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請不要為我哭泣:一個國家的興起與衰落——李同龢

李同龢(經濟學系助理教授)

前言

〈阿根廷,請不要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這是一首1976年推出的歌,後來也收入1978年推出的美國百老匯歌舞劇《貝隆夫人(Evita)》(註一)中,可能大家更耳熟能詳的應該是由美國的流行天后(Queen of Pop)瑪丹娜所主演的改編電影中所演唱的版本。阿根廷由極盛到衰退,阿根廷總統貝龍(Juan Domingo Peron)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這首歌,就是在敘述貝龍的夫人(Eva)由一名貧民出身的弱女子到成為眾人愛戴的總統夫人,可惜英年早逝,33歲因為癌症而辭世。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庫斯耐(Kuznets)曾說過世界上有四類國家,已開發國家,未開發國家,日本及阿根廷,而後來不少國家複製日本經驗,成功的從未開發國家之列中脫身,例如台灣、南韓等國家,可是至今阿根廷還是獨樹一格,沒有其他國家跟它有類似的經濟發展經驗。

在上個世紀初,阿根廷不僅曾經是世界上前十大最富有的國家之一(註二),從1870年開始到1914年間,阿根廷的經濟成長率平均為6%,是當時經濟成長速度最快的國家,而且也是快速成長最久的國家。當時阿根廷的國民所得比大部分的歐洲國家還高,在歐洲只有英國的所得高於阿根廷,其他大國例如法國,徳國及義大利的國民所得都還比阿根廷低,在當時阿根廷的國民所得是全世界最富有的16國家的平均國民所得的92%,而現在只有全世界最富有的16國家的平均國民所得的43%,阿根廷也是世界上很少見的主要經濟體花了非常長的時間才讓國民所得翻倍,而其他國家在大約同樣的時間內,國民所得都翻了四倍之多(註三)。

一百多年前的阿根廷為何富有?因為阿根廷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肥沃的土地,在經濟學的理論中,擁有較多自然資源的國家,其經濟成長率理當高於其他沒有如此多的自然資源的國家。由於當時的阿根廷是高所得國家,因此也吸引的許多的歐洲移民到阿根廷,人口的快速成長造就的當時阿根廷的經濟快速成長,在1914年,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愛麗斯(Buenos Aires)的一半人口是外國移民,可見當時的盛況,不僅如此,阿根廷幾乎沒有美國的黑奴的問題,而且大部分的人的信仰為基督教(天主教為主),所以阿根廷可以說是一個歐洲翻版的國家,一個完美的國家,沒有種族問題,沒有宗教的問題,那到底是哪裡出問題使得阿根廷後來變成破落戶?

敗家的原因

從經濟學角度來看,經濟發展的要件需有人、資本及技術(註四),首先就人的因素來探討阿根廷沒落的原因,100多年前的阿根廷跟當時其他的富國比較起來,阿根廷人口的教育程度有明顯落後其他國家,在1940年代,阿根廷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就是他的小學的入學率是全世界最高的,可是初中的入學率卻是在先進國家中是最低的,為何有如此奇特的現象?因為大量的外國移民要入籍阿根廷的其中要件之一就是要有小學學歷,而沒有好的教育系統,阿根廷無法累積人力資本,也因此無法造就出有競爭力的產業,而大地主們有豐沛的人力及肥沃的土地使用於農業生產,也就不會想要提升農民的教育水準及生產力。

阿根廷在100多年前是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由於很低的儲蓄率而造成使用的資本明顯不足,當時有一半支撐阿根廷成長的資本是從國外而來。經濟學家曾比較20世紀初期的美國芝加哥與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愛麗斯,兩個城市都是位於農業中心,布宜諾斯愛麗斯的工人用的資本財只有芝加哥的3/4而已,所以每個布宜諾斯愛麗斯的工人所能產出的附加價值是遠遠落後芝加哥的工人,由於人力資本及資本財的不足造成阿根廷在科技方面的大幅落後其他西方國家,更由於政策的關係,阿根廷鮮少發展自己的科技,都是買入及使用別國的科技。

造成阿根廷家道中落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政治制度,阿根廷大地主在政治上有很大的主導權,而外來的移民要入籍阿根廷是非常困難,根據估計,外來移民中不到2%的人能成為阿根廷國民,如此才能有選票,而美國在另一方面對移民入籍及取得公民權方面就相當容易。

造成阿根廷逆翻轉的主要原因是民粹主義當道政府的崛起,阿根廷開始走下坡是從1916年開始,一位左傾總統伊蒂袧宣(Hipolito Yrigoyen)為了討好中產階級,全國開始有全民退休保險制度、全民健保制度以及大量興建給低收入戶的國民住宅,問題是錢從哪裡來?政府開始課徵新的薪資稅(Payroll Tax),很快的政府稅收不夠支應這些慷慨社會福利支出,從1930年的政變後的60年,阿根廷的政局就在反覆的軍事政變中搖盪,共有六次的軍事政變,分別發生在1930、1943、1955、1962、1966及1976年,而1989年的選舉正式終結一連串的軍事政變,由民選的總統治理國家。

影響阿根廷政治經濟最深遠的就是貝龍,阿根廷之所以衰退如此長久,貝龍的經濟政策是頭號戰犯,他的經濟政策主張也被後續的政客採用,簡稱貝龍主義(Peronist),貝龍曾三度擔任阿根廷總統,中間還曾被放逐,然後再回鍋任總統,而貝龍主義的慷慨社會福利政策,造成阿根廷政府赤字居高不下,使得阿根廷政府的外債有8次違約紀錄,而在2001年違約的940億美金外債更是創世界紀錄。貝龍曾在義大利服役過,因此他的政治經濟的理念深受墨索里尼的法西斯主義所主張的社團主義(Corporatism)影響,簡單的說,貝龍是個民粹主義的獨裁者,他把許多企業國有化,使得許多外國資本逃離阿根廷,弱化阿根廷經濟成長的力道,所有產業要組成工會,而這些工會都由政府強力控制,他也提供更優渥的社會福利政策,政府的無能也使得很多的稅收無法稽徵到,在阿根廷實際有繳所得稅的人佔就業人口的比例很低,這使得政府赤字進一步攀升,而建立貿易障礙使得進口商品價格飛漲,更進一步由國家組成的公司控制阿根廷的農產品出口。

雖然貝龍後來下台,可是他的後任者也採取類似的政策,而每次軍事政府的政變,都會將阿根廷幣大貶,使得阿根廷經濟很難有個穩定的成長,而這些錯誤的經濟政策,使得阿根廷很依賴農產品出口的經濟更容易受到國際經濟的衝擊(Shock),例如大宗商品(Commodities)的價格滑落,相對其他國家,就會對阿根廷經濟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

政策啟示

阿根廷是個很獨特的國家,擁有上天賜給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曾經利用這自然資源成為富庶的國家,可是卻因為政治經濟的不正確選擇,而使得天使掉到貧困的人間。有學者認為是軍事政府統治所造成的結果,可是在1989年後完全由民選總統治理國家,經濟還是一團亂,主要癥結在於民粹主義,為了討好選民,不斷的增加社會福利,而在收入面因為稽徵稅務的無能,無法支應日益龐大的社福支出,居然對阿根廷的出口大宗農產品課稅,進一步打擊出口產業,可是如此做還是無法弭平巨大的赤字,只好對外舉債最後還不起,只好違約。阿根廷的例子可以看出經濟好不好,跟獨裁與民主沒有太大的關係,主要還是在於主政者的心態,主政者能以正確及長期的眼光制訂經濟政策,則一個國家就比較能走上一個正常經濟發展的道路。


註釋

註一:翻譯的版本有所不同,香港是翻成貝隆夫人,台灣翻成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註二:這個記錄很可能以後會被中國大陸翻新。
註三:根據IMF2017年資料,阿根廷的人均GDP是美金14,462,台灣是24,292,美國是59,792。
註四:有些經濟學家會把技術放到資本中討論。

作者介紹

李同龢 美國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經濟學博士,目前任教於東華大學經濟系,研究興趣為財務經濟,持有數個美國證券證照。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