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嬿亘 華文文學系學士生
五、歐思定修士和臺東天主教白冷外方傳教會會院
不到 5 分鐘車程,下午 2 點 35 分,我們來到位在臺東市杭州街的天主教白冷會會院。
一下車,陽光落在會院門前兩側的樹和花,及歐思定修士(Br. Augustin Büchel, 1936-)年邁卻堅毅的臉上,看到他早早站在會院門口正等待我們,朝著我們的方向緩緩走來。當你看見一位八十幾歲的老人家,尤其歐修士作為白冷會的見證者,為講述他所熟悉的人事物,不論狀況如何,仍在微風中等待著。不論多麼細小的事物,都以小心謹慎的態度對待,讓我看見歐修士做人處事的高度,也使我瞥見臺東白冷會深根的一角。這種從心靈深處的悸動與震撼,是一輩子無法遺忘。
現年 87 歲的歐思定修士,來自瑞士,23 歲入白冷會,1963 年來到臺灣,擔任白冷會臺灣區與臺東總鐸區總務,是白冷會第一位來臺的修士。歐修士來臺近 60 年,2003 年曾獲頒臺東縣榮譽縣民,並於 2017 年歸化中華民國國籍,成為「正港的臺灣人」。
歐修士多才多藝,喜歡游泳,也喜歡爬山,於 1978 年成立「向陽登山隊」,踏遍萬水千山;2015 年更是登向陽山,慶祝其八十大壽。他是臺東自然教育、環境保護先驅,提倡規劃臺東琵琶湖黑森林公園,1996 年獲「熱心環境衛生公益人士紀念獎」。同時他也是一位「綠手指」,喜愛各類植物,所有白冷會院的花草樹木,皆由歐修士栽種。
圖 14、現年 87 歲的歐思定修士站在臺東白冷會院大門前,為東華歷史師生團講解白冷會的歷史/陳嬿亘拍攝
初到白冷會,由潘老師向此次白冷會之行的聯絡人趙小姐、曾是校長現為白冷會董事長的張先生及歐修士,一同介紹東華歷史系師生團,並向他們介紹我,由我代表這次師生團送歐修士堅果禮盒,附上自己昨天所繪製的卡片。說來好笑,在那之前我因未曾見過歐修士,只能從潘老師提供簡報的小小照片臨摹,加上自己的創意繪畫,雖然有問過幾個朋友意見,塗塗改改,但實際見到歐思定修士本人,發覺並非是原先所想像,只能說那時心情很複雜。一方面是要送給如此重要的人,總覺得緊張;另一方面則是將自己所畫得不像的卡片給歐修士,有點羞愧。好在歐修士溫和的笑一笑,以既標準又略帶獨特口音的中文,連說好幾聲謝謝,很客氣地說不用送這麼多禮物類似的話,使我焦慮的情緒舒緩不少。
圖 15、筆者為歐思定修士所繪製的卡片/陳嬿亘繪製
相互自介和送禮環節畢後,歐思定修士叫我們圍成圈圈,於會院門口向我們簡單介紹自己,及臺東白冷會來臺灣的發展,像是歐修士選擇來臺東的動機、白冷會在臺東的困難、如何克服各樣困難等。隨後我們跟著歐修士穿過白冷會院的走廊,穿越白冷會的歷史空間,進入位於地下室——原本是作為防空洞,但後來變成堆積白冷會院物品倉庫,直到最近與一間民營的廣播公司合作策展的回顧展區。
一進展區,我被早期來臺白冷會會士在原本臺東市福建路會院的大合照及「何謂白冷會精神?」看板深深吸引住,尤其是當歐修士在這些看板前,親自為我們講述白冷會各樣歷史時,更能體會到白冷會神父和修士們在臺東的歷史事蹟,在這片土地上所付出的努力,如:教育、醫療、環境…,到神父、修士名人看板時,也看得出歐修士對於這些人和事情的想法與感覺。走進拐彎處,臺東地圖恆亙在看板上,各樣顏色、大小的圓點對應臺東各地名稱呼,顯示臺東白冷會各教會分堂由誰管理。有別於展區其他地方,這部份展覽更多呈現神父與修士的生活照片,例如:艾格里神父 (Rev. Hans Egli, 1929-2013)拿起相機攝影,且歐修士告訴我們其實大部分白冷會現有的照片皆是艾格里神父所攝。或是神父們到部落或村子的交通工具,一開始只能騎著腳踏車,到從歐洲德國、瑞士、義大利等地進口重機,像是孫惠眾神父騎重機渡河到另一村子的帥氣照片;再到 1960、1970 年代起進口日本的裕隆汽車,歐修士也向我們講述那時只能三年買一輛,推測當時因處於戒嚴時期,物資和出入境有所管制。(註二)除了上述照片外,也展出實體物品,如:池作基神父(Rev. Meinrad Tschirky, 1930-1992)親自攝影,用德文寫的相片手札本;或是由歐修士提供的「Bikon」日本精工迷你幻燈機,全金屬機身,日本 Seiko 公司早期製造,光源透過幻燈片和鏡頭產生一個放大的影像,投射在呈垂直角的投影幕上,是 1950、1960 年代常見的娛樂設備,適合親朋好友聚集一起欣賞;還有「Hermes(愛馬仕)2000」瑞士古董打字機,由瑞士 Paillard 公司於 1952 年製造,是陪伴歐修士辦公的珍藏,一一記下白冷會過往歲月時光。但最令我感興趣的是展區另一幅合照的大看板,這個看板是 1987 年白冷會神父和修士們於泰源天主堂,為洪克明神父(Rev. Fritz Hunkeler, 1920-2000)慶生。而印象最深刻的是,照片裡有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小孩直接坐在神父腳前,這畫面震撼我的內心。於是,我好奇地問歐修士這張「修行生活」照片為何,雖然當下想問的是歐修士對這張照片的想法,但不好意思這麼直接,因此才向歐修士如此說。可很神奇的是,卻意外問到照片上沒有的事情。歐修士向我們說,這張修行生活照拍攝是在星期一,其中會院有位神父希望會士們能在星期一休息放鬆,出來走一走,而剛好那天也是洪克明神父生日,便到位在東河鄉的泰源天主堂慶祝。正如後來我在白冷會 Facebook 粉絲專頁看到的貼文所述:自然、真實、樸實,這,就是白冷會。
圖 16、「何謂白冷會精神?」看板/陳嬿亘拍攝
圖 17、臺東白冷外方傳教會會院 1/100 的模型/陳嬿亘拍攝
圖 18、池作基神父相片手札本/陳嬿亘拍攝
圖 19、歐修士提供的「Bikon」日本精工迷你幻燈機與幻燈片/陳嬿亘拍攝
圖 20、陪伴歐修士辦公的 Hermes 愛瑪仕 2000 打字機/陳嬿亘拍攝
有趣的是,我在展區聽到歐修士講述曾經與其他神父意見或個性不合之事。例如:林志柔修士(Br. Fritz Weber, SMB; 1932-)愛拍照,但脾氣有些古怪,喜與流浪者相處,曾到臺北與當地的流浪者生活,並對於白冷會院的行政處理方式和歐修士有不同的看法,而歐修士站在總務的角度,認為應要按照步驟和規矩,先穩固白冷會的金源,才夠支出這些事業;但林修士認為白冷會應該要再彈性靈活一點,不需過於死板。過幾天在網路上發現,1960、1970 年代公東高工的教育經費支出,及教育部要使公東高工升格為五專等事件,使白冷會的開銷過於龐大,無法負荷,神父和修士們開大大小小的會議,但意見相左,亂作一團,最後是于斌樞機主教調解才平息這場風波。(註三)還有小ㄒ在白冷會朋友 LINE 群組貼上紀守常神父故事。紀神父因看到蘭嶼上的達悟族人的貧乏,不管白冷會修會需不需要,常將地下室倉庫的東西搬走,拿給島上的人,與當時身為總務的歐修士有過爭執。自知理虧的紀神父也只是和歐修士說:「我們不夠的,天主會再給我們。」(註四)其實,可以從中看出歐修士和神父們的立場雖然不同,但他們對臺東這片土地的付出與愛,都是一樣的。同時,可以看見修士和神父也是活生生的「人」,他們會為白冷會操煩、爭吵、擔心…,但也可以看到他們生命中在面對不同的課題,所做出的抉擇。又或是歐修士向我們透露這整個白冷會展區整理、翻修、製作等花了 900 萬,加上白冷會今年新蓋一座電梯花 100 萬,總共斥資 1000 萬,使我驚訝不已。而當白冷會展區完成後,歐修士所熟悉的一切人事物卻已不在,只剩他和吳若石神父(Rev. Josef Eugster, 1940-)尚還存活,不知是怎樣心情?
走出展區,歐修士帶我們到走廊佈告欄處。上面有幾幅畫,是由白冷會教友所繪,由左至右分別是:童女聖母瑪利亞得聖子耶穌、聖子耶穌 12 歲以前與父親聖若瑟和聖母瑪利亞習得木工知識、聖子耶穌三天死而復活、聖子耶穌被釘十字架、聖子耶穌在海面上行走。但與一般西方繪畫方式不同,畫中竟是用國畫筆觸繪製,且每幅畫皆有相對應的意境與對聯,將聖母瑪利亞、聖子耶穌等人物形象東方化,象徵耶穌基督神的在地化,同時也象徵白冷會會士們為貼近臺東人民而將基督信仰本土化,將福音傳揚出去。
圖 21、歐修士正在解說上面四幅畫的風格與由來,從左至右的圖分別為:聖母得聖子耶穌、耶穌 12 歲前習得木工知識、耶穌傳道、聖子被釘十字架、渡過風浪(在海面上行走)/陳嬿亘拍攝
來到會院的大廳,歐修士仍為我們一一講解牆上照片中的人物為何,但可以感覺得出來歐修士有些疲倦。應該說,從在會院門口我和小ㄒ就有這樣的感覺。雖然歐修士很開心歡迎我們的到來,不知是因為年齡關係,體力雖尚可應付,但當有人問歐修士問題時,總記不起來,無法回答,只能說:「歹勢,年紀大了,這個(用手指指著腦袋)記不住」,隱約可以感受得到歐修士對此失落的情緒。約莫下午 4 點,張校長也可能發現這樣的情況,於是提議歐修士先休息。雖然歐修士好像還想繼續說,但可能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好作罷,與老師們一同到會客室聊天休息。助教葛格則帶我們學生群到一處休息室,變成自由參觀白冷會或是在此處休息。趁此機會,我和小ㄒ與陳迦勒學長和學姊到隔壁的臺東聖母醫院療養中心看看。打開小門,穿越花圃,不到 2 分鐘,就到療養中心。學長向我們介紹聖母醫院與白冷會的歷史,其中有棟建築是當時聖十字架仁愛修女的宿舍,還有彌撒的禮拜堂,並告訴我們這些椰子樹為何面朝東南方向,是因為白冷會以前的大門並非現今位置,而是靠後門附近,與聖母醫院相鄰。
圖 22、歐修士介紹會院大廳牆上各神父和修士照片/陳嬿亘拍攝
之後,我們回到白冷院的聖堂參觀。一進聖堂,有種彌撒時神聖莊嚴的感覺,會堂前方中央有幅畫像,上面畫著耶穌和六個圓圈,圓圈裡面有相對應的人物和情境,似西元 6、7 世紀的繪畫風格,上面寫著看不懂的拉丁文,但卻深深吸引我。我們走出聖堂,一直走,經過準備室、祈禱室、懺悔室等,討論這些地方的功用與意義為何。接著我們走到老師們與歐修士所處的會客休息室,看見耶穌傳福音的可愛布畫插圖,畫風像歐洲中世紀藝術,反寫實主義風格,但人物眼睛更加突出,類似現今動漫中的 Q 版人物形象;還有一幅橫掛在會客室前方的抽象藝術畫作,運用多種幾何圖形,象徵耶穌基督為牧者,信徒是羊群,神用祂的仗保護羊群,顯現光芒和星星,抵禦混色區塊的魔鬼勢力。
圖 23、衣索比亞四旬期靈修聖畫,這幅靈修壁畫由 11 個小圖組成。圖 1、2 為「殺弟之罪」,圖 3、4「諾厄方舟」與「彩虹之約」,圖 5-8 是「稅吏匝凱」,圖 9 為耶穌醫治病人,圖 10「五餅二魚」,圖 11 為「凱旋歌」 /陳嬿亘拍攝
圖 24、耶穌保護羊群的幾何抽象畫/陳嬿亘拍攝
下午 4 點 25 分,歐修士在喝完一杯咖啡之後,繼續帶領我們走到白冷會聖堂中,並講解聖堂的功能與作用。例如:會堂前方所掛的那幅中世紀畫作歷史與意涵,是由一位聖人繪製,裡面有蘊含其使徒的信仰,從懷疑、印證到相信,並繪製其日常田園生活,至今已有 500 多年。或是會堂祭壇前紫色香燭的意涵,與一般平常彌撒紅色香燭,紫色代表尊貴之意,因為 12 月 25 日快到了,正準備耶穌基督降臨節慶。又或聖堂內的椅子和木門皆由公東高工木工科學生製作。抑或有處很特別的飾品,上面製有猶太教的六芒星,而十字架則是東正教的,是由早期來臺的白冷會神父所選。歐修士說他並不知道為何神父要把這個飾品放在聖堂的右前方,但猜測神父當初會將這個飾品放在此處,可能是希望信仰耶和華神或耶穌基督的宗教,不論是猶太教、東正教、天主教、基督新教,都能夠同心合一,一起服事神。當歐修士說這些話時,覺得很感動,有股暖流從心裡漸漸流出。雖然身為基督徒,但其實我對天主教有諸多狹隘的偏見,像天主教各會院都很有錢,或是天主教崇拜聖人很「奇怪」等。直到來白冷會院,才打破我對天主教的想像和既定印象,使我重新認識天主教。
圖 25、Sachsler Meditationstuch(直翻為「克勞森的冥想布圖」)/陳嬿亘拍攝
圖 26、十字架工藝品/陳嬿亘拍攝
介紹完聖堂,隨後歐修士帶我們導覽他所種植的花圃,一一講述他所栽植的花草樹木,像是沙漠玫瑰、粉色雞蛋花樹、茄冬、木瓜、垂柳、棉花等。隨後,我和小ㄒ、小 U、小 W、小 I 聽著歐修士為我們介紹老舊的德製氣壓和濕度計,與一旁放著的香椿種子。走前,我們遇到一位賣水果的老闆送一籃釋迦來白冷會,得知老闆與歐修士是向陽登山隊的山友,很感恩歐修士,自己已三年未曾爬山,仍是待他這麼好,如同家人。從談話中可以感覺出來,歐修士很開心。
聽著歐思定修士的解說,看著身體硬朗的歐修士本人,使我身歷其境。希望下次來臺東時,還能再次拜訪!
圖 27、臺東天主教白冷會會院相關的田野筆記/陳嬿亘紀錄
圖 28、臺東白冷會會院展區 1,歐修士為我們一一介紹白冷會在臺東發展歷程/陳嬿亘繪製
圖 29、臺東白冷會會院展區 2,右側有各個神父和修士生平簡介立牌/陳嬿亘繪製
圖 30、臺東白冷會會院展區 3,右側為橫向臺東地圖,附上白冷會各教堂分堂,內有各樣生活照片,及實物展出/陳嬿亘繪製
圖 31、「修行生活」看板/陳嬿亘繪製
圖 32、一些在白冷會院的有趣事物,例如:香椿的種子、會院的三隻狗狗等/陳嬿亘繪製
圖 33、年邁的歐思定修士早早等待東華歷史師生團情景/陳嬿亘繪製
註解
- 註二:民國 49 年(1960年),裕隆開始生產青鳥轎車後,政府便管制同型車進口。民國 52 年(1963年),政府宣布禁止三噸半以下小客車進口以保護裕隆產品。因此,想要進口海外的車種,只能靠美軍,二是自備外匯。那個年代有能力自備外匯的幾乎都是華僑,且還得與政府關係不錯,符合條件的人本來就很少;二來政府每年只核發 200 張牌照(當然不包含美軍用車,但此說法仍有存疑,因為數據太少),當時的市場氣氛根本容不下代理商的生存空間。然而臺灣買得起車、但跟美軍沒關係以及沒有自備外匯的人還是大有人在,於是出現一個新的角色:汽車掮客。汽車掮客是把美軍的車轉售到需要汽車的本島人士手中。因為供不應求,當時掮客的佣金甚至喊到一台 1000 元美金。由於實在太好賺,也有不少自備外匯的人購買,所以當時臺灣的二手車行情非常恐怖,偶爾會出現比新車進口價還高的怪現象。有鑑於此,政府在民國 56 年(1967 年)全面禁止個人自備外匯辦理進口車,並在民國 57 年 (1968 年)6 月宣布暫停外國人進口汽車。此政策一出,又是一片譁然。市面上大鬧車荒,應該也是臺灣汽車史上第一次車荒。甚至裕隆汽車創辦人嚴慶齡都信心喊話說:裕隆的產品供應充足,品質優良,足敷本地所需。但事實上裕隆的品質一直沒有提升,產量也是龜速攀升,售價居高不下,是以各界紛紛要求政府開放小汽車進口。政府受到來自各界壓力,於是行政院在同年 9 月 12 日做成決議,宣布首度正式開放外國小汽車進口,由中信局統籌辦理。參考自 CELSIOR.C@ME(2012 年 11 月 3 日)。臺灣汽車歷史:從第一台車到首度正式開放進口,痞客邦。取自https://celsior.pixnet.net/blog/post/35156761
- 註三:民視讚夯(2017 年 9 月 10 日)。2017.09.10【台灣演義】台灣後山木工傳奇 公東高工 | Taiwan History, YouTube。取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SWhbDNzByQ
- 註四:盧俊義(2020 年 1 月 25 日)。【專欄】被譽為「蘭嶼之父」的紀守常神父,民報。取自https://www.peoplemedia.tw/news/2a438211-559b-48ea-b5d3-392d681a92b0
- 註五:詳細圖畫故事請參考由馬蘭聖若瑟天主堂魏主安神父(Fr. Gottfried Vonwyl)口述,洪崢(Peter Hong)記錄、攝影(2020 年 3 月 25 日)。衣索比亞神秘畫家 11 幅四旬期靈修聖畫(上)、(中)、(下),ETtoday東森新聞雲。取自 https://forum.ettoday.net/news/665713?redirect=1。及由洪崢攝影,魏主安神父為大家一一講解,衣索比亞四旬期靈修聖畫各自的聖經出處之幕後花絮影片,網址: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472594612945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