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老師的族譜作業讓我有免死金牌、可以問到很多故事:族譜報告的教學札記——陳鴻圖

陳鴻圖(歷史學系副教授)

在學術集點、百大頂大、數字掛帥的高教氛圍中,大學教師們不太談教學實務,要談大概也得在「教學卓越」的層次才看得到。筆者在東華服務近二十年,自認在研究上不夠勤奮,但在教學上應無愧於「作為教師」的志業,適《人社東華》跟筆者邀稿,趁此機會分享一些教學心得,一來藉此以自省,二來希冀能有拋磚引玉之效。為呈現教學現場的真實樣貌,札記內容主要摘自給學生的〈族譜報告問與答〉,因此本文也採問答式體例書寫,但會適時補充及引學生回饋來說明,或許在行文上會有些混雜,也請讀者見諒。

原來讀歷史系還是有用的!

用這句話來破題,不知該高興?還是難過?,這是本系91級(民國91年畢業)A生在做完族譜報告後於課堂分享的心得片段。緣起於筆者在歷史系的3學分必修課「台灣通史(二)」中規定期末報告要做族譜(家族史),A生於過程中曾至戶政單位調閱日治時期的戶籍簿,並參酌其他資料而繪製譜系表,當年度4月初,該生返中部老家掃墓時,有一塊墓碑上先人的名字剝落,當時家中長輩都無法想起這位先人的名字,A生很有自信的說出這位先人應是某某某,長輩們嘖嘖稱奇並說出「原來讀歷史系還是有用的!」這句話。

日治時期的戶籍簿

在大學教授台灣史課程超過20年,給學生各式各樣報告中,族譜是學生撰寫前最感到懼怕的報告,但又是完成後覺得最有成就感的報告。此成就當然不會只是知道墓碑上先人的名字而已,而是撰寫過程中「寫下他們的故事再想想現在的自己,一樣是二十多歲的我們,感覺自己比起他們有很多的空白,那也代表還有很多事等著我去做。」、「很開心我把族譜寫完了,一把鼻涕一把淚,好的壞的回憶,我親愛的家人都被我收藏在這裡了。」(B生,歷史系109級)除此外,「我一直因為個性內向,且台語不太好的情況,而遲遲無法踏入口述史的世界。透過這次族譜報告,我開始和爸爸、外公等親人訪談…」(C生,106-2台灣系)更有不少學生因此報告使「家族的感情更加濃密」。

這份報告的意義何在?為什麼要寫此報告?

族譜是人類記載家族的世系與成員情況的歷史資料,族譜除了對自己家族有重大意義外,在學術上則具有高度的史料價值,如可用來研究宗族制度,包括族產、地方社會等;亦可用來研究人口史,包括數量、教育、遷徙、分佈等;甚至是地方史及國史的基礎材料,即所謂「家有譜牒,州郡有志書,國有國史」。

家族史是構成歷史最基本的要素,族譜又是家族史的基本材料。六朝時的譜牒盛行是為了彰顯門戶,區別貴賤;現在台通報告要寫族譜,目的是為了讓各位藉由撰寫的過程中,「建立與家人更親密的親情」或「撕裂家族的傷口」、「研究方法的學習」、「加深人與土地的情感」等(理由和動機應該是你來說服老師)。事實上族譜一直是研究明清以來人口、移民、經濟、社會史很重要的材料,台灣在六、七○年代亦掀起一股修譜熱潮(一般行情價20-50萬不等)。台通報告寫族譜不是要各位彰顯門戶,也不是要各位「從黃帝開始來尋根溯源」,是要讓各位「土斷在台灣!」。

族譜要怎麼寫?

「說真的,你高興怎麼寫,就怎麼寫!」這是筆者給學生的答案,早幾屆的學長姐們因長期被體制教育馴化的很成功,不太敢「太高興的寫」,常照三餐來問,因而早年報告的樣式跟圖書館看到的族譜長的很像,只差沒有精裝和「黃帝」的畫像而已。近年來的報告則相對活潑許多,《某氏家族史考》、「某某弟子某年隆冬獻祖」(D生,歷史系110級)等這類型的報告愈來愈常見,甚至也採用小說筆法來鋪陳家族的一頁滄桑史,精彩度不下於台灣五大家族,就報告型態的變化來看,誰說教改是不成功的呢?

族譜要有那些內容?

這是學生最常問筆者的問題,可見「說真的,你高興怎麼寫,就怎麼寫!」的指示他們不太相信,因而筆者大概說明幾個可撰寫的具體內容,但又不希望他們就此依循來寫,內容如下:

1.      前言:即動機,筆者建議可用感性的動機,但衷心不要那句「我為台灣人,不可不知台灣事」即可,寫家族史跟是不是台灣人沒有關係。

2.      居住地地理環境:歷史是由時間、空間和人群所構成,因此空間所產生影響非常深遠,「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意思即在此。此部分建議探究家族在現居地和遷入前的地理環境(當然不用在中國原鄉打轉了!),並多了解遷移的推力和拉力原因。

3.      遷移過程、安身立命之處:從開台祖寫即可,如可以儘量找看看先人來台是從那裡上岸的,此可了解早期台灣社會的狀態,但學生大都查不到上岸處,就常常寫「我家開台祖可能是偷渡來台的」,弄到全班好像都是偷渡客的後代一樣。

4.      譜系表:從開台祖開始即可,所謂譜系表就是樹枝狀圖的家族成員表,從自己往上標注上去,能多幾代就儘量多幾代,但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有女性成員,不管是嫁出去的,或娶進來的,異姓或同姓、養子、童養媳、蛉螟子、養女,只要是家族成員都要設法圈進來,美其名叫「壯大家族的聲勢吧!」【戶政事務所有譜系表軟體可以下載使用】。

5.      重要家人小傳:此部份筆者再三叮嚀「不為生者立傳」,但報告交來大多是生者,這部分筆者也開始退讓,想想沒這些生者的傳記怎會有「人士鑑」、「人名錄」這樣的史料呢?

6.      家族重大事件:要和家族關係者才撰寫,當然有些重大歷史事件如二二八事件、土地改革、九二一大地震等,有些家族會直接受到衝撃。但更要注意和「家族有關的事件」,如分家、遷徙、跑路等等。

7.      家族與地方的關係:不管是白道或黑道都是康莊大道,先人擔任地方角頭、或熱心地方事務等等都可以細究。這部分除了直接從家人的口訪或資料著手外,可留意報紙的地方版、學校的校刊等等資料。

8.      傳家寶:其實筆者也不太清楚什麼是傳家寶,這是有一次跟師大台史所的張素玢教授聊到此報告,她給筆者的建議。筆者給學生的說明是「什麼東西是傳家寶,具體或抽象、文字或圖像均可。」學生報告中記錄的傳家寶如「『誠懇待人』、『寬厚處事』與『行善一生』。據悉,外曾祖父與曾祖父皆個性木訥,不曾喊苦、怨天尤人,我想,這也是歷代祖先終身皆奉行的座右銘和留給後世的傳家寶吧。」(E生,歷史系110級)

9.      結語:纂譜心得、編纂大事記、所遇困難、或要罵圖師也可以!閱覽近二十年超過1,500份的族譜報告,在心得處看到大多是學生的感激,感激筆者設計此報告讓他們有機會和家人更親近、更了解自己從何而來,或如本文標題「謝謝老師的族譜作業讓我有免死金牌可以問到很多故事」(B生,歷史系109級),也因此這份報告至今筆者仍堅持要學生完成。

10.  重要家族史料附錄:如日治時期以來的戶籍簿、土地或買賣契約、方志或官文書中的家族材料、口述訪談稿、老照片、報紙資料等,切記!不要將自己從出生到現代的照片都擺上(老師會品評喔!),只要擺一張最美的即可!很多史料很珍貴,利用蒐集過程中順便保存或建檔,這些史料只要用影本或數位史料。

纂修族譜有那些方法?

史學方法大師杜維運教授說過「史無定法」,筆者師承杜老師,認為「纂譜無定法」,但有幾個方法可參考:一是蒐集文獻,一般而言家族史料在地方志中偶會出現,如你是宜蘭人,不妨看看《噶瑪蘭廳志》、《噶瑪蘭志略》….,家中或長輩家多多少少都會有材料、特別是舊族譜或老照片;二是田野調查,如回到日治時期的居住地的戶政事務所找日治時期的戶籍簿,你會知道你是不是高山族或平埔族,你的先人有無吸食阿片、纏足等等;回祖厝東看看西看看,趁農曆過年大掃除時將「公媽牌後面好好看看」,或請示祖先讓你看,掃墓時把墓碑好好研究一番,家族團圓時好好烤打逼問家人一番等;三是口述訪談的運用,本部分筆者會請學生轉台向本系口述史專家阿金老師請益。

學生自己調查繪製祖厝空間格局圖

家人只有二代怎麼辦?或沒有長輩怎麼辦?

有幾代就寫幾代,有多少人可以「利用」就「利用」多少人,你這份報告完成二代,下次撰寫者就多了二代,這樣想不是很有力量嗎?

有沒有族譜纂修相關文獻可以參考呢?(列舉一篇)

廖正雄,〈宜蘭縣史館館藏譜系簡介—兼談如何製作家譜〉,《宜蘭文獻雜誌》47,2000.9,頁29-46。除此外,宜蘭縣史館每年會舉辦一次的家譜研習營,建議可積極爭取參加學習。

報告格式、字數有無規定?

不拘格式、字數,盡你所能,展現誠意!但請一定要加封面,讓筆者知道你是誰?

報告的評分標準為何?

族譜報告佔學期成績的40﹪,評分標準主要看撰寫過程的用心,非厚薄字數多少,因有些人家中已有舊譜,但繳上來的卻隻字未增補,還找不到自己的名字,你們說要給多少分呢?

如遇困難怎麼辦?

除了想辦法克服!還是想辦法克服!或多修兩次本課程一定就可以克服!其實這部份筆者過去是留連絡電話,但似乎學生的生理時鐘和我們老人家不太一樣,常常深夜被嚇醒只為「老師我可以譜系表用手繪嗎?」(心想這不是很好嗎?)或「老師我們家祖厝被拆掉了怎麼辦?」(心想筆者也沒能力幫你蓋回去!)這類無法回應的問題,因此現在建議他們在課堂或研究室時間來討論,就不給連絡電話了!

族譜報告蒐集到的漢藥方紀錄

作者介紹 

陳鴻圖,人稱阿圖老師,現為東華大學歷史系副教授,學術專長為台灣史、水利史。認定「老師」是終身的志業,學生的升等比自己的升等還重要。除教室和學生的互動外,更喜歡帶學生上山下海看台灣的人地風景,動手動腳找材料,曾獲東華大學終身教學傑出獎。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