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的線上田野──2021深耕授課經驗談(三):淺談鳳林百鬼夜行祭:地方黑暗襲產運用的可能性

陳旻傑 臺灣文化學系學士生

前言

  祖父生長於鳳林山興,後於林田山林廠擔任機關車司機並從事伐木工作,幼年時常耳聞祖父向我提起鳳林的種種空間及伐木記憶,然對從小生長於花蓮市,未曾居住、生活於此的筆者,在參與「慢城與地方創生」這門暑期深耕課程前,這座小城僅是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場域。而這門深耕課程一系列移民村田野走讀、調查以及與鳳林文史工作者廖高仁校長的對談,不僅使筆者加深對鳳林的瞭解,同時也開啟對這座慢城更多不同的想像。

  鳳林這座一萬人口的東部客家重鎮,同時也曾是日本在花蓮的三座官營移民村之一。在參與課程前,筆者就已對花蓮日本移民墓地的議題充滿興趣,而這駐地課程四天三夜的首日上午,恰巧又被安排去兆豐農場參與「百鬼回娘家十周年回顧展」。於展場中筆者看見北林社區十年來為鳳林從無到有辛苦打拼的成果,與此同時因為活動就在「林田移民村」中舉行又與「鬼怪」有關,不僅讓我對日本移民墓地現今位於何處且是否尚存於世的問題感到困惑,同時也讓我思考在「黑暗觀光」(Dark Tourism)逐漸蔚為潮流的時代,鳳林百鬼夜行祭是否有與地方黑暗襲產交互為用的可能性。

圖 1:「百鬼回娘家十周年回顧展」,筆者拍攝。

綜觀百鬼夜行祭十週年

  由鳳林鎮北林社區所主辦的「百鬼夜行祭」活動始於 2012 年,當時全國各地風靡地方造節運動,而百鬼夜行也是在此環境下孕育而生,與其他為行銷地方產業而曇花一現的地方造節活動不同,百鬼夜行是個不以產業行銷為目的,著重客家聚落文化保存及致力連結、活化菸樓及林田移民村遺跡此類襲產的節慶主題活動(李美玲,2017)。但這個被發明出來的鬼節活動,雖是在臺灣民俗傳統意義上的鬼月(農曆七月)舉行,同時活動中亦安排法師進行傳統宗教儀式、配發地方信仰中心平安符,並結合菸樓、民俗宗教藝陣、日本移民村文化襲產等的方式綜合辦理(遲恒昌,2018),然而當我們回望節慶最初的發想以及這十年來的辦理成果,仍不難看出節慶活動多處文化移植日本百鬼夜行及複製日本影視產業描繪下的鬼怪形象痕跡。同時,活動雖嘗試與日本移民村的文化襲產連接,惟至今卻仍無與「鬼怪主題」最為相關的地方移民村黑暗襲產、地景間有更深刻緊密的結合,因此筆者認為鳳林百鬼夜行可從釐清移民村的黑暗襲產、地景沿革及現況開始,嘗試建構未來地方黑暗襲產運用的可能。

黑暗觀光與林田移民村的黑暗襲產

  「黑暗觀光」(Dark Tourism)是近年世界上逐漸興起的一種非典型觀光型態,觀光客藉由前往戰場、墓地、恐怖事件發生地等各類負面場域,感受「新奇、有趣、不安、悲傷等複雜情緒」(陳貞吟,2008)。國外有非常多將墓葬空間觀光化的經驗及案例,如「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不僅是法國著名觀光景點,同時也是當地居民平時生活休閒的去處(李珮宇,2019)。不過看似前景無限的黑暗觀光,卻同時蘊含著是否應該將其娛樂化或作為觀光主力的道德爭議,其中一項原因為追求、形塑黑暗觀光「娛樂化」的過程,有脫離、扭曲歷史事實的可能,例如羅馬尼亞的「吸血鬼觀光」即存在將民族英雄妖魔化的問題 (林潤華,2014)。

  而這十年來辦理的鳳林百鬼夜行祭,地方主軸如上段所述是以臺灣傳統民俗信仰中的「鬼月」作為「節慶包裝」並結合文化襲產的行銷應用,以期聚集人流來增強建構地方的認同與自信,故整體來看活動相當強調「娛樂取向」,此點可從鳳林百鬼夜行祭於一個普通沒有黑暗過去的移民村古井,移植、創造、演出日本影視文化的「古井貞子」表演中窺見。而筆者認為鳳林百鬼夜行祭活動進行的場域,在歷史上相較其他空間而言來的獨天獨厚,是日本在花蓮港廳開辦的三座官營移民村之一,因此移民村從建置初期即設有「墓地空間」與「火葬設施」,且上述空間的存在並非永恆不變,而是隨各聚落間自然環境改變及歷史大時代的轉變而有所不同,因此對地方來說無論是「獨特性」或「稀有性」均相當具有黑暗觀光開發的潛力。筆者期待鳳林百鬼夜行祭在未來的十年中,可著重加深對地方黑暗襲產的認識及運用,促使活動整體脈絡能更具深度底蘊並富含地方性。惟在此基礎上建構的黑暗觀光,也仍必須謹慎面對可能存在的道德問題,以及臺灣錯綜複雜的政治與國族認同問題。除此之外,火葬場這個空間,是個相較於墓地更容易讓人感到厭惡、敏感的場域。同時,消失於地景環境但骨灰仍可能埋於土中的日人墓地,該如何被妥善拿來運用及拿捏尺度,即為考驗鳳林百鬼夜行祭主辦團隊的操作藝術。

圖 2:被搗毀的「林田神社殘跡」,筆者拍攝。

移民村火葬場及墓地空間的空間探尋

  目前移民村火葬場及日人墓地的實體建物設施,均已和當年的日人一樣消失在整個鳳林的地景空間環境中,而過去學者對於移民村的研究鮮少談論及著墨上述空間,因此若要探尋前述空間的地理位置分佈,對於一個普通人而言是件頗有難度的挑戰。不過在這門深耕課程郭俊麟教授的教學指導下,筆者透過不同時代歷史地圖、「1945 年美軍航照圖」及當代「正射影像」的套疊使用下,我們仍可在不同尺度的資料與航照/衛星影像中,去尋找地表空間上仍殘存的蛛絲馬跡。

  而此門課程內所蘊含的大量田野課程及機會,亦使得我們可以相當容易直接的與地方資深文史導覽員、工作者和居民進行直接面對面的對談,並適時利用自由田調的機會和時間,悠閒的在鄉村田園中騎著單車前往現地進行調查。除此之外筆者更輔以臺灣系所學的地方史、地理資訊系統(GIS)先備知識,搜集、使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文獻檔案查詢系統」、「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系統」、「國立臺灣圖書館臺灣學電子資源整合系統」及「國家檔案館檢索系統」查詢到許多檔案、文獻資料,並配合當代地籍資料檢索及換算重測前的地籍地號,蛛絲撥繭找出消失於當代地景空間中的移民村火葬場及墓地空間分佈位置。

圖 3:「官營移民吉野豐田及林田村聯絡圖」(1918),取自國立臺灣圖書館。
圖 4:「林田村共同墓地位置一覽圖」,筆者繪製。底圖取自:中央研究院「1945 年美軍航照圖」及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正射影像」。
圖 5:「林田村」取自:《臺灣總督府檔案.國庫補助永久保存書類》,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0010850009。

結論

  筆者認為雖現今林田移民村中的日人墓地及火葬場等實體建物,均已不可抗力地從當代地景中被抹除或消失,但筆者在此堂暑期深耕課程田調中,仍採集到不少地方居民關於墓地空間的記憶故事,同時筆者在課程走讀過程中耳聞地方導覽員講述林田神社附近,有人曾於夜半時刻撞見遭美軍空襲而亡故的亡魂遊蕩在道路上的鬼魅奇譚,因此鳳林百鬼夜行祭要在如此豐富的地景記憶或是歷史資料環境中,將上述黑暗場域及其故事進行複製、再現甚至創造應均非難事。而筆者也觀察到近年國內墓地研究漸增,如高雄市覆鼎金公墓、臺南南山公墓、六張犁受難者墓區、基隆法軍公墓等皆逐獲國人重視,主打墓地走讀導覽為主軸的活動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這也代表臺灣黑暗場域的文化襲產地位及觀光效益與日俱增。綜上,筆者希望鳳林百鬼夜行祭應抓準這個絕佳時機,致力與地方黑暗襲產結合運用,以避免活動中存在過多文化移植及複製日本影視產業下所描繪的鬼魅,同時也促使地方黑暗襲產能被更多的人認識,以凝聚地方一同攜手合作邁向鳳林百鬼夜行祭下個十年的康莊大道。另外,鳳林的天災、疾病、鬼魅等黑暗襲產仍有許多部分可以談論,惟礙於篇幅有限日後有機會再與大家詳述。


參考文獻

  • 李美玲(2017 年 5 月)。社區營造與節慶產業行銷──鳳林百鬼夜行祭實作探究。第五屆花蓮學研討會發表之論文,進豐生活園區大禮堂。
  • 遲恒昌(2018)。客家村的新節慶:鳳林百鬼夜行的地方意義。客家委員會獎助客家學術研究計畫報告。取自 https://pse.is/43vt6u,未出版。
  • 陳貞吟(2008)。黑暗觀光:創傷再現之體驗與詮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報告編號 NSC 96-2415-H-343-004-SS2),未出版。
  • 李珮宇(2019)。墓園如何成為觀光景點──以巴黎拉雪茲神父公墓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系統編號 U0021-G060482007I)doi: 10.6345/NTNU201900579
  • 林潤華(2014)。傷痛與觀看:淺談「黑暗觀光」。人社東華,4。取自https://reurl.cc/nEk1mv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