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英壽 九州大學大學院比較社會文化研究院教授
在申請日本科研項目「有關宋人文集編纂與傳承的綜合研究」的時候,我從未想過之後會連續申請兩個項目,長達十三年的研究。以下本文是「有關宋代書簡的綜合研究」科研的申請過程。以計劃報告的方式呈現,提供台灣學界了解日本漢學的研究環境。
1、日本的科學研究費取得的現狀
日本的大學裡的文科教員申請科學研究費的時候,一般會申請基盤研究(A),基盤研究(B)以及基盤研究(C)。
基盤研究是一位或者多位研究者共同進行的具有獨創性・先驅性的研究。基盤研究(A)為期3~5年,預算為2000萬日圓至5000萬日圓,基盤研究(B)為期3~5年,預算為500萬日圓至2000萬日圓,基盤研究(C)為期3~5年,預算為500萬日圓以下。申請科學研究費時,需要詳細填寫研究目的概要,以及研究計畫方法等,同時需要填寫申請者以往的研究業績。此外,由於要申請預算,因此需要具體填寫該預算的用途,購買物品等每一項的金額。我研究中國古典文學,在申請預算的時候,會總計購買電腦,書籍的費用,參加學會發表的國內外的差旅費,製作數據的人工費等金額,未達到基盤研究(A)的最低金額2000萬日圓,因此申請了基盤研究(B)。理科的教員需要購買實驗機器等很容易達到基盤研究(A)的5000萬日圓,文科的教員所涉及的研究領域中很少有能達到5000萬日圓的。文科領域中,例如考古學或者美學等容易申請基盤研究(A)。考古學中有發掘遺跡等活動,研究費中包含所需的機器及人工費用。美學專業需要高清晰度的數碼相機拍照以及其他精密儀器,可以申請基盤研究(A)。我的專業為中國古典文學,以文獻考察為主,我在申請預算的時候,制定的計畫是購買大量書籍,然而未能超過2000萬日圓,申請了1956萬日圓。基盤研究採用率一般為20%~30%,通常在正式採用的時候預算額為申請金額的70%。
2、以基盤研究(B)「有關宋代書簡的綜合研究」案例說明
「有關宋代書簡的綜合研究」課題,研究期間為2022年度~2026年度5年,預算為1690萬日圓(直接經費為1300萬日圓,間接經費為390萬日圓)。研究代表者,與共同分擔者如下。
研究代表者:東 英壽(九州大學教授)
研究分擔者:淺見洋二(大阪大學教授),內山精也(早稻田大學教授),
平田茂樹(大阪公立大學教授),林曉光(大阪大學副教授)
以下為本研究的概要,目的及具體實施計畫。
概要:
本研究從兩大視角進行綜合考察,即著眼於中國宋代書簡的考察以及宋代書簡使用情況的考察。首先,著眼於書簡本身的研究,其目的為根據宋代書簡的形式,用語,文體來分析當時書簡的真實情況,通過考察書簡中作者的主張,思想等建立新的作家論。其次,有關書簡使用情況的研究,著眼於書簡的受容,流通,編纂等,分析當時書簡如何流傳收錄於文集中,又如何流傳至今,通過考察書簡中紀錄的文人之間的聯繫,分析當時文人之間的關係網以及交流的具體情況。本研究從以上兩個視角出發,通過對宋代書簡進行綜合考察,對宋代文化以及文學提出新的見解。
目的:
本研究包含對中國宋代書簡的形式,內容,用語等書簡本身的分析以及書簡的受容・流通・傳承等書簡使用情況的考察。通過分析宋代書簡的意義及用途,書簡中紀錄的當時文人之間的關係網以及交流的具體情況,從新的視角綜合考察宋代的文化及文學,思想等。宋代的書簡中包含了分析當時文化,文人交流情況的線索,通過從多角度對其進行考察來闡明迄今為止未知的宋代的文化,文學等多方面的情況。
研討會的計畫:
本研究項目,今年(2024年)為第三年。研究代表者東英壽擔任日本宋代文學學會的會長,今年的活動是與該學會共同舉辦「第三次宋代書簡研討會」。2024年5月18日(星期六),在位於東京的明治大學召開日本宋代文學學會,屆時將舉辦此次研討會。今年的「第三次宋代書簡研討會」是日本宋代文學學會結束部分的企劃,從14:50開始,大約進行一個半小時。發表者與題目如下。
第三次宋代書簡研討會:
總主持人:東 英壽(九州大學)
引言者:林 曉光(大阪大學)
發表者與題目
1、介志尹(台灣大學博士課程):宋代尺牘編集與文學觀念
2、佘筠珺(台灣大學助理教授):宋元啟劄類書的分類與應用
3、張蜀蕙(東華大學副教授):書簡與旅路—北宋文人的寄書、得書與留書
4、平田茂樹(大阪公立大學教授):宋代「書」的再考-以劉克莊的書信為線索
本次研討會有三名台灣的研究者參加,這是其一大特色。我非常期待與台灣的研究者們進行學術交流。明年,後年計畫舉辦第四次,第五次「宋代書簡研討會」,每次預計邀請國外的研究者。我們將會在「宋代書簡研討會」上進行研究發表,交換意見,以推進本次科學研究項目。
3、以基盤研究(B)「有關唐宋八大家散文特色及其受容的綜合研究」案例說明
本課題研究,從2022年度開始。前一年度,「有關唐宋八大家散文特色及其受容的綜合研究」課題(2018年度~2021年度)也被科研費採用,進行了共同研究。預算為1706萬日圓(直接經費1310萬日圓,間接經費396萬日圓)。研究代表者,共同分擔者如下。
研究代表者:東 英壽(九州大學教授)
研究分擔者:淺見洋二(大阪大學教授),內山精也(早稻田大學教授),
副島一郎(同志社大學教授),合山林太郎(慶應義塾大學副教
授),
山本義孝(國文學研究資料館副教授),宮原哲浩(廣島市立大學
副教授)
此次科研成果為《唐宋八大家的世界》(2019年,花書院,共253頁),《唐宋八大家的諸相》(2020年,花書院,共284頁),《唐宋八大家的探究》(2021年,花書院,共232頁)。這三本書被稱為「唐宋八大家論集三部作」。
日本宋代文學學會每年都會舉辦「唐宋八大家研討會」,同時也邀請了很多國外的學者。「唐宋八大家論集三部作」匯集了第一回至第五回研討會的成果。總計收錄了三十一篇論文。包括日本,中國,台灣,韓國,新加坡研究者的論文,日文論文有十七篇,中文論文有十四篇。此研究項目不僅在日本國內,在國際間進行推展與國外的研究者緊密聯繫。
此外,本科研項目的最後年度,出版了《唐宋八大家研究》,收錄了科研成員的研究成果,共計16篇論文。以下為我執筆《唐宋八大家研究》的序文。通過序文可以大致了解本書的編寫傾向。
《唐宋八大家研究》序文
在中國文學史上,一般認為「唐代的韓愈,柳宗元,宋代的歐陽脩等提倡的唐宋古文運動,文體由四六駢儷文轉變為古文」。
關於這種認識,我有兩個疑問。其一是「古文運動」這種表述方式。既然說是「運動」,就需要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韓愈,柳宗元,歐陽脩確實寫了很多詩文,但表面上他們為官僚,政治家,並以此為生。因此,韓愈,歐陽脩用自己理想的古文寫作,現在留存下來的以古文寫作的文章數不勝數,這樣就可以說是進行了「運動」嗎?原本,他們身為官僚,政治家,有必要在社會上推行文學運動嗎?當然,有很多人受到他們的影響寫作古文,但是只是通過追尋古文寫作的影響關係及聯繫來展示其系譜,說這就是「古文運動」的經過,這種想法難道不太過單純嗎?
此外,雖被稱作「唐宋古文運動」,韓愈出生二百三十七年之後歐陽脩出生了,我們應該如何看待這麼長的時間間隔?假設進行了「古文運動」,從唐朝至宋朝這樣長的期間內,能夠持續進行「運動」嗎?當然,宋朝復興古文這也是事實。但是由於使用了「古文運動」這樣的表述,會產生當時推行了這樣的運動的錯覺,無法掌握當時的實際情況。有關此疑問,拙著《歐陽脩古文研究》(汲古書院,2003年)中進行了考察。
其二,「古文」是什麼樣的文體,古文大家唐宋八大家寫作的古文有什麼特色。古文是反對四六駢儷文,不拘泥於對句,四字句,六字句等形式,重視內容的文體。那麼,如果列舉古文的文體的特點,不拘泥於形式,重視內容可以自由書寫,所以很難像四字句或六字句的駢文體那樣指出它的具體特點。但是,我們可以說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就是寫作古文的典範。然而,正因為被概括為唐宋八大家,所以產生了一種錯覺,那就是似乎有統一的古文特色,但八大家其實各有其特色。一直以來,人們對唐宋八大家每個人的文章特色都進行了各種考察,然而並沒有將八個人的古文整體進行比較或者對照,指出其共同點及差異,從整體上掌握唐宋八大家古文特徵的研究。以唐宋八大家整體作為研究視角,是否會發現迄今為止尚未發現的唐宋八大家的古文特徵。本書「唐宋八大家・總論」中收錄的「唐宋八大家古文計量分析考察―序、記、論的虛詞分析―」與「唐宋八大家文章的聚類分析試論」從這樣的視角進行了考察研究。
以唐宋八大家整體為視角進行考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第二個特色是從多樣的視角考察唐宋八大家在日本的受容情況。清代沈德潛選收的《唐宋八大家讀本》在江戶時代被帶至日本,自此唐宋八大家的文章被廣為閱讀。文化十一年(一八一四)昌平黉(德川幕府的高等學校)將《唐宋八大家讀本》作為課本發行,各個藩校競相採用其為教科書,唐宋八大家的文章開始流行。因此,唐宋八大家的文章在日本廣為接受。其在日本的接受情況是本書非常重要的研究主題。本書總論部分的「近世日本漢文作文與唐宋八大家」,「評的蓄積與諳誦記―明治前期日本《唐宋八大家文讀本》的受容方式」,其他部分的「目安箱與韓愈―室鳩巢與唐宋古文・朱子學・經世的關聯」,「王安石「山櫻」詩與近世日本櫻花的議論(補訂版)」,「近世日本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的受容―以室鳩巢與賴山陽為中心」都是有關唐宋八大家在日本受容情況的論考。
本書總結了2018年度~2022年度JSPS科學硏究費補助金・基盤硏究(B)「唐宋八大家散文與特色及其受容相關的綜合研究」(研究代表者 東 英壽)的研究成果。為了考察清楚該研究題目中的「受容」,日本唐宋八大家的受容也是本研究課題的重要組成部分。
其次,本研究課題以唐宋八大家為研究對象,本書中的「唐宋八大家・各論」部分也有必要提出有關八大家各自的成果。但是,本研究課題成員迄今為止研究的專業性不同,難以匯集有關八大家研究的所有的文章。然而,既然標題為《唐宋八大家研究》,八大家中缺少一人即為畫龍而未點睛,是美中不足的。於是,有關至今尚未真正研究的八大家,成員們也頗富考察的視點與見解,此次也將其進行整理,我決定在「唐宋八大家・各論」中匯集有關八大家全員的研究論文。因此,可能會有讀者認為本書尚未達到真正的研究,而略有不滿,然而我認為本書充分提出了有趣的視點及見解。在各論中,集齊了有關唐宋八大家八人所有的研究成果,這也是本書的特色。
本書,由「唐宋八大家・總論」與「唐宋八大家・各論」構成,總論中收錄了以唐宋八大家整體為視角比較對照八人古文的考察研究,總論以及各論中都有八大家受容相關的研究,各論中還有有關八人的各自的研究成果。本書以唐宋八大家綜合研究為目標,不知其是否成功。但我確信已經成功的邁出了第一步。
4、以基盤研究(B)「有關宋人文集編纂與傳承的綜合研究」案例說明
此次科研項目的預算額為1495萬日圓(直接經費1150萬日圓,間接經費345萬日圓),研究代表者,分擔者如下。
研究代表者:東 英壽(九州大學教授)
研究分擔者:淺見洋二(大阪大學教授),內山精也(早稻田大學教授),
荻原正樹(立命館大學教授),中本大(立命館大學教授)。
本科研課題的研究代表者東,與研究分擔者淺見,內山在2022年度~2026年度「有關宋代書簡的綜合研究」,2018年度~2021年度「有關唐宋八大家散文特色及其受容的綜合研究」,2014年度~2017年度「有關宋人文集編纂與傳承的綜合研究」的各項研究課題中分擔同樣的任務。研究代表者東,與研究分擔者淺見,內山在研究上有多年的合作,我們計畫以我們三位為中心申請科研項目,第一次申請到的科學研究費的項目是「有關宋人文集編纂與傳承的綜合研究」,第二次是「有關唐宋八大家散文特色及其受容的綜合研究」,第三次是「有關宋代書簡的綜合研究」。如果第三次的研究項目結束之後,我們三人的共同研究將持續十三年,這真是奇妙的緣分。
博士課程在讀的時候,我在日本中國學會上聽了內山氏(內山精也先生)的有關蘇軾的研究發表,結束之後在會場偶然遇到了內山氏,我主動和他打招呼,以此為契機開始了交流。此外,在有關宋代文學的很多學會上,我結識了研究蘇軾,黃庭堅,陸游等文人的淺見氏(淺見洋二先生),我現在仍記得在杭州舉辦中國宋代文學學會的時候,在車上,他坐在我旁邊,我們當時談論了很多。這是我和內山以及淺見兩位共同研究者相識的經過……我與內山,淺見都是宋代文學領域,研究題目相近,在相識之後,保持交流,共同申請科學研究費,第一次申請的就是「有關宋人文集編纂與傳承的綜合研究」。項目的最後一年出版了本次科學研究項目的成果,即《宋人文集的編纂與傳承》。
在申請科研項目「有關宋人文集編纂與傳承的綜合研究」的時候,我從未想過之後會連續申請兩個項目,並且與內山、淺見共同研究長達十三年,沒想到這個決定持續至今。在申請「有關宋人文集編纂與傳承的綜合研究」之後,申請到兩次基盤研究(B),希望在第三階段「有關宋人文集編纂與傳承的綜合研究」課題能和前兩次一樣可以努力做出成果,為日本的宋代文學研究留下自己的足迹。
(九州大學特別研究者・孫平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