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探花蓮大地震

黃家榮 花蓮地方文史工作者
前言

  2024年4月3日,花蓮人一如往常的準備展開一天的開始,許多店家也準備為幾天後的清明連假做準備。但7點58分的一場強烈地震讓花蓮人展開近2個月左右上千起大小餘震的驚恐日子。而位處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之上的花蓮,雖說地震已成為花蓮的日常,但無預警式的錯動,也讓全島人陷入恐慌之中。至今,雖然已過三個多月,但地震過後又因土石崩落造成的交通隱憂及阻礙,也重創花蓮的觀光產業。「人定勝天」或是「與地震共存」這就成為人民相當重要的課題了。

  2024年4月3日上午7點58分,花蓮外海發生芮氏7.2級強烈地震,深度15.5公里之淺層地震。隨後,又接連引起數起芮氏規模4~6級左右的地震,尤其上午8點11分這一起地震甚至達到6.5級,造成花蓮市區天王星大樓也在這一次餘震中傾斜,並造成一名女老師不幸罹難。接著在短短的一星期內,上百起的大小餘震造成人心惶惶。20天後的4月23日,位於花蓮市著名的公正街包子店前方的「富凱大飯店」也不敵地震的摧殘而傾倒。自4月3日主震錯動至4月底止,花蓮市、吉安鄉甚至壽豐鄉及新城鄉也都有災情傳出。花蓮市及鄰近的吉安鄉多棟飯店及大樓傾斜、柱體龜裂成黃單及紅單危樓。而4月23日的花蓮地震震央發生於壽豐鄉鹽寮村一帶,壽豐鄉內道路龜裂外,甚至還有民宅、賣場造成嚴重毀損。花蓮縣政府北側約20公里的新城天主堂原新城神社石燈籠也不敵地震的搖晃而傾倒。

老照片下的那場大震

  此次的花蓮大地震,據專家學者的分析此次地震為自921地震後震度最大的一起大地震。近幾年的地震許多人都會與1951年花蓮大地震做比較甚至會聯想到是否又是米崙斷層的錯動呢?2018年初,某次在網路跳蚤市場上看到了一組《1951年花蓮地震》的老照片,二話不說即將此組照片購下,心想可以補充上課所需之資料,但萬萬沒想到在2月6日晚間,花蓮外海發生了芮氏6.3級強烈地震。這次的地震同時也是自1972年瑞穗地震以來當地發生過規模最大的地震。當晚花蓮市統帥大飯店、雲門翠堤大樓…等大樓無法承受強震的威力而傾斜甚至倒塌。而這一次的地震由於房子倒塌及地面破裂區域與1951年的米崙斷層所造成的花蓮大地震相當雷同,甚至一度令人懷疑此次的地震是否也為米崙斷層的錯動呢?雖然後來經地震學者們的多方探究下,雖非米崙斷層錯動,但也讓民眾了解原來在我們所居住在土地下還有許多的斷層。

  1951年的花蓮大地震可說是戰後影響花蓮相當嚴重的一個地震,根據資料的記載1951年10月22日上午天還未亮,人們正準備起床之際的清晨5:34,位於花蓮市東南方約10公里近海,發生規模芮氏7.3級(舊制)的大地震,全臺各地與離島地區均有感受到地震威力。中午11:29及午後13:43,又再發生了規模7.1的強烈地震。還記得兒時曾聽奶奶講到當年的這起地震,當時爺爺騎著腳踏車外出,近中午時刻準備返家用餐,突然感覺到天搖地晃,腳踏車也是左搖右晃,還好趕緊按下剎車停在路旁,還看到眼前的物造房舍瞬間夷為平地。突如其來的三起強烈地震也造成花蓮市區上千棟的木造房舍瞬間倒塌,甚至引起火災及人員傷亡。此次的地震更誘發玉里斷層、池上斷層措動,並造成花東兩縣各鄉鎮建築毀損、人員傷亡慘重。

  從這一組1951年花蓮大地震的數帖老照片來比對近幾年的0206地震、2024年的0403及0423地震現況,一起來回顧地震的威力及災情。在那個物資比較匱乏的年代,拍照可說是相當奢侈的一種享受,除了要擁有一臺相機外,還得買底片,拍攝完後還得送去相館沖洗。地震發生後,相館相師立刻帶著相機衝抵花蓮市區幾處災區並拍下震後的災情。當時也有可能相館攝影師特殊的行業也兼任報社攝影記者甚至有可能在地震後受雇於氣象、研究單位一同前往幾處觀察點拍下這些照片,並將這些珍貴的大事件照片做成專輯販售,因此坊間可見同組照片流傳。這種模式的風景、事件照片在當時還蠻常見的,就類似80、90年代書局代售明星偶像宣傳照的模式。

  1951年的花蓮大地震引發米崙斷層錯動,地震斷層由壽豐東北起,經花蓮市至七星潭入海,地上長度7公里(註一)。當時位於米崙斷層的明禮國校(今明禮國小)也首當其衝,除校舍倒塌外,在空地處還可見長約16.5公尺、寬30公分之裂縫。

  在2018年的0403花蓮地震中,明禮國小校園空地處也出現一條數公分長、10餘公分寬的裂縫,位於學校側門廁所前方步道出現數十公尺、十餘公分寬的裂縫,甚至還出現地面因擠壓而破裂之情況。

  地震過後,學校在相關單位的耐震補強經費下花了1600萬元,歷經二年的時間也為學生上課的教學大樓進行耐震補強的工程,在這一次的0403地震,學校主體建築平安無事的無災情傳出。

學校側門廁所前一帶地面龜裂及毀損之情況。(拍攝日期:2018.02.08)

  位於明禮國小對面的省立花蓮醫院,前身為日治時期的花蓮港醫院,戰後延續日治時期木造房舍繼續為花蓮的醫療做把關及照護。在當時的1951年花蓮地震中也不敵強震的搖晃而災情慘重,照片中的走廊也成受不了地震左右搖晃而傾斜。

  距離明禮國小約300公尺距離的軒轅路,原為警察局宿舍之處,剛好就位於米崙斷層旁,雖然房舍不高,但仍不敵強震的搖晃,傳統木造房舍傾倒或半毀數棟,滿目瘡痍。

上圖:三樓變一樓的統帥大飯店。(拍攝日期:2018.2.9)

  2018年0206地震,位於1951年坍塌的舊警察宿舍舊址的「統帥大飯店」,頭重腳輕的設計,也讓這棟11層樓高的大飯店倒塌。統帥大飯店因位於花蓮市區,頗受韓國、日本甚至國旅旅客最喜愛下榻的飯店之一,甚至花蓮鄉親宴客、辦活動皆在此舉辦。地震當時,慶幸旅客都住在高樓層,經過飯店員工的引導及搶救,平安的獲得搶救;但卻造成一名在一樓櫃臺值班員工卻不幸罹難。

左:地震前沿用日治時期花蓮港廳建築並仿建黃埔軍校校門之花蓮縣政府外觀。
右:宏偉的花蓮縣政府牌坊不敵強震搖晃而傾倒。

  戰後,花蓮縣政府沿用日治時期花蓮港廳廳舍。位置即在現今花蓮市中山路、公園路及復興街、公園路這一區域。1951年的花蓮大地震發生後,人心惶惶,甚至坊間許多鄉民流傳著日本人在離開臺灣前將地底掏空、甚至還有流傳有大海嘯、主震尚未來臨…等傳聞四起。因此時任花蓮縣長楊仲鯨先生即決議率先將公家單位搬遷至地勢較高的美崙地區。於是花蓮縣政府於1954年搬遷至美崙現址。而舊址處由花蓮市公所進駐。地震前的花蓮縣政府側門仿造中國大陸黃埔軍校校門打造一座牌坊,但卻毀於1951年的花蓮地震。在右側照片下方見相師寫道:「縣府側門倒下中正門屹立不動」。

左圖:1951年中華路平交道鐵軌變形照片。右圖:2018年0403地震福町路地面龜裂現況(拍攝日期:2018年2月7日)。

  中華路平交道位於統帥大飯店南側約300公尺的地方,而平交道東側則是原花蓮車站的位置,此平交道即列車駛出車站後的第一座平交道,1951年的大地震造成了鐵軌往南位移數十公分,慶幸當時並無列車通行。雖然車站已於1982年搬遷至新站,但無獨有偶的是在當時中華路平交道路口東側約180公尺左右的福町路、福建街路口處出現了一條約15公尺左右的裂痕。

  接下來的幾帖照片則是記錄了花蓮市區的慘況,許多房舍原本在清晨的首震並無全倒,卻毀於午前及午後的二起地震,頓時間整座城市猶如太平洋戰爭時期遭受盟軍轟炸時的慘況。距離中華路平交道南側約200餘公尺約博愛街口一帶的豐仁醫院及大安醫院整排房舍幾乎全毀,而花蓮市三民街一帶房舍也可說是幾乎全毀,僅剩下幾棟房舍還算勉強逃過倒塌之命運。有些房舍還必須先用木條先作暫時的支撐。

左:照片上:「鐵道下一心街一角」即指現今福町路及中華路口舊平交道南側一心街及博愛街間一帶。
右:花蓮市三民街地震後的慘況,照片左側還依稀可見使用木條做支撐的畫面。

  位於當時花蓮車站前方東淨寺前方(今五權街大門處)的第一旅社因位處花蓮車站前方約170公尺左右的位置相當方便,因此也成為旅客到訪花蓮的首選之一。在1951年的花蓮大地震紀錄照片中有兩帖不同角度的影像。一帖是正面紀錄第一旅社倒塌的情況,從影像中可清楚看見頭重腳輕的飯店建築僅透過一樓幾根柱子支撐,最終仍不敵強震的搖晃,呈現左右傾倒的情況;而另一帖寫有「五權街」的照片則是從五權街上第一旅社東側紀錄第一旅社坍塌的柱子及旅社旁坍塌的房舍樣貌。透過《行動版活動斷層GIS查詢系統》中的〈米崙斷層〉獲得在東淨寺前方五權街一帶有條米崙斷層在此經過,恰好第一旅社首當其衝。現今東淨寺將五權街旁這一塊地買下成為寺廟的花園及停車場區,也是一件好事,畢竟位處斷層帶上,還是盡量能避免開發比較好。在這一次的花蓮大地震中,在東淨寺旁的一間廢棄許久的老舊飯店在去年才大興土木的進行裝潢,並在去年底風光剪綵開幕的咖啡館,沒想到竟也不敵四月的二起大地震,0403這起地震將房舍震為黃單危樓,但在數周後的0423地震中成了紅單危樓,目前先使用鋼骨進行支撐,等待拆除前置作業完後,將進行整棟拆除。

左:1951年地震前第一旅社旅客匯集之樣貌。
中:1951年地震後第一旅社坍塌傾斜之照片。
右:1951年地震後,由第一旅社五權街東側拍攝第一旅社及一旁坍塌民宅之照片。

  2023年底風光開幕的咖啡館原為舊車站前著名旅社,不敵2024年4月強震,由黃單轉為紅單,先使用H型鋼進行支撐,等待拆除作業。

右圖:2024年4月3日花蓮地震坍塌的天王星大樓。(拍攝日期:2024.04.03)

  1951年花蓮大地震,位於舊車站正前方軒轅路及花崗街交岔路口處的天主教若石醫院倒塌,瞬間二樓成為一樓。而原本若石醫院原本在第一起的地震中只有半倒的情況,沒想到不敵中午左右的地震,最終還是全部倒塌。而中2024年4月3日花蓮大地震,造成天王星大樓傾斜,而其舊址前身即為1951年倒塌的若石醫院舊址。而在若石醫院旁的這一棟轉彎角建築原為日治時期賀田組會社出張所,戰後由更生報接手進駐。在這一次強震中與其他日式建築相同頭重腳輕最終都直接倒塌,瞬間二樓變一樓。地震過後,更生報社搬遷至五權街現址另起爐灶,而原址則改建三層樓磚造建築成為報關行及船務公司。在這一次的若石醫院在地震之後這裡曾改建為旅館,但到了1980年代隨著車站的搬遷,則改建集合式大樓即此次地震倒塌的「天王星大樓」,相同的位置真的令人驚嘆。

  1951年的花蓮地震根據中央氣象署的記載:「震央位於23.9°N, 121.7°E,即花蓮市東南方約10公里近海一帶」。此位置即位於今遠雄海洋公園外海一帶,在震央不遠的南濱防坡堤造成數十公分寬的裂縫,南濱水閘也有隆起的情況發生。2018年的0403地震,太平洋公園一座數公尺高的觀音像也不敵強震的搖晃而分離傾倒。而在此地的花蓮地震中,也造成花蓮港區有50-70公分的陷落。(註二)

0204地震不敵強震倒塌的觀音石像

  1951年的地震震央雖在壽豐鹽寮外海,但距離震央較近的南濱一帶也造成地面龜裂的慘況,在左側這帖照片上即紀錄「裂開寬度達二尺」。(約66公分左右)

  在2018年的0403花蓮地震過後,筆者也在隔日帶著相機走訪花蓮市區受災區及七星潭一帶進行踏查。在七星潭旅客服務中心東側海灘部分明顯可見地面攏起的情況。而自七星潭一路往國立東華大學美崙校區方向前進,沿路可見地面龜裂、隆起等情況。位於七星潭社區的「七星潭大橋」是七星潭風景區相當重要的橋樑,在這一次的地震中也受到相當程度的影響,但花蓮縣政府建設處邀請橋樑技師評估主結構並無受損,經過修復後才恢復通車。(註三)從橋面上的紅色交通線可看出橋面受到地震搖晃影響已有數公分的位移。

消失的萬壽溪

  位於萬壽抽水站前方的「雲門翠堤大樓」在2018年的花蓮地震中極有可能為「土壤液化」關係而造成傾斜。(註四)這一次的倒榻也讓許多人注意到原來「商校街」原為一條溪!現今的商校街下方原為美崙溪支流「萬壽溪」,1970年代與紅毛溪在同一時間被加蓋並開闢馬路成了商校街。而雲門翠堤大樓則剛好建於萬壽溪與美崙溪交會的舊河道區域,因此在這一次的地震中受到土壤液化及建商偷工減料等因素而傾斜。(註五)

左圖:地震前所拍攝之雲門翠堤大樓及萬壽抽水站出水口。(拍攝日期:2017.8.11)
右圖:地震過後所攝之倒塌之雲門翠堤大樓及萬壽抽水站出水口。(拍攝日期:2018.2.7)
結語

  距離四月的花蓮地震已過了3個多月,許多人還是把此次的地震與米崙斷層畫上等號,但經專家學者的分析此次地震應為菲律賓海板塊隱沒帶錯動所造成(註六),另外部分房舍座落在比較鬆軟的沉積層上,造成土壤液化,再加上舊建築法規的標準過底等因素,也是此次地震造成的房屋倒塌的主因或是影響之可能因素。對於花蓮人而言,長期與地震共舞的情況下,地震已稀以為常,甚至無感。但0403地震後至5月止,上千起的大小餘震還是讓許多花蓮人相當的恐慌,甚至也嚴重的打擊到花蓮的觀光業。地震過後,值得我們省思的除了建築物的抗震補強外,最重要的還是不可有「人定勝天」甚至有僥倖的心態,過去學者擔憂公布斷層帶會造成當地房地產的行情,但無數起的地震造成民眾辛苦打拼而來的房舍倒塌受損,房子沒了,但貸款還是得繼續繳納,這真的得不償失。現今網路已有斷層帶等相關資訊可供民眾查詢外,另外透過房屋時價公告等網站也可查詢該屋子的相關資訊。民眾在購買房屋前,還是得先做足功課。「老舊建築的都更及耐震補強」也是刻不容緩的一件事情。位於花蓮市尚志橋下的一棟集合式住宅及公園路上的兆豐銀行等大樓在0206地震過後積極地與政府合作進行「耐震補強」的工程,在今年的地震當中也有很明顯的成果。因此縣內1999年前的老舊建築的普查應立即展開,因為不知道下一次的強震何時會發生及在哪發生?

  近幾年的地震自2018年的「0206」地震到2022年的「918」地震,再到2024年的「0403」地震,讓花東人民飽受在地震的恐慌之中。但我們生活在歐亞板塊及菲律賓海板塊之上,要逃避是不可能的,只能與它共存。記取過往前人在地震中的寶貴經驗,不要犯相同的錯誤。


註釋:

註一:葉永田、徐明同、 鄭世楠、林建邦、 鄭文彬《日據時期嘉南地區歷史地震資料之重新整理與分析台灣地區十大災害地震圖集》,中央氣象局,(2009.08)

註二:公共電視〈震後花蓮港部分碼頭龜裂 漁船航道地面疑隆起〉,(2024.4.22)。

註三:《報導者》,〈先上車後補票,花蓮七星潭大橋變危橋〉,(2018.2.12)

註四:《Yahoo!新聞》,〈花蓮地震雲翠塌陷 建築師不排除土壤液化〉,(2018.2.7)。

註五:《自由時報》,〈花蓮地震雲翠大樓偷工減料壓死14人 建商判最重刑5年〉,(2019.10.8)。

經濟部地質調查及礦業管理中心,《20240403 花蓮地震地質調查報告》,頁14。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