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祁漢 華文系98級學生/臺大臺文所博士生
年初聽聞大學好友傳來秀美老師退休的消息時,忽然驚覺,光陰荏苒,日月如梭,我從華文系畢業竟已超過十年了!回首大學的慘綠年華,因應當時東華大學與花蓮教育大學合併下辦理系所的整併,我大二自臺灣語文學系(後與鄉土文化學系整併為臺灣文化學系)申請轉系至剛成立的華文文學系。草創初期的華文系,系上師資都是一時之選,老師們也自然對第一屆的學生抱持著莫大的期許與嚴格的要求,我也跟著學弟妹們每門課閱讀海量的學習資料,讓我們每天不是在讀文獻資料,就是在前往圖書館的路上,然而這些資料的堆砌也在日後成為我學術養成深埋的種籽,等待萌芽。
回憶秀美老師在課堂的聲影,老師雖然嬌小玲瓏,但在課堂上總是充滿活力,在她平易近人、幽默風趣的教導中,引領我們進入知識與實踐的學術殿堂。我修習過秀美老師許多必修及選修的課程,大致可分為二類:一類為華語語系研究課程,包括華文文學導論、歐美華文文學等;一類為田野調查課程,含括田野調查理論與實務及謠諺與社會等。這些課程涵蓋理論與實務,精實又有趣,讓我非常投入。前者,為我的碩士班生涯超前部署並夯實了我的理論與文本基礎,讓我聚焦各類「移動」(如離散、流亡、旅行等)與華語語系的關係;後者,則讓我有機會採訪橫跨二世代當過日本軍夫的祖父,同時也保存著祖父生前最後的聲音檔案並記錄下彌足珍貴的口述歷史。這些資料也在我日後閒暇之餘出版一篇關於軍夫的口述史文章及參與高中「探究與實作」課程教材的編寫。這正是因為秀美老師的用心,讓我在這些課程不僅著力甚深,取得門門A+的好成果,也在我的學術發展產生莫大的影響。此間種種,由衷感激秀美老師當時的課程設計及諄諄教誨。
時光倏忽而逝,在大學畢業後我也曾幾度在學術場合偶遇秀美老師,老師始終如記憶中那般滿溢活力。因此,同儕和學弟妹們也很震驚秀美老師的退休消息。儘管我們都很不捨,最後還是要恭喜秀美老師功成身退,不過我相信老師是退而不休,後面還有許多學術服務需要老師去完成,但無論如何,還是要跟秀美老師致上謝意——感恩您對學生的教導,讓學生受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