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環球政治經緯-回顧與反思──石忠山

石忠山(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

一、序言

        一如往常,國際政治在過去的一年中依舊起伏跌宕,場景與事件的變化之速,讓人目不暇給,也令人不勝唏噓。那些看似各自獨立的單一事件,背後卻掩藏著錯綜複 雜的連帶關係,說明了國際政治縱橫交錯的內在本質。當年初的巴黎恐攻事件震醒了仍溫存於年節愉悅氣氛中的世人時,似乎也已預告,這部政治序曲即將拉開的, 不僅是2015國際政治的沉重之幕,同時還預言,今年將是充滿許多未知與不祥的一年;再次於巴黎所發生的11月恐怖血腥屠殺也證實,這樣的驚恐與揣測並非毫無理由。

 從時間的縱軸來看,我們看到文明衝突、政權交替、歐債危機、世紀和解、難民問題、中東局勢、亞太風雲等,是2015國際政治大事的時間發生序列。但是,當我們從思考的橫軸來解析這些個別事件背後所隱藏的動因時將會發現,這些事件之間彼此又有著相互糾結的緊密關係,讓人治絲益棼,也令人感嘆世事的變化無常。

二、文明衝突與恐怖主義

        巴黎,這個人稱花都的城市,無疑是2015國際政治的悲劇舞台,它以血腥槍殺事件開啟新的一年,也以相同的悲劇結束這不幸的時煞。查理周刊的恐攻事件,以殺害查理周刊12位 編輯人員揭開本年度的國際政治序幕,讓還在驚恐中不知所措的各國政要齊聚巴黎,嚴斥價值絕對主義的殘忍與不包容。但是,本次事件所揭露的,又豈僅是世人在 面對文明衝突所呈現的失落與無奈?當言論自由被西方世界視為無上的普世價值時,逾越這條價值界域的宗教褻瀆,又如何自省嘲諷言論的不包容,而得與不可畫先 知的伊斯蘭宗教戒律相安無事?尤其,當事後證實,恐怖事件的發動勢力來自於隱身葉門的蓋達組織時,那些凡事以美國馬首是瞻的西方國家,又如何看待這個長期 以來受到美國等西方國家暗中支持、發跡於以遜尼派為主要教派的阿拉伯國家恐怖組織?政治利益的算計與矛盾令人不寒而慄。文明衝突的外衣,一旦隱藏著國際政 治的利益糾葛,所反映的,不過是國際政治現實主義的虛無。這種虛無主義一下以兩河流域為場景,一下又從葉門延燒到敘利亞,上演的不過是同一齣劇碼罷了。

409_05284e4c.jpg
圖一:巴黎遭到恐怖攻擊後各國在重要建築上投影法國三色旗來表達支持與致哀
(資料來源: http://cn.nytimes.com/world/20151114/cc14parisphoto/zh-hant/)

        查理周刊事件發生後的猶太商場殺人案和哥本哈根槍擊事件,看來只是整體衝突中的小火花,因為相較於以128人死亡收場的11月 恐怖屠殺事件,其驚駭程度確實無法與年末的巴黎恐攻事件相比擬。當伊斯蘭宗教極端恐怖主義份子的髮指行徑,一再挑釁捲入中東地緣政治利益各國的敏感神經 時,以懲罰擊落民航機之名,和為無辜死於恐怖屠殺的巴黎人民復仇,只會強化俄法美等國對敘利亞轟炸行動的正當性與合理性,即便在這看似單純的轟炸行動背 後,充滿著各方勢力的利益糾葛與算計,一旦披上文明衝突的外衣,那些隱身其後的勢力競逐也就隨時等候登場的時機,只待藏身暗處的火藥裝置就緒,命運之手將 隨時拉開那早已預備好的衝突引信。

三、政權交替

        巴黎查理周刊事件拉開了2015年 的國際政治序幕,接著上演的,則是全球各地不同國家政權交替的戲碼。有些政權希望藉此鞏固自身搖搖欲墜的權力,有些則展現破釜沉舟之勢,矢言剷除舊勢力的 最後餘威。不同區域的國會大選中,以色列、英國、希臘、土耳其以及緬甸的大選尤其引人所關注,加拿大和澳洲的國會選舉,則猶如民主國家A段班的班長改選,乏善可陳。

         (一)以色列

         本年度國際社會的選舉大事以以色列國會大選揭開序幕。由於預算和極具爭議的建設以色列為猶太國家的基本法草案等問題,讓以色列總理利坦雅虎於2014年12月 提前解散內部早已分崩離析的聯合政府,並且安排於今年三月舉行國會改選。就在選舉前的兩個星期,利坦雅虎在事先未徵得白宮同意下,接受美國眾議院議長的邀 請,前往美國國會發表演說。對於共和黨來說,這項安排固然是對歐巴馬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與伊朗達成核能發展協議所表達的不滿,但是對於利坦雅來說,這未嘗 不是一個大好機會,以國家安全遭受嚴重威脅為理由,藉此鞏固自身搖搖欲墜的權力。由利坦雅虎所領導的執政黨立庫黨最後擊敗由工黨與其友黨所組成的錫安主義 聯盟,順利拿下國會多數。利坦雅虎曾於選舉期間公開表示,支持將以色列建設成為一個純粹猶太人的國家,並且矢言在他任內,絕對不容忍巴勒斯坦的建國成為事 實,使其成為國際輿論的眾矢之的。然而,年初的巴黎恐攻事件和美國國會的演說,意外成了利坦雅虎的最佳助選員。但是,勝選後的利坦雅虎顯然不得不考量現實 局勢、無視當今國際社會對巴勒斯坦的同情與支持,因此收回了他在選舉期間所許下的諾言,將盡一切之力,阻止巴勒斯坦的建國,這也讓以色列版的「兩國論」, 成了利坦雅虎勝選後所必須面對的頭號政治難題。     

      (二)英國

        被視為二戰結束後結果最難預料的選舉,在保守黨取得了絕對多數的情況下,英國完成了2015年 的國會大選。因為這是一場牽動英格蘭、蘇格蘭、威爾斯以及北愛爾蘭之間關係的重要選舉,故而備受國際矚目;選舉結果一旦出現預期的蘇格蘭民族黨成為國會第 三大黨,勢將改變英國既有的權力與資源分配模式。無疑地,這是一場攸關英國國家前途的選舉,一來因為它被視為是蘇格蘭獨立的風向球,二來則是因為它被視為 英國是否脫歐的觀測站。選舉前一般預料,這是一場保守黨和工黨勝負難料的選舉,結果卻顯示,保守黨獲得了絕對多數的國會席次,而無須與其他小黨合作即可組 閣。另外,這次選舉頗堪玩味之處在於,工黨原先被看好將與保守黨平分秋色,卻因在去年的蘇格蘭獨立公投中反對蘇格蘭獨立,因此流失了蘇格蘭工黨支持者的支 持,而以敗選收場。相反地,蘇格蘭民族黨則是這次選舉的最大贏家,其支持者利用這次大選機會,一吐去年獨立公投未竟成功的怨氣,將總席次59席的蘇格蘭地區席次捲走其中的56席,成為下議院第三大黨。一般預料蘇格蘭獨立問題將在未來幾年的英國政壇中,成為繼英國是否應該脫歐以外的另一政治角力戰場。

      (三)希臘

        政 治猶如一場賭局,精明的政治精算師總會在掌握了自身籌碼後大膽喊牌,今年夏天的希臘國會改選,正是希臘總理齊普拉斯在打贏了那場與三巨頭艱困的紓困戰役 後,為乘勝追擊而投入的另一場政治豪賭。艱困的時局,向來是誕生一位英雄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也是無數民族神話裡的基本題材。儘管對許多人來說,這位年 僅四十歲的政壇小夥子,是帶領希臘拒絕向國際債權人還債的政治無賴,但是對多數希臘人而言,卻是一個捍衛國家尊嚴、勇於向國際債權人的苛刻樽節政策說不的 民族英雄。就在全希臘正為是否接受以歐盟為主的國際債權人所提出的紓困方案搞得灰頭土臉、甚至幾乎釀成國家分裂之際,齊普拉斯自然懂得如何運用民族情緒背 後所藏蓄的政治能量,來為這場看似必敗的政治賭局翻盤。歐盟承諾給予希臘第三輪的紓困,讓希臘人民見識到這名政壇小英雄的膽識,齊普拉斯也深諳乘勝追擊的 道理,在取得了歐盟再次給予紓困承諾後,有樣學樣地搞起了民主國家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上演的政治鬥爭老戲碼,亦即:以現任執政黨之姿,解散組成自身政府的國 會,目的一來在於剷除聯合政府中有礙施政的反對勢力,二來則是希望藉由沸騰的民族情緒,讓國會改選能夠更加壯大自己的聲勢。然而,算盤打得再精,也有失算 的一天。齊普拉斯所領導的激進左翼聯盟不僅未能在國會改選中殺出一片紅盤,甚至還在得票率上比前次選舉稍有遜色。或許這正是一個在三年半內共舉行了四次國 會選舉的國家,人民對政治所表達不滿的最佳寫照。英雄出少年的故事雖一再重演,卻無法改變政治反覆無常的本質。

      (四)土耳其

        2015國 際熱門選舉話題之一,還包括土耳其的國會大選。一年內舉行兩次國會大選,在民主政治運作正常的國家是少見的,卻在今年的土耳其上演,其分別於今年六月和十 一月,先後舉行了兩次國會改選。其背景是:執政黨正義發展黨因致力推動將政府體制由現行的內閣制,改為賦予總統極大權限的總統制不被人民所認可,加上親庫 德族的人民民族黨首次跨越國會百分之十的門檻限制,讓執政的正義發展黨無法在六月的選舉中取得絕對多數,以展開其總統擴權的政治企圖,也導致其必須與其他 政黨組成聯合政府,是該黨自2001年單獨執政以來的首次選舉挫敗。本次大選的失利對現任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個人來說,至少具有兩個意義:一、藉由修憲擴充自身權力並不獲得人民的支持;二、這是一次對他所領導的威權治理所進行的公民投票。聯合政府的組成後來並不順利,導致該國必須在今年11月重新舉行國會大選。正義發展黨經過六月選舉的挫敗後,努力塑造其乃唯一能夠維持國家安全與創造經濟繁榮的負責任政黨,並且將10月發生於首都安卡拉的爆炸案,指向伊斯蘭國和親庫德族勢力所為,讓執政的正義發展黨意外地於11月的選舉中獲得大勝。歐盟向來對於人權紀錄極差的埃爾多安政權保持極高的批判性,卻因敘利亞戰事的惡化,導致大量難民湧入歐洲,造成歐洲邊境的不設防,因此特別需要土耳其此刻的積極協助與合作,才能克服難民問題所引發的其他政治效應,也因此對於這次的大選結果表示尊重。

       (五)緬甸

        對於國際社會的民主發展而言,緬甸今年11月所舉行的國會選舉,恐怕是對所有關心全球民主發展的人士來說最為振奮的一件消息。經過長達50年的軍事獨裁統治後,緬甸終於在2015年 接近尾聲時,完成了一場過程和平的民主選舉。一如眾所預料,由民主運動人士翁山蘇姬所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擊敗了與軍方關係密切的現任執政黨「聯邦發 展黨」,並且取得了扣除憲法保留給軍方的四分之一國會席次中超過百分之九十的席次,不僅讓該黨可單獨組閣,也確保新政府在未來推動修憲工程時,可以加快民 主改革的腳步。這次的國會選舉結果雖令人振奮,但緬甸未來的民主發展仍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因人設事的現行憲法能否在全國民主聯盟上台後順利獲得修正,包 括對翁山蘇姬個人角逐總統資格限制的取消,和軍方國會保留席的改革等,都是新政府上路後必須陸續剷除的民主障礙。此外,親美或親中的國家發展路線,亦將考 驗未來國家領導人的政治智慧,畢竟,當登盛於三年前組成了半文人政府後,緬甸長久以來受到歐美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已陸續獲得解除,各國企業無不對這新興 民主國家的企業投資摩拳擦掌,但中國近年來在東南亞的積極佈局,也讓緬甸不得不重視與中國未來的互動關係,這些都是新政府上台後必續面對的重要課題。

410_35c1a881.jpg
圖二:翁山蘇姬領導的反對黨全國民主聯盟在11月8日舉行的緬甸大選中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
(資料來源: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5/11/151113_burma_eletion_explainer)

四、 歐債新解

對於希臘來說,2015年無疑是一個充滿羞辱與憤怒的一年,希臘破產的新聞佔據了國際政治的頭條版面。即便債務危機並非從天而降的突發國難,而是歐洲自2008年爆發金融危機以來,壓垮希臘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它確實讓希臘人民嚐盡了國際嘲諷的冷暖。作為率先倒下的第一張骨牌,希臘的債務危機效應隨後波及到其他經濟體質一樣虛弱的國家如葡萄牙、義大利、愛爾蘭和西班牙等,國際社會也因此將這幾個國家戲稱為「歐豬五國」 (PIIGS)。 希臘多年來無力償還國際借貸不僅導致該國數次更換其領導人,其主權信用也被國際信評機構評為垃圾等級。眼看無法在到期日清償積欠國際貨幣基金和歐洲銀行的 債務,同時又得不到歐盟的及時伸出援手,拉下銀行大門,顯然是希臘被迫走上的最後道路。國際媒體紛紛傳送一張哭坐在銀行大門旁,靠著微薄退休金度過餘年的 老先生,丟棄那有如廢紙般的提存簿的淒涼畫面;而遲遲不肯伸出援手的德國總理梅克爾,此時儼然成了希臘人眼中那個手拿棍棒,厲聲斥責無辜小孩的壞婆婆。當 德國上下一致譴責希臘政府的不負責任、出爾反爾、無心與無能改革,齊普拉斯也就成了德國人眼中有欠修理的壞小孩。德國酸民們的意志是清晰的:要我拿出一輩 子做牛做馬、幹到65歲才獲准退休所積累的財富,來濟助你們這些既浪漫又懶散的人民,免談!

        齊 普拉斯這位政治賭徒,看來深諳政治的叫牌術,也知道手中握有哪些王牌。當他了然,一個統一、團結的歐洲,是實現一個幸福美好的歐洲的前提時,也就自然不會 錯過在必要時使出殺手鐧。歐盟當然也洞悉齊普拉斯心裡所懷的鬼胎,雙方暗自較勁。齊普拉斯使出公投的拖延戰術,要求希臘人民在紓困公投中投下反對票,一方 面要脅將退出歐元區,或者大開邊界,讓挟雜著恐怖主義分子的難民過境希臘來到西歐,另一方面卻又淚眼婆娑的開出要我別走的條件。這看在德國人眼中好氣又好 笑的政治鬧劇,最終以德國將棒子變蘿蔔歡喜收場。直到難民危機轉移了國際社會的焦點,希臘才在接受了歐盟開出比前幾次紓困談判更為嚴苛的條件後,暫時解決 了眼前的燃眉之急。

五、世紀和解

       (一)美古建交

        冰凍了超過半世紀的外交關係,今年七月,星條旗終於在哈瓦那柔和的微風中冉冉升起。那個讓美俄幾乎瀕臨核子戰爭邊緣的古巴危機,一度讓兩國為一個可能徹底 改變全世界的小小按鈕而歇斯底里。即便赫魯雪夫最終以撤彈解決這次危機,但是,作為整起事件的第三者,古巴人民對於美國從頭到尾想要利用古巴掌控其在拉丁 美洲勢力的作法仍舊無法釋懷,長達半世紀的經濟制裁更讓古巴人民痛恨這位民主老大哥的美式資本主義作風。物換星移,局勢變遷,兩國終於在今年夏天走上了和 解之路,讓雙方旗幟飄揚在對方的領土上。

      (二)伊朗核能發展協議

        在 不顧國會反對和以色列總理利坦雅虎的抗議聲中,美國連同聯合國安理會的其他四個常任理事國和德國,於今年七月,與伊朗簽署了限制核能發展的協議,內容包括 限制伊朗濃縮鈾的提煉和使用範圍,尤其是用在核武發展的限制上,並且允許國際原子能總署定期針對伊朗核設施進行檢查與監督,以換取國際社會解除對伊朗的經 濟制裁。伊朗在協議書中承諾,將減少其濃縮鈾存量的百分之九十八,並且開放三分之二已設置完成的濃縮鈾離心機供國際社會監督。

412_523e1af0.jpg
圖三:2015年7月14日各國外交部長在維也納宣布達成《伊朗核計畫的全面協議》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Joint_Comprehensive_Plan_of_Action)

        伊朗的核能發展計畫向來是引起中東局勢緊張的因素之一,長久以來,以色列將伊朗的核能發展計畫視為對其國家安全的一大威脅,利坦雅虎更於今年三月利用在美國 國會發表演說的機會,大肆抨擊歐巴馬政府與伊朗政府就核能發展議題達成協議,是一項重大的「歷史錯誤」。事實上,西方國家才是整起事件真正的始作俑者。當 伊朗於1950年代開啟「以原子彈換取和平」的計劃時,背後的協助者,就是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如法國等,直到1979年 伊朗革命爆發,巴勒維政權被推翻為止。自此,西方國家雖中止了與伊朗的各項核能發展合作計畫,伊朗卻在隨後得到俄羅斯的技術支援下,持續其核能發展計畫。 種種跡象顯示,伊朗的核能發展計畫並非用於和平的用途上,這不僅引起西方國家的關切,也讓國際原子能總署開始針對伊朗的核能發展計畫展開調查。事後證實, 伊朗確實從事核子武器的研發工作,這也讓聯合國自2007年起就此問題展開積極介入。弔詭的是,當以色列於1960年 代積極從事核子武器的研發,並且以既不承認也並不否認的所謂「核不透明」模糊政策,作為恫嚇週鄰阿拉伯國家的做法時,伊朗在那個時候所提出的將該區建立成 為「無核區」的提議,卻始終未獲國際社會的大力支持,使其最終走上核武發展的道路,這一切難道不是國際政治現實主義思維下難以阻卻的結果?

六、難民危機

        一張面部朝下、身體僵硬蜷縮被沖上海灘的難民男童照,震驚了今年夏天世界各地的每個角落,也讓世人徹底領悟到,當前的歐洲難民危機有多急迫。

        自從阿拉伯之春席捲伊斯蘭世界以來,無以數計來自中東、北非和亞洲的難民即開始湧入歐洲;他們長途跋涉除為避開故鄉的戰火,還希望能在富裕的歐洲找到更好的生活。2010年以來,以各種方式來到歐洲的難民每年以驚人的數字持續成長著。他們或者橫渡地中海從海上來到歐洲,或者徒步穿越土耳其進入巴爾幹半島。由於敘利亞局勢惡化,尤其是俄羅斯逕自展開對IS和敘利亞反政府軍的轟炸,讓局勢本以嚴峻的中東情況變得更加複雜。

        這些難民來自不同的國家,主要來自敘利亞和阿富汗,也有來自科索沃、阿爾巴尼亞和塞爾維亞等國,後者由於並非處於戰爭狀態,難民多因經濟因素前來,庇護申請因此多半將遭到駁回,難逃必須遣送回國的命運。相對於其他經濟實力較弱的歐盟成員國,德國今夏敞開雙臂歡迎難民的畫面不斷放送至全世界,因此獲得了極佳的國際形象。歐盟各國中,德國、義大利、法國和瑞典等國雖吸納了難民總數的三分之二,但若從人口比例來換算,奧地利和匈牙利等國事實上也接納了比例相當高的難民。

414_54d24411.jpg
圖四:在歐洲荒野裏徒步遷移的難民隊伍,正穿越邊界進入匈牙利
(資料來源:http://eltonzeng.blog.hexun.com.tw/101954765_d.html)

        歐盟預估至今年底將會有超過140萬的難民湧入。難民危機不僅只是一個國際法的人道救援問題,也考驗著歐盟領導人能否在相關議題上展現歐盟的團結。令歐洲人引以為傲的申根條約雖取消了各成員國間的邊境管制,卻因不同國家在這次難民議題的處理上存有不同意見,和相異的作法與能力,使得這個象徵歐洲統合的協議,因為部分國家基於特定理由暫時恢復境管,而讓人開始懷疑,歐洲統合究竟是否只是一個不切實際的浪漫想像。此外,就處理難民問題的程序而言,「都柏林規則」明白指出,尋求庇護的難民必須在到達歐盟的第一個國家時即完成難民的申請程序,也因未獲徹底遵守,使得疑歐論者再次藉由本議題的炒作,質疑歐盟是否應該走向更深一層的政治統合。

        歐洲難民危機所牽涉的,不僅是歐盟處理難民問題的能力而已,還意外扯出了許多文化衝突的問題。自從難民危機爆發以來,陸續有報導指出,部分收容所內傳出有難民私自執行伊斯蘭宗教律法的情事發生,也有收容所發生不同種族與宗教信仰者間的鬥毆事件,德國社會甚至出現了一種反彈聲浪指出,一旦繼續以這樣一種速度、規模與方式收容難民,德國的伊斯蘭化,將不過只是個遲早的問題。可見難民問題所引發的,並非只是一個單純的人道救援問題,也牽扯到相當複雜的文化衝突問題。11月的巴黎恐怖攻擊事件,讓歐盟各國的難民政策瞬間從人道主義的理想與熱情,拉回到現實主義的務實與冷靜。

七、中東局勢

        (一)沙烏地阿拉伯與葉門

        本以錯綜複雜的中東局勢,在今年三月沙烏地阿拉伯展開空襲由伊朗所支持的葉門什葉派武裝團體「胡賽武裝組織」後,中東地區的局勢即變得更加混沌。七世紀以來的什葉派與遜尼派教派衝突,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在波斯灣國家地區爆發出來,伊拉克、敘利亞已發生和正在發生的故事,今年也同樣在阿拉伯半島南端的貧窮國家葉門上演。葉門共和國曾於冷戰期間一分為二,北葉門由前身自奧圖曼土耳其獨立、王國後因革命而改建成為阿拉伯葉門共和國的國家所組成,國際政治立場親西方;南葉門則是由英國於1967年結束於該地的殖民統治後,所成立親蘇聯的南葉門人民主共和國所構成,南北葉門後於1990年統一,定名為今天的葉門共和國。

        統一後的葉門內部矛盾叢生、政治腐敗。在位33年之久的薩利赫總統因圖謀終身總統的憲法修正案讓自己聲名狼藉,也在阿拉伯之春所吹起的民主改革中成為被整肅的對象。由於對薩利赫長期執政的不滿,加上嚴重的失業率和破敗的經濟,導致葉門近來爆發一連串的反政府示威遊行,人民與政府間衝突不斷。事件最終雖以薩利赫下台收場,卻讓葉門在此動盪的局勢中,成了各方武裝勢力的鬥爭場域,什葉派與遜尼派各自所支持的武裝組織紛紛捲入與政府軍的對抗,葉門版的「三國演義」也因此如火如荼地展開,交戰團體間彼此衝突不斷。就在由伊朗所支持的什葉派武裝團體「胡賽武裝組織」於2014年攻陷總統府之後,以沙烏地阿拉伯為主體的遜尼派聯軍自然不會坐視什葉派於該地區的勢力坐大,因此展開了今年年初以來對葉門的空襲,讓局勢本已混沌的中東情勢變得更加混亂。

415_59ae7277.jpg
圖五:2015年5月11日沙烏地阿拉伯空襲葉門首都沙那(Sana’a)
(資料來源:https://en.wikipedia.org/wiki/Saudi_Arabian-led_intervention_in_Yemen)
        (二)伊拉克、敘利亞與伊斯蘭國

        類似的場景也同樣發生在後海珊時代的伊拉克,以及由阿薩德家族獨裁統治的敘利亞,只不過,大國勢力的紛紛捲入,讓當地局勢變得更加嚴峻。令人聞之色變的伊斯蘭國自從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發跡與壯大起來之後,就不曾在國際政治的版面中缺席過,他們不僅聲稱擁有整個伊斯蘭世界的統治權,也和多國實際交戰。近年來,伊斯蘭宗教極端恐怖組織在阿拉伯世俗主義式微的地區逐漸壯大,這些地區後來也成了當今遜尼派與什葉派宗教混戰的主戰場。伊斯蘭國這個獲得遜尼派阿拉伯國家支持的極端恐怖組織,一方面收受來自這些國家的暗中資助,另一方面卻又因行事手段過於殘忍和野蠻,使得這些國家不得不與其保持距離,可謂令遜尼派阿拉伯國家愛恨交織的對象。他們以解放受到什葉派或其他外國勢力壓迫的遜尼派為名,於波斯灣國家地區發動武裝攻擊。他們不僅攻佔伊拉克北部地區,勢力也擴張進入敘利亞,並且聲稱擁有這兩個國家的主權。他們不僅同伊拉克政府軍對抗,也在敘利亞與該國政府軍和反抗軍同時發動戰爭,這也是造成今天因為逃避該地戰亂,而大批湧進鄰近國家和歐洲難民的問題根源。

        這個脫離自蓋達組織的武裝恐怖組織由於手段過於殘忍,一度被蓋達組織劃清界線。他們不僅轟炸古蹟和清真寺,也不斷向世界媒體放送斬首和其他殘忍處決異議份子的影片,髮指行徑受到全球撻伐。一度與蓋達組織形同陌路的伊斯蘭國,在美國軍事增援後海珊時代的伊拉克後,轉而結盟共同對抗由美國於伊拉克所扶持的什葉派政府,也同時攻擊由俄羅斯所支持、什葉派掌權的敘利亞阿薩德政府。敘利亞由於將一處位於地中海的港口租借給俄羅斯,好讓其勢力能夠藉此深入地中海,俄羅斯因此也以支持什葉派主政的阿薩德家族作為回報。為捍衛於該地區的既得利益,俄羅斯今夏不顧美國與其他西方國家的反對,毅然展開對敘利亞反政府軍和伊斯蘭國的轟炸,其動機也就不難令人理解。

        (三)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就在世人眼光普遍聚焦伊拉克與敘利亞戰事的同時,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衝突並未隨著世人的目光轉移而稍有間歇,我們依舊可從今年九月到十一月,看到雙方因為聖殿山(Temple Mount)和耶路薩冷的問題而大打出手。那是當地人民對於和平會談遲遲沒有進展,和以色列對巴勒斯坦長期的土地佔領與人權壓迫,所表達的憤怒與無奈。雙方的衝突在大量難民湧入歐洲的報導下被淹沒了,也是今年中東地區的衝突中,令人不勝唏噓的一面。

八、亞太風雲

        (一)東亞局勢

        為因應日益詭譎的國際局勢,尤其是自釣魚台對峙以來所引爆的中日緊張關係,日本自安倍晉三上台以來,即決定走強硬路線,以回應與周邊鄰國尤其是與中國的關係。在此局勢背景下,日本國會分別於今年七月和九月,由眾議院和參議院先後通過了「新安保法」,讓二戰終戰以來的日本反戰憲法正式走入歷史。日本政府與國會的此項舉動不僅引起日本國內反戰勢力的強烈抗議,也造成周邊鄰國的不悅與不安。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日本永遠放棄發動戰爭的權利,和以武力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方式,卻在新保法中改變了政府被動使用武力的憲法規定,好讓日本能在國家未來使用武力的空間上擁有更大的彈性。此法之通過引起日本和平人士如動畫名人宮崎駿和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的嚴詞批評,部分法學者也以法律「違憲」,指責安倍政府的作為,甚至還引發了日本自福島核災事件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抗議。

        (二)南海對峙

        中國近年來在東海和南海的勢力擴張,世人有目共睹,其不僅與越南、馬來西亞、印尼和菲律賓等國為南海諸島的主權爭執不休,也以先下手為強的方式,積極在美濟礁等島礁進行填礁造陸的工程,企圖以此改變南海的局勢,以主導未來南海問題的話語權。國際社會對於中國的企圖當然了然於心,也不打算容忍中國單方面改變區域均勢的作法。自2005年以來每兩年舉行一次的美澳聯合軍演,今年首次納入了日本的參與,10月的美日印三國「巴拉馬」聯合軍演,也明白展現了美日印三國對中國勢力的圍堵企圖。為對抗前述勢力集團的太平洋戰略,中俄也於今年八月於遠東地區的日本海海域舉行了聯合軍演,以鞏固兩國的戰略夥伴關係,是兩國自2013年於上海外海舉行聯合軍演以來的再次合作。看來,美國的重返亞洲計畫勢必將以更積極果斷的作為,才能對抗中國大國崛起的國家利益宣稱;而美國航空母艦「拉森號」日前於中國宣稱擁有主權的人工島礁所進行的「公海自由航行」,正是對中國的南海野心所給予最明確的回應。

        (三)兩岸關係

        中國的大國崛起,近年引起周邊鄰國的緊張與不安。自從菲律賓成功將具爭議島嶼主權案件送交國際法庭仲裁後,印尼也打算循此途徑解決與中國間的主權爭議問題。在深諳「樹立更多敵人,不如結交更多朋友」的道理後,中國政府體認到,為突破其於區域政治中所受到的圍堵與敵視,惟有拉攏在血緣上與自身相近的台灣,才能藉由民族主義的同仇敵愾,達成國家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眼看政權更替即將成為2016年台灣政壇無法轉逆的事實後,在兩岸關係上追求終極統一的馬英九總統,自然必須珍惜在位的最後機會,戮力實現其未竟之志業。在深知國民黨選情低迷、藍綠政治版圖即將重新洗牌的情況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然願意配合追求個人功業與歷史地位的馬英九總統,於其最後的在位期間,協助其實現兩岸領導人60年來首次會面的願望。台灣的投懷送抱,當然給予了在亞洲區域政治上備受各國猜忌與嚴防的中國所需的溫暖,中國則回以促成與馬英九總統進行歷史性會面作為回報,雙放各取所需、相互取暖。

        即便親中媒體與人士藉此大作文章,聲稱兩岸未來發展將自此定調,「一中原則」將是兩岸未來發展既有與不變的框架。但是,台灣社會所展現的另一跡象卻顯示,選民手上所握有的選票,將徹底翻轉明年以後的台灣政治局勢。對應著國際局勢的詭譎多變,兩岸關係的撲朔迷離,所反映的,不過是世事無常的恆常定理。

416_14cadd0c.jpg
圖六:2015年11月11日馬習會之「世紀之握」
(資料來源: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504807)

九、結語

        世局動盪的2015年,以巴黎恐攻事件登場,也以巴黎屠殺事件落幕,之間所發生的諸多國際政治大事,看似單一且獨立,但是,當我們仔細思考事件背後所掩藏的動因時將會發現,這些事件與事件之間,彼此又有著牽連不斷的內在關聯。當文明衝突背後藏掩的是大國間的利益角力,和宗教派系間的你爭我奪時,文明衝突不過是這些利益糾葛所呈現的表層顯像罷了。至於不同區域的政權交替,也與該地區的現實局勢息息相關,是特定國家人民對於時局的民意反映。歐債危機與難民問題,雖突顯出歐盟治理的當代危機,卻也揭露了歐洲統合更深沉、也最根本的一個問題,亦即:統一、團結的歐洲究竟是否可能?與古巴和伊朗的世紀和解,雖換來當事國間的檯面合諧,卻依舊無法排除彼此間根深蒂固的猜忌與矛盾。中動局勢的起伏動盪、亞太風雲的詭譎變化,訴說的,不過是國際政治錯綜複雜與糾結不清的內在本質。2015所發生的國際政治大事,為前述命題作了最佳的註解與詮釋。


作者介紹

石忠山,德國海德堡大學政治學博士,現任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領域有:國家學、政治與法律哲學、國際政治與族群政治。近年研究重點專注於憲政多元文化主義、族群特殊集體權利之政治哲學論證;其他研究興趣尚包括各國憲政體制之引介,以及當代國際政治議題的研究等。著有:《後國族時代的民主與法律》、《憲政愛國主義》、《文化差異與集體權利》、《轉型社會的民主、人權與法治》,以及多篇引介各國憲政體制之學術論文。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