論往往顯得抽象而難以貼近。因此,我們的專題製作,希望透過密室逃脫遊戲,打造一個全新的沉浸式空間,讓參與者能將自身與故事主角的心境產生連結,並在過程中更自然地理解我們想傳達的心理學知識。
二、「碎片、空白、時間、在遺忘之間呢喃。最終在旋律中憶起我們走過的選擇與命運。」
在我們的密室逃脫遊戲裡,理論不再只是冰冷的文字,而是化為一段段可親身感受的經歷。透過散落的故事碎片、參與者在未知的留白裡填空與想像、站在命運交叉路口時的掙扎,編織成參與者們現在所遇見的「夢憶」密室逃脫。而在這之中,我們嘗試打破理論與現實的界線,讓心理學超越課堂,成為一種能被觸摸、能被體驗的存在。
三、「一步步建構出屬於我們的異想世界」
這次,我們的專題製作團隊製作了實體與線上版的密室逃脫遊戲—分別是《夢憶》與《降罰》。
在製作《夢憶》的初期時,最重要的工作是確定主題。我們需要選擇一個能夠成為遊戲核心的心理學理論,並且思考如何用故事來包裝。這個過程並不容易,因為不同理論有不同特性:有的偏抽象、有的過於複雜,若直接搬進遊戲,參與者可能會感到困惑。
因此,我們花了許多時間在討論上,從不同心理學概念中篩選合適的題材,最後才決定以某些能與人心境轉折連結的理論為核心,逐步發展出角色設定、劇情背景與故事主線。這次我們也更著重在劇本的製作上,因為我們不僅要讓故事合理,還要考慮它與謎題設計的關聯,更希望能夠提升參與者與主角的情感連結。這讓我們深刻體會到:故事不是遊戲的點綴,而是整體體驗的靈魂。
然而,謎題設計更是另一個重大挑戰。我們開始思考要如何把抽象的心理學理論轉換成具體的遊戲關卡。這要求我們必須真正理解理論,才能找到適合的轉譯方式。我們先整理出幾個可能應用在遊戲中的知識點,再嘗試將它們融入謎題,成為故事中的一部分。
在實體密室逃脫遊戲中,最關鍵的環節莫過於空間設計與氛圍營造,唯有如此,才能將玩家真切地帶入我們所構築的意識世界。這其中不僅涉及道具的呈現,還有燈光的變化、音樂的鋪陳、場景之間的轉換設計,以及玩家們行走的路線以及可能會有的反應與動作,都是需要我們去思考與安排。在這樣全然陌生的領域裡,我們不斷搜尋、探索與嘗試,也因此激盪出許多原本未曾想過的點子。而這段歷程,最終也成為滋養我們成長的養分。
以下是實體密室遊戲的空間設計。

不僅如此,我們這次也挑戰製作線上版的密室逃脫遊戲《降罰》。之所以選擇製作線上版,是因為歷年來學長姊多已完成實體密室的設計,而我們希望能在傳統形式之外,開創出更多新的可能與特色。
在初期時,我們花了很多時間去討論要怎麼去定位這個線上密室逃脫遊戲。最終,我們的目標是希望可以透過網路打破距離的邊界,拓展遊戲觸及率,讓更多無法前往實體密室逃脫的人能夠有機會體驗解謎的樂趣,也希望藉以提升實體遊戲的參加率。除此之外,《降罰》也呈現了不同的故事劇情,可以讓有參加過《夢憶》的大家從故事的不同角度來更了解完整整的故事劇情設定。
在製作過程中,我們遇到的最大困境之一是美術的呈現。不僅需要將腦中的幻想與畫面以言語清楚表達,製作所需的技術與技巧也缺一不可。然而,正是在這些挑戰中,我們獲得了許多的成長。
有成員表示:「在製作線上密室逃脫表單時,我還需要繪製場景圖,這促使我重新學習繪圖軟體的操作,並運用透視與光影技巧來呈現空間感。過程中,我嘗試了許多過去較少接觸的技巧,進一步提升了我的數位繪圖與視覺表達能力。同時,在設計 DM 與宣傳素材的過程中,我學會與組員有效溝通,了解彼此的需求並整合內容與排版,培養了跨領域協作與視覺溝通的經驗。」
更有成員分享:「我也發現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似乎又有了一些突破,像是在美術層面,擅長手繪的我嘗試以電繪的方式來畫畫,從一開始的緊張與慌亂在逐漸適應電繪的軟體並熟悉使用方式後找到了手感,因為有此突破,在上傳美術作品時更加便利、快速,這樣的效率也讓我有餘力去輔助其他需要幫助的組員。」
透過這次遊戲的製作過程,我們不僅深化了對心理學理論的理解與應用,也在團隊合作、溝通協調與跨領域技能上得到了寶貴的鍛鍊,並進一步拓展與提升了更多不同領域的能力。
四、「超越言語的感動:從玩家眼中看到的共鳴」
在遊戲結束後,我們會解說故事背景以及其中運用的心理學知識,並邀請玩家填寫回饋表單。而每一份回饋、每一次理解,都像是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努力所帶來的影響。
在回饋表單中,有玩家表示:「雞尾酒效應,之前在讀班級經營的時候聽過,剛才現場也有例子,讓我印象深刻。」、「Stroop 效應,因為第一次知道這個理論,以前有修過簡易的心理學,但是沒什麼有印象,剛剛在密逃過程的時候,在顏色跟字面意義不同那邊卡超~級~久!印象太深刻了!」「解離性失憶,因為之前有聽過,但從未了解實情,經過這次遊戲,有更了解了這個理論!」
透過這些回饋,我們能夠看見玩家能夠以遊戲的方式學習,並對心理學知識有更深的理解,也再次確認了我們確實實現了當初的目標與理念。
更令我們感動的是,玩家們能夠看見我們每一處用心設計的細節,並不吝嗇地給予鼓勵與回饋。他們的肯定與支持,也觸動了我們,讓整個創作的過程充滿了意義與價值。
此外,也有玩家分享:「能夠在最後知道主角都還是好好的生活,就像在默默撫平著主角過去的傷痛一樣,能感受到寫劇本的人對筆下人物的認真和溫柔,也讓我理解整體故事。」、「整體而言很療癒,有跟主角一起被治療的感覺。」透過玩家的文字回饋,我們彷彿突破了某種阻隔,藉由故事的訴說,與玩家之間產生了情感的連結。這不再只是單純的一個專題製作,而是一段在彼此心中都激起漣漪、留下痕跡的共同經歷。那份無法用言語完全表達的感動,讓我們更加明白這段共同經歷的意義與價值,讓整個創作歷程充滿溫暖與成就感。
五、「密室逃脫的實踐過程與呈現,使我們真實感受到其中的不容易,卻也使我們成長。」
這次的專題製作對我們而言,是一場結合心理學理論、統計分析、數位設計與團隊合作的完整實戰,也讓我們在跨領域的學習與應用上獲得了明顯成長。我們不僅提升了對心理學理論的理解與實際應用,也在統計軟體操作、創意設計與協調溝通方面得到了不少的鍛鍊,而這些跨領域能力將成為未來學術研究與職涯發展的重要基礎,也讓我們更有信心在面對未知挑戰時,能整合不同專業知識並實際解決問題。在遊戲製作的過程中,我們清楚感受到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但並沒有退縮,而是勇敢面對,努力跨越這道鴻溝,最終實現了超越自身想像的成果。回顧整個密室逃脫的實踐過程,雖然遇到不少困難,但正因如此,我們得以發現自身不足,並激勵自己在未來持續補足與學習。同時,我們也收穫豐富:突破自我、發現各自的閃光點、鞏固心理學理論與知識,並學習到其他不同領域的技能與方法。透過參與者的回饋表單與口頭描述,我們感受到努力與付出都是值得的:許多第一次玩密室逃脫的玩家因此對活動產生興趣,而曾多次參與專業密室的玩家與愛好者也對我們的呈現給予高度評價,這帶給我們極大的成就感。此外,我們在團隊成員之間身上看到了值得學習的榜樣——每個人都展現了自身不同的能力、行動力、設計故事與線索的創意力、對工作不馬虎並努力做到最好,並在組員遇到困難時主動伸出援手。這些經驗都讓我們深刻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也很榮幸能夠共同完成這個充滿挑戰的實踐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