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賜良「雞」「癒」見你-療癒雞社會參與計畫成效初探

諮商與臨床學系學士 胡翊軒

  本篇文章目的在於介紹新興動物輔助治療-療癒雞。其包含療癒雞的背景與起源,以及移動式雞舍、團體活動等療癒雞常見的輔療方式,並透過筆者自身經驗,揭開療癒雞的神秘面紗。

  近年來,綠色療癒的興起讓許多新興動物輔療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其中花蓮的黎明向陽園更是借鏡英國母雞力量HenPower計畫,首創了用雞進行輔療方式協助進行社區療癒活動。有幸在黎明向陽園的協助下,筆者與其團隊在大學期間將療癒雞活動及移動式雞舍帶入東華大學,與東華幼兒園進行為期一年的合作,並飼養與訓練了三隻療癒雞。與幼兒園的合作包含設計不同年齡層(幼幼班、小班、中班)適合的療癒雞課程,並且定期前往幼兒園帶療癒雞活動。透過每次記錄幼兒在活動過程的肢體語言、情感反應,以及師長在療癒雞活動後的反饋,得以修正往後的活動設計及統整活動之成效,更擴大了療癒雞服務的族群或年齡層,並朝推廣到花蓮甚至台灣各社區努力。

  回顧計畫的規劃與執行,大學四年間從療癒雞志工到自己設計療癒雞活動,讀者可以了解筆者在推行療癒雞計畫的種種阻礙,但更能從活動後的正面反饋看見對療癒雞發展的期待與展望。

關鍵字:兒童、療癒雞、動物輔助治療

  動物輔助治療(Animal Assistant Therapy, AAT)是一種新興的輔助治療療方式,因其發展歷史較短,導致大眾對其認知有侷限性,時常發生與寵物混淆或是完全不了解的狀況。因緣際會下,筆者在大學的服務學習場域中接觸到療癒雞動輔服務模式的開發歷程。而筆者也利用在黎明向陽園的志工時間,學習如何飼養療癒雞與設計相關活動,並透過參與動物輔療相關講座與工作坊、選修動物福利課程等,增進療癒雞的知識。在大三的專題,筆者組成了自己的療癒雞團隊、飼養了自己的療癒雞,並親自設計療癒雞動輔活動,最後將場域定在東華幼兒園,也把療癒雞服務範圍從身障者與長輩擴大到兒童。

  長達三年半投入在療癒雞服務,筆者透過機構的統計與自身的觀察,發現部分個案在飼養療癒雞的過程(撿雞蛋、換水、餵飼料等)提升自身價值感,將自己從被照顧者轉換為照顧者的角色。也發現在療癒雞的陪伴下,個案的孤獨感降低,例如:個案會自行增加一天內去看療癒雞的次數,即使只是站在旁邊看著療癒雞,對於個案而言,就已經達到了陪伴的效果。而這些觀察到的成果,也讓筆者更堅定了要推廣療癒雞進入社區的決心。不過在推廣進社區的過程中,面臨許多挫折。例如:找不到場域合作,實際詢問拒絕的機構,會發現大眾對動物輔療的印象依然停留在狗、馬等動物,對「雞」則是「髒」或「臭」等偏見。這也讓筆者明白,只有更多人認識療癒雞,才能擺脫大眾對雞的刻板印象。藉由此次寶貴的機會,筆者將從自身經驗揭開療癒雞的神秘面紗,讓更多人認識這種迷人的新興動物輔療-療癒雞。而這篇文章,便是初探本計畫的實行成效,以利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具有以下目的:

  • 認識動物輔療與介紹療癒雞

  如動機所說,療癒雞是一種新興的動物輔療,因諸多以雞作為療癒輔助來源的不了解,造成在場域的推廣在初期有著相當的阻礙。透過療癒雞的基礎介紹,讓讀者更清楚療癒雞是什麼?並協助讀者區分療癒雞活動與移動式雞舍的區別。藉由對療癒雞的認識,讓讀者打破對「雞」的偏見。

  • 評估療癒雞推廣至社區的可能性

  筆者與其團隊最終的目標就是能將療癒雞推廣至社區。已知療癒動物的陪伴,對改善獨居長輩的孤獨感或失重感是有一定成效。筆者期望透過團隊在幼兒園實行的療癒雞計畫,結合機構在長輩身上的成功經驗,將療癒雞帶入社區中的一般家庭,造福大眾。而筆者也將透過自身經驗的回顧,探討在推廣療癒雞遇到的困難、阻礙,讓更多想參與的讀者可以事先注意到相關問題,增加推廣至社區的可行性。

  • 認識動物輔療

  從古老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便發現動物持續被運用在居家照護中。但一直到人稱「寵物協助療法之父」── Boris Levinson受到心理精神分析學派啟發,結合自己的研究,才讓人們開始重視人與動物之間的互助關係,並於 1980 年代開始發展「人與動物關係」的輔療領域(葉明理,2005)。Berget和Braastad(2011)曾提過三種動物輔療的益處:首先,動物對降低人的壓力和焦慮有正面影響;其次,動物可以促進和加強人類的社會互動;最後,可以幫助個人發展其自我效能。

  葉明理、廖華芳及陳秀宜(2002)將現行的動物輔療之做法、模式分為四種:動物輔助治療(AAT) 、動物輔助活動(AAA)、 伊甸園模式及動物輔助模式(AAS)。以下將簡單介紹四種模式:動物輔助治療(Animal-Assisted Therapy AAT)是泛指以特定或是條件合適動物做為媒介,將牠們適當地融入人類教育環境或是健康照護中,並同時顧及人類與動物雙項福祉的理念下,達到醫療照護、教育目的、心理支持、及提升生活品質等目的的作法(葉明理,2005)。當人類撫摸動物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腦內啡等化學物質,進而達到緩和情緒、思考,使人們變得平靜(賴逸仙,2016)。透過受過專業訓練的動物與專業人員,有計畫的運用動物介入的方式協助個案,提升個案身心與精神的成長(葉明理、廖華芳及陳秀宜,2002)。而個案是否適合動物輔助治療,也需要接受完整的評估後,才能決定。並以案主的需求、治療目的、以及治療後想達到的程度,作為設計活動的基礎。動物輔助治療透過設定階段性目的,由淺入深,讓個案慢慢恢復,並一步步給予個案信心與成就感(陳麗茹,2009)。;動物輔助活動(AAA)是讓動物以娛樂性、單純相伴的方式來改善個案的狀況,服務的動物也會經過篩選。每次活動並不一定會有特定的治療目標,活動過程也不要求紀錄或是評估,主要目的在於營造人與動物和諧、愉快的相處情境。在此模式中工作的動物被稱為娛樂性動物(Recreational Animals), 像騎馬、海豚表演等都屬之(葉明理、廖華芳及陳秀宜,2002);伊甸園模式又稱為「人性棲地模式」,此模式強調將醫療機構型的照護體系轉變成像家一樣的自然模式,協助病患在機構中營造家的氛圍。此模式中的動物不需受過特別訓練,而動植物與陽光則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葉明理、廖華芳及陳秀宜,2002);動物輔助服務(AAS)是透過訓練合宜的動物協助生理障礙的人完成部分生活自理,在此模式中工作的動物叫做服務性動物(Service Animals),通常都需要受過嚴格訓練,導盲犬、緝毒犬等均屬之 (葉明理、廖華芳及陳秀宜,2002)。由於他們的工作是提供人類服務,因此通常具有工作責任制(許智傑、謝政廷,2009)。

  • 療癒雞動物輔療方案初探歷程

  而現今台灣發展最成熟的系統為犬類動物輔助治療,例如狗醫生大使。還有其他種動物亦在台灣參與動物輔療的活動,如:海豚、馬等(葉明理,2005)。在動物輔療活動中,透過不同動物的本能、特性,甚至是毛的觸感,都可以帶來不同的輔療效果 (陳麗茹,2009)。近年來,雞也成為療癒動物的其中一員。在英國的非營利性藝術創作基金會「平等藝術」(Equal Art)所推行的 HenPower計畫,希望老人們可以藉由養雞增加和他人互動交流的機會、加強和他人的正向關係、降低孤獨感與憂鬱感,並促進老年人的生活福祉與健康(Equal Art,2018)。在Henpower計劃中有一個假設,即人與動物的交互作用可以為參與者帶來積極的好處。簡單來說,特定目的養雞可以加強社會互動、享受生活和增進生活質量等。這些結果與動物輔助治療(AAT)之間存在相似之處,也是療癒雞構想的雛形-透過人與雞的交互作用,增進個案在認知、情緒、社會人際、教育、復健、壓力調適等功能(Equal Art,2018)。

  位於花蓮的黎明向陽園在2017年開始採用此服務模式,用於花蓮地區的社區計畫,借鏡英國HenPower計畫,將雞納入正式的動物輔助治療系統。藉由多年的養雞經驗與雞的生態特性,於民國106年開始與東華大學諮商與臨床心理學系及該校社會參與中心,結合機構、療癒理論、社區方案,首次帶著蛋雞在花蓮的社區進行「大得雞力計畫」,讓療癒雞成為幫助中高齡身心障礙者與失智老人的幫手(黎明喜樂誌,2017)。而療癒雞與治療犬的不同在於飼養療癒雞不一定需要特定的主人。葉明理(2009)表示,犬隻必須經過單一飼主嚴格的訓練並通過階段性測試才能正式成為治療性動物,而經過訓練的犬隻只有不到15%可以通過測驗。相較之下,療癒雞則是在挑出較親人的雞之後,便能發展訓練。不過,縱使訓練及飼養療癒雞目前不需要經過治療犬一樣嚴格繁瑣的考驗,療癒雞的確不如狗一樣和人可以密切地互動。所以活動過程也多數需仰賴專業人員的操作,更待自然資源、社區與心理教育等專業人士共同發展此一療癒服務模式。目前,黎明向陽園所開發的療癒雞基本上分為兩種服務進展(黎明喜樂誌,2017):一種是以療癒雞為主題的系列輔癒活動(擁抱雞,藝術手做等),讓個案在和雞對話降低寂寞感和憂鬱感,增進人際互動。另一種是移動式雞舍,為行動不便或高齡者設計,並專用於在宅或機構小空間養雞,讓個案在照顧雞的過程中找到生活目標、重新建照價值感。這兩種方式都是動物輔助治療借鑒動物與人類之間聯繫,以幫助維持個人的功能並優化生活質量。(附錄一)

  • 動物對兒童在日常生活中的的療癒輔助

  研究指出,美國許多家庭許多父母認為動物不只可以陪伴自己的孩子,也會讓兒童變得敏銳、有責任心與同理心,所以會在家中飼養寵物(曹維真,2009)。不僅在家庭中可能會有動物相伴,美國許多學校也會在學校課程中融入動物輔助活動(AAA)或動物輔助治療(AAT) (引自曹維真,2009)。Linder, Mueller, Gibbs, Alper 和 Freeman (2018)曾實驗動物介入對於學童的閱讀技巧與態度是否有影響,實驗結果支持動物的介入對於孩童的讀寫能力和對閱讀的態度有益處。動物的陪伴除了在心理上感到溫暖,對生理功能上也有一定程度的助益。感覺統合的基礎是由運動和感覺神經系統交互作用後形塑出特定的神經連結,並影響著後續高階的大腦功能,如:認知、知覺功能等(姚開屏,1997)。最早期的三個基礎感覺系統是本體覺、觸覺和前庭覺,若發生障礙則有可能表現出姿勢控制不良、視知覺動作障礙、動作不協調等行為障礙。協助有感覺統合障礙的孩童通常會有觸覺刺激的訓練(感覺統合治療,2018),而撫摸動物的毛皮或許也能對兒童感覺統合有幫助。

  本研究屬於參與式行動研究,從自然資源、動物學與心理學的知識理論形成進入場域的方案。以積極的研究者進入場域,而非傳統的旁觀式的中立性社會科學研究。從目前已存在的「行動研究」模式, 本研究以「行動研究」作為「研究即是直接觸發理解與改變」的具體行動,研究場域中所發生行動的現時性、動力與經驗的延展反思作為整體資料的原點。研究者在這樣的設定中並非全然客觀中立的角色,而是在場域之中一起參與同為研究資料來源的整理者。Argyris, Putnam, and Smith (1985)指出,提供釋放改變的可能方向(generating liberating alternatives) 以及挑戰現狀(challenging the status quo)是此一研究取向的重要目標,旨在揭示個人與團體行為所在的現場處境,並明瞭如何改變,而這最是理所當然的基礎。在本研究計畫之中,研究者與研究團隊同時也是在志工團隊陪伴工作的第一線成員,與罕見疾病家庭「共有」一段長時間的生活共伴經驗,從這樣的參與性為基礎,形成參與式的行動研究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PAR)設計。Deshler 和 Ewert 在1995年的提醒中提到,探問的推動力可能有不同的來源,包括外來的個人與團體,因此我們需要省思陪伴的形成歷程本是一個倫理與責任逐漸形成,情感逐漸彼此依附的共有經驗。其中涉及機構、家庭、社會文化等等的因素。兩人在1995年的論文中也提到,PAR 的目標在於發展在地知識(localized knowledge),而「彈性」(flexibility)是PAR方法論的重要要求,對參與者擁有權力與知識的過程需要釐清與檢視,不宜採取具體但僵硬的研究方法論。PAR是個行動-研究的互換循環歷程,伴隨著有系統地反思的在彼此參與的過程中形成意義。無論是研究者或是參與者,都一同進入行動與反思的交互循環。

  經由多次的場域溝通,此研究最後在花蓮縣東華大學附設幼兒園執行,實驗對象為東華幼兒園學童,年齡約3~6歲。進行為期16周的療癒雞動輔活動,每次活動40分鐘,活動內容包含兩大類結合生態:一種是「觀察與擁抱療癒雞」,經過方案的設計將三隻訓練過的療癒雞帶入幼兒園的場域,從而讓兒童瞭解雞的生物習性以及生態功能,並開始銜接與兒童的生活經驗。例如:從活動中觀察雞的移動方式,並且教導與療癒雞互動,從生活經驗的重疊之處達到眾多知覺統的目標合。內容包含讓兒童餵雞、擁抱雞、直接性接觸療癒雞等。透過分享撫摸雞的觸感,達到促進情緒與認知等功能;另一種則是「療癒雞相關勞作」,透過療癒雞的照片、雞爪印或是蛋殼作畫,達到創造力的發想,以及促進同儕間的互動,以創造共同話題。(附錄二)

  活動過程皆有合格證照的動物輔助治療師協助督導,並且有獸醫師定期檢查療癒雞的身體狀況。資料蒐集方式為行為觀察報告,觀察兒童在活動進行前後的變化,以及蒐集老師家長的發現。由於此研究為前期計畫,數據並不適合量表分析,所以暫不使用量表測量。而活動進行的注意事項為:須隨時注意療癒雞的動物福利,如果在活動過程療癒雞有不適會立刻暫停活動,更換其他療癒雞,並且不能要求療癒雞做出違反天性的活動。(附錄三)

觀察記錄的初步分析

  透過此研究,筆者與團隊透過在幼兒園觀察兒童與療癒雞互動的觀察紀錄,統整出以下幾點發現:

  1. 療癒雞(動物)對兒童的吸引力大,能讓他們更專注在課堂上,搭配療癒雞教導的知識也較易被吸收或接受。
  2. 療癒雞的體型適中,能讓所有參與活動的兒童都看見,卻不會大到讓他們害怕。其行動相較貓狗也比較緩慢好控制,兒童接受度高。
  3. 原本較無意願參與活動的兒童,接觸療癒雞後,開始願意和同學一起參與摸雞或餵雞。
  4. 摸雞的過程能觀察到兒童在思考,原本較粗魯的行為放緩外,也會主動提出如何與雞相處的疑問。
  5. 兒童在看見療癒雞或與療癒雞互動時,會表現出愉悅等正面的肢體及情緒。
  6. 兒童表現出對療癒雞活動的期待,家長表示對「雞」有新的認識。
  7. 透過兒童活動後的正面回饋,間接地扭轉家長與老師幼兒園老師對於雞的刻板印象(從食物到可以促進人與動物的關係)

  藉由以上幾點觀察,筆者與團隊推論出療癒雞在一定程度上能提升兒童的情緒或人際等功能。並且透過接觸療癒雞,看見兒童對生命的尊重及接受其個別性。而在療癒雞個別活動的過程中,除了能讓兒童了解療癒雞的詳細資訊,也能透過介紹雞的生活型態及需求傳授自然知識。在活動進行的過程,我們也觀察到兒童接觸療癒雞後將其概念帶回家庭中,並讓父母或其他家人能被動的認識到療癒雞,扭轉其對雞的負面印象;更甚有家長主動詢問將療癒雞養入家中的事宜。這個發現讓筆者及團隊認為如果能繼續在幼兒園舉辦療癒雞活動,將有助於療癒雞的概念推廣進社區。筆者也期望未來除了能在活動中增進更嚴謹的認知、教育、心理等課程設計,更能追蹤家長的反饋及舉辦社區工作坊,讓兒童及其家庭即使不透過課程也能引入移動雞舍到自宅,進而在飼養療癒雞的過程達到自我療癒的成效。(附錄四)也期望透過更長期的觀察,統計較明確的數據,證實療癒雞的普及是有益的。

回顧執行與未來展望

  在接納新興的輔療並將其推廣出去的路上,難免會遇到許多挫折與障礙。像是療癒雞是學術界都不甚熟悉的領域,在獲取資料上困難重重,還要面對不了解的民眾、場域的拒絕等狀況。筆者將回顧自己面臨的問題及如何解決,並且對療癒雞的未來抱有什麼樣的期待。

  • 從挫折中站起來,從拒絕到接納療癒雞

  從實行計畫起初,筆者與團隊被心儀的社區多次拒絕,即使後來順利聯繫到幼兒園,也要面臨各界的擔憂。而飼養療癒雞也是很大的難關,需要飼養的經費、場地,還需要隨時掌握牠們的健康。慶幸的是,筆者與團隊透過創新的計畫,連續一年半申請到學校的社群計畫獲得經費。並透過指導教授串聯機構,在東華找到適合飼養療癒雞的場所與協助維持療癒雞健康的獸醫。(附錄五)

  而在幼兒園進行療癒雞活動後,兒童臉上的笑容、對療癒雞的喜愛、對課程的期待也打破家長與老師的憂慮。兒童參與療癒雞活動後的正向回饋也帶動家長的關注,讓幼兒園持續洽談未來的合作。從黎明向陽園在獨居老人與身障者的成功,以及筆者在幼兒園得到的正向回饋,讓筆者對社區未來接納療癒雞保持樂觀的態度。

  • 未來療癒雞推廣計畫

  期待能以量表的方式統計分析,以提升療癒雞的信效度,讓學術界更看見療癒雞。並希望透過兒童參與活動後的回饋,吸引更多人的好奇及興趣,進而引薦移動雞舍進入附近社區的個別住戶(對療癒雞有興趣並願意嘗試移動雞舍的人),並透過個別住戶的經驗分享,引起其他未接觸療癒雞的住戶的興趣。筆者期待幼兒園的研究只是起點,經由成果數據化以及進入不同服務場域,讓療癒雞跟治療犬一樣有一套系統化的檢定和認定,達到更好的規劃和執行,進而推廣至一般社區甚至擴及全台灣。


謝詞

  從對療癒動物一無所知,到串連教授、獸醫、機構一起將療癒雞帶入幼兒園,最後有幸能發表一篇文章,衷心感謝這一路上遇到的所有貴人

  首先感謝三隻可愛的療癒雞,Wendy、Poki 和 Pepero,沒有你們所有的成果都不可能實現。感謝東華社會參與辦公室與助理筱瑩姐一路上的鼓勵,讓我有機會將自己的經驗整理發表。也感謝東華幼兒園的老師讓我和團隊能夠有機會將療癒雞帶入不同的年齡層,並認識可愛的孩子們。也感謝始終大力支持,並且無私提供協助的黎明向陽園與李宏韡獸醫師,你們永遠是最強大的靠山。特別感謝的是指導教授──士恆老師,除了給予我跟團隊相當大的發揮空間,也給予我非常多正面的力量。記得初期遇到瓶頸,老師的安慰及大力支援讓我們很快振作,最後得以找到好的場域。也是老師提供我們許多經費的申請管道,讓我們可以放心地做下去,最終有好的成果。最後感謝我的組員:余姿瑩、姜晶予、洪晨瑜,如果沒有你們毫不猶豫地陪我開啟這趟瘋狂的旅程,並一路陪著我堅持到畢業,我想我可能早就因為挫折跟阻礙放棄了。感謝遇見了你們,感謝我們的堅持終於有了成果。

                          胡翊軒 2020.10.11


參考文獻

  • 邱淑義、廖守恩(2017 年 1 月)。母雞力量大──來自英國 Equal Art 的 Hen Power。黎明喜樂誌,139,9-10。文章來源網址: https://issuu.com/newdawn-shalom/docs/newdawn139
  • 陳麗茹(2009 年 8 月)。Dr.Animal 動物輔助治療法。時兆月刊,38,34-39。 文章來源網址:https://reurl.cc/7nj2N
  • 曹維真(2009)。 寵物治療運用於兒童與青少年。諮商與輔導,278,17-20。 doi:10.29837/CG.200902.0009
  • 許智傑、謝政廷(2009)。寵物治療的基本概念。諮商與輔導,278,2-6。Doi: doi:10.29837/CG.200902.0003
  • 葉明理、廖華芳、陳秀宜(2002)。台灣的動物輔助治療。台灣醫學,6(1), 102-106。doi:10.6320/FJM.2002.6(1).15
  • 葉明理(2005)。來喜的小把戲──談台灣動物輔助治療的發展。護理雜誌, 52(4),23-30。doi:10.6224/JN.52.4.23
  • 葉明理(2009)。Dr.Animal動物輔助治療法。時兆月刊,38。取自:https://goo.gl/7YDRMn
  • 感覺統合治療(2019 年 1 月 14 日)。感覺統合治療【線上論壇】。取自 https://reurl.cc/MNoLk
  • 廖守恩(向陽園)(2017 年 9 月)。黎明動物輔助服務──療癒雞。黎明喜樂誌,143,9-10。文章來源網址:https://issuu.com/newdawn-shalom/docs/newdawn143
  • 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賴逸仙(2016)。跨越物種的同伴:動物的陪伴效益(碩士論文)。取自台灣博統。
  • Argyris, C., Putman, R., & Smith, D. M. (1985). Action science (Vol. 13). Jossey-bass.
  • Banks, M.R. and Banks, W.A. (2001) The Effects of Animal-Assisted Therapy on
  • Loneliness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 in Long-Term Care Facilities. The Journals of
  •   Gerontology, series A. 57(7), 428-432
  • Berget, B. And Grepperud, S. (2011)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s for psychiatric
  • patients: Beliefs in treatment effects among practitioners. European Journal of
  • Integrative Medicine. 3(2), 91-96
  • Deshler, D., & Ewert, M. (1995).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 Traditions and major assumptions. The PAR Tool Box: Part, 1.
  • Equal Art (2018,10,26). HenPower[Web blog message].Retrieved from
  • https://equalarts.org.uk/our-work/henpower
  • Filan, S.L. and Llewellyn-Jones, R.H (2006) Animal-assisted therapy for dementia:
  •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International Psychogeriatrics. 18(4), 597-611. Fine, A.H. (ed) (2010) Handbook on Animal-Assisted Therapy: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 and guidelines for practice. 3rd edition. Elsevier Inc.
  • Higgins, L.D. (2010) Adjunctive therapies for the chronically critically ill. Advanced Critical Care. 21(1), 92-106.
  • Linder, D. E., Mueller, M. K., Gibbs, D. M., Alper, J. A & Freeman, L. M. (2018). Effects of an Animal-Assisted Intervention on Reading Skills and Attitudes in Second Grade Students.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 46 (3),323-329. doi: 10.1007/s10643-017-0862-x
  • Nimer, J., Lundahl, B. (2007) Animal assisted therapy: A meta-analysis. Anthrozoos:
  • A Multidisciplinary Journal of The Interactions of People andAnimals. 20(3), 225-238
  • Walsh F (2009) Human-Animal Bonds 1: The Relational Significance of Companion
  • Animals Family Process Vol 48, No 4, 462-480
  • Wells D.L (2009) The Effects of Animals on Human Health and Well-Being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Vol 65, No 3 523-543

                            

附錄

資料來源:黎明向陽園(2019年5月15日)。綠自然照顧線上論壇。取自https://reurl.cc/D89YN
筆者與團隊舉辦的療癒雞活動體驗工作坊
筆者與團隊搭建的移動式雞舍

附錄二 東華幼兒園課程設計

附錄三 幼兒園活動觀察記錄

附錄四 幼兒園活動系列照片

筆者團隊飼養的療癒雞(Wendy、Poki、Pepero)
活動開始前讓療癒雞放風
與療癒雞互動的幼兒園學生
療癒雞相關勞作課程作品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