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期編輯室手記

主編 林潤華(台灣文化學系助理教授)

  花開花落,春天的腳步遠去,六月盛夏正式到來的時刻。初到花東的人恐怕總覺得這裡的盛夏宛若霸主,既蠻橫又狂暴,但是花東卻承接這些狂暴,轉而成就自己的五光十色,化成湛藍水色、化為透亮清風、化為瑩翠山脈、化為六月迎風搖曳的金黃稻穗,成為人文薈萃的特別。《人社東華》一直試圖將花東的特別,在花東生活的人的思緒,透過這個刊物傳遞給人們,這次小編們又努力地做到了。

  從今年春天開始,《人社東華》在篇幅適度瘦身後,每一輯都試圖帶出一個特定主題加以討論;本期主題著重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上,小編有幸邀請到本校觀遊系遲恒昌教授,以及兩位同樣來自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的楊豐銘博士與許嘉麟博士,呈現三篇精彩的「飲食、文化與日常」的討論,帶領讀者了解飲食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多元討論。在異地旅行時,追求「風味餐」與追求「道地料理」通常是旅人的必備形成,我們藉各種飲食的服用想像異國的情調,我們也借由推廣自身「獨特」的飲食來建立自己文化的想像 (例如臺灣的夜市、珍珠奶茶、臭豆腐或牛肉麵)。可見,飲食已經成為我們了解一個國家或文化的敲門磚。

  遲恒昌老師在飲食文化、尤其在族裔飲食的討論頗有專精,在〈描繪臺灣泰國餐廳的食物文化〉一文中,遲老師呈現了他自博士以來至今對於泰國餐廳在臺灣發展的樣貌。泰國餐廳在臺灣一直都不只是「一種」泰國餐廳,而是在不同的歷史脈絡而發展出許多不同種類的泰國餐廳,包含經營者的背景、菜色與風格、鎖定消費者的差異等脈絡。而這不是最精彩的一部份,遲老師更進一步彰顯,當泰國菜進入臺灣後如何變形甚至創新,使食物不是固著或凍結在歷史中,而是一彈性與不斷流變的文化遺產。而楊豐銘博士在〈阿嬤相招喝一杯:巴斯克銀髮族夜生活與新樂活想像〉一文中,更透過觀察法國與西班牙交接處的巴斯克地區年長者的飲酒作樂的葡萄酒文化,挑戰一般社會對於銀髮族日常生活的刻板印象與束縛。這樣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當臺灣已經步入高齡化的社會的同時,一般社會大眾卻仍將「老化」病理化,將「高齡者/老人」的想像扁平化,甚至將這扁平的刻板印象,按性別、階級、在家庭中的角色等差異,更加強其社會束縛。然而,高齡者不該有夜生活嗎?女性高齡者一定只能扮演良家婦女的慈祥阿嬤嗎?飲酒又怎樣被年齡與性別建構?相信楊博士的觀察將給你新的視野。而許嘉麟博士則將她的關照轉向「創造美味想像的那一群專家」。在其〈法國的美味想像地理對選擇赴法國廚藝學校學習廚藝的影響〉一文中,許博士探討被我們視為創造美味的廚藝專家,當他們身為留學生時,為何選擇前往日本或法國?專業學校的建立、運作以及留學生的來往,又如何與「法國作為美味的國度」這樣的想像地理彼此相互互動?這一篇牽動美味以及全球廚藝人才流動與育成的精彩文章,帶來另一種視野來了解「美味」的建構與創造。

  除了以上探討「美味的關係」的文章之外,本校花師教育學院課程設計與潛能開發學系多元文化教育博士班游雅帆針對她多年在地社區培力的經驗,讓我們突破象牙塔,從在地的角度了解培力策略。〈在關係中尋找培力的可能〉一文是篇反身性十足的精彩文章。當大學象牙塔裡面的人一直想要解構或「解決」資本主義問題時,社區的經營者卻在資本主義的邏輯下借力使力,讓社區的活力能夠存留;即,當我們不能改變結構時,我們便轉由從結構中獲取能量吧!雅帆聲嘶力竭地告訴我們,逆流而上固然重要,但或者順流而下更是水到渠成的一種策略。

  這些精彩的文章固然表現檯面上成熟研究者對於多元議題的視野,但是年輕的聲音也是《人社東華》想要傳達的聲音。本次人社東華繼續與東華奇萊文學獎合作,在本期與讀者分享第十九屆東華奇萊文學獎每組首獎作品,分別為:陳信傑〈道路規劃〉(小說組首獎)、林佑霖〈獼猴桃〉(散文組首獎)、陳尚季〈椅子就這麼旋轉著〉(現代詩組首獎),而下一期的《人社東華》則將持續為大家呈現吳浩瑋〈異物外的永恆〉(高中散文組首獎)、林君洪〈彩虹起床了〉(童詩首獎) 的作品。這些作品標示新世代如何利用文學彰顯他們對於世界的關懷與觀察,後生如何可畏,從這些首獎作品可以略窺一二。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文學獎得獎作品的揭露,將同時讓評審的評語與期許伴隨得獎者精彩的作品出現,讓先行者與起飛者的語詞能夠相互輝映。

  最後,本期壓軸的一月一書,則是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吳翎君教授導讀中研院民族所黃宣衛教授的專書《共築蓬萊新樂園》。池上,已經成為臺灣近年來探討文化景觀經營、社區營造、社會創生的最佳典範之一。然而,在表面的成功述說之餘,黃宣衛教授卻不只描述,而更進一步深究造就此一天造地合場景背後的運作者、地方治理模式、以及人與地互動的歷程。吳教授透過歷史學者之眼,重新審視黃宣衛教授的專書以及池上案例,讓我們可以更加理解池上成功的案例並非偶然,而是一系列人與地互動磨合的過程,也是人與人相互磨合的歷程。當最近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者們強調現今正是「人類世」,探討當前世界是一社會與自然相互造就與互動的歷程時,池上或許是一個可以思索、可以與全球案例對話的好所在。

  無論是作者們或是小編們,我們都試圖在每一期的主題中表現最多元的思緒,企圖帶領大家對於當前臺灣的社會以及發展方向進行思考,畢竟,臺灣的未來掌握在我們手裡。也希望閱讀本期的你,也能獲得同樣在思緒中游動的喜悅。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