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學習之禮讚: 《尚文齋纂言斠編─曹尚斌論文集》推薦序

二、桑榆猶未晚,微霞尚滿天       李秀華

  2012年秋學校開學,這年我剛接任系行政工作。新學期開始系上來了一位較特別的博士班新生,依稀記得當時東華中文系突然來了一群媒體記者,原來記者蜂擁而至的主要採訪對象,就是這位年逾八旬的高齡博士班新生,也就是同學口中的「曹爺爺」。

  曹爺爺在出生一週歲時,母親即因操勞過度,驟然過世,六歲時大姊、二姊相攜病逝;而年方十一歲,其年僅二十八歲的哥哥又病故了,手足親人的相繼離去,使其內心甚感傷痛。1945年曹爺爺十五歲時,其父親因痔疾醫治之誤而病逝,哀傷中猶記得父親於彌留之際,仍囑其「再讀幾年書」。然迫於現實生活的煎熬,曹爺爺無法再入學,幸獲師友學長力薦,得至軍法室充練習生半年,並獲委任為書記。之後為泯除生活之困頓,他於民國三十八年到武漢從軍,直到隨軍隊來台,早年顛沛流離的生活,得到安頓,才讓他有了喘息的生機。於此,開展了人生中另一階段的新生活。

  雖然曹爺爺年少時曾在私塾、軍校接受教育,然「戰火下的學習,頂多只能學到一半」。其父親的遺言,不時激勵著他要念更多書。因此,他在服完軍役後,即考取政工幹校,歷充軍職二十年。退伍後,又先後於台師大國文科及文化大學完成大學學業,並在政大中文研究所碩士學分班進修。此後,並於多所大專院校兼課,直到退休後又興起了當學生的念頭。2012年曹爺爺申請上東華大學中文系博士班,成為全台令人矚目的博士班新生。還記得當年東華大學吳茂昆校長特地前來參加中文碩博新生座談會,致詞中除了讚揚曹爺爺親身實踐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並以東華大學位於壽豐鄉志學村,曹爺爺的就學,不畏桑榆之年,就是立「志」向「學」的典範。

  曹爺爺進入博士班就讀,是其多年來的心願,他以「人生唯一的寄託就是讀書,平時幾乎天天到圖書館報到」,並秉持「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無論是在課業、生活上,對於周遭大大小小的事,皆抱持著積極上進之心,虛心學習;即使小至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各個細節,仍不斷反躬自省。在東華求學的歲月中,曹爺爺每週一次從臺北來到花蓮東華校園,路途雖然遙遠,但其內心總是感到踏實與歡喜。學校為其安排宿舍,並請二位學生擔任助理,協助其繕打及電腦操作等事宜,以助其完成修課報告。由於曹爺爺有點耳背,需使用助聽器,上課時每每坐於前排,專注地抄錄筆記,一點也不減其學習的熱情,同學亦樂意給予協助。課堂上爺孫齊聚一堂,共同學習的景象,感到格外溫馨。

        東華校園幅員遼闊,腳踏車成為學生們重要的代步器。曹爺爺於修課期間,無法騎自行車,只能步行,在校園年輕學子騎車的身影中,步行的曹爺爺或許顯得突兀,然其求學路上堅定的步伐,不畏風雨漫步於校園,長遠的腳程卻也顯得格外踏實。由於學校師長們及同學給與許多關懷和尊重,使其更加努力,堅忍地走完三年的修課生涯。每當想起這段在東華求學的日子,曹爺爺總覺得這是他這-生中最開心的時光。

  今年五月一次在社區晨間漫步遇到冠宏老師,提及他鼓勵年逾九旬的曹爺爺,將其平時投稿以及多年來累積的多篇學術論文及散論集結,以專書方式出版,此文集可謂其一生心血之結晶,比起博士論文更有意義。在冠宏老師的關懷與引導,以及萬卷樓出版社的協助,今年秋終得出版了。曹爺爺能於垂暮之年,順利將其往昔諸多文章編纂成個人的專書發表,著實令人欣慰。

  與曹爺爺在學期間相互談話的機會不多,近些年來也未在校園中相遇,然當年曹爺爺入學的景象,又再度映入眼簾。剛入學時慈祥和藹的曹夫人(鍾德卿)陪伴其漫步於校園,希望協助其早日適應校園生活,夫妻鶼鰈情深,令人動容。如今再度翻閱曹爺爺的生平自傳,探詢其在顛頗流離中與世的應對與生活,其將生命之苦厄,化於文字;於荒煙歲月中,不斷找尋生存之道。每當啜飲曹爺爺工整的手稿文字,對其早年生於大時代的苦難與頓失親情的哀慟,隨著生命的流轉,卻也能在即將收場的暮年,有著光燦的反照。劉禹錫酬和白居易的贈詩末尾兩句云︰「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滿天。」即使夕陽正在西沉,然落日的餘輝,依舊能揮灑出絢爛的霞光。曹爺爺以自身生命已到「風燭殘年」,卻有倒吃甘蔗般的甜美,是「吾生也不幸,然亦或言有幸。」這本文集的出版,讓曹爺爺再度揮灑著生命的彩筆,有如向晚天邊微弱的霞光,依舊映滿整著天空。

  曹爺爺的生命歷程,在不斷轉念與逆境中學習,近年在曹師母的帶領,參與菩提道次第廣論研讀,在佛學義理中,尋找安身立命之道,其近一世紀的漫長歲月,以點滴文字,為生命留下美好印記。從曹爺爺身上似乎也讓我體悟到「人間重晚晴」,晚晴雖短暫,若不因此而感傷嗟嘆,同樣也能展顯出讓世人讚嘆且珍視的美麗人生。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