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曾老師—葉吉書

葉吉書(語言中心兼任講師)

高中時, 歷史老師曾對教育下過一個很精闢的註腳:「教育家與教書匠最大的差別在於是否把傳道、授業、解惑當成一種良心事業。教育家以『人』為本, 願意多方了解每位學生,針對個人,給予適時、適所的引導,充分體現孔子所提倡的『因材施教』。」一路求學, 曾老師是我遇到少數的教育家。

                我向來是個沒自信的孩子。加上自己肢體與視覺上的不便,除了人格養成上,生活上多少需要旁人關照。

                與曾老師的第一次接觸是在 1998 年 2 月初的申請入學面試,當時系上的老師們皆出席該次面試。曾老師坐在當時的系主任旁邊,原本10分鐘的面試變成一個20分鐘的「拷問」。系主任對我所提出的看法與閒暇看過的英文書籍幾乎都給予負面評語。我當時除了越來越緊張,更覺得絕望。然而曾老師都在適當時機插話進來,那特殊口音,將good幾乎講成geed的真誠肯定,讓我覺得很窩心,能靜下心來好好完成面試。

                1998年2月20日申請入學放榜。喜悅之餘,是人生新挑戰的開始。我從小學到高中,學校都在步行10分鐘以內。突然間從新竹到花蓮唸書,我爸媽已經無法像以前那樣呵護著,難免擔心。我爸最後打電話到學校,希望校方能給我必要的協助。那天,曾老師剛好在系辦。她與我爸聊了近一個小時,在電話中,除了對我的一再肯定與讚美,曾老師也保證會盡所有可能讓我在東華求學期間得到很好的照顧。我爸本來執意要我就放棄入學,好好準備聯考,與曾老師聊過以後,也就放心讓我到花蓮展開人生新的旅程。

                大學四年,我修了曾老師的西洋文學概論 (大一,一年),美國文學(大三, 一學期),詩創作(大三,一學期,研究所課程),英文密集閱讀 (大四,一學期,研究所課程)。然而,我與曾老師的接觸都是課後在她的辦公室。雖然不是導師,曾老師願意與我在辦公室裡深談,除了回答課業的問題,還聊生涯規劃。當時我的確計畫念研究所,可是對我而言,念博士是個遠在天邊的秘境。可遠觀,可是遙不可及。曾老師告訴我,我的能力一定可以,而且一定能上很好的學校,好好把博士念完,然後回來接棒。這是她在我大一的時候說的。也因為這樣,我下定決心把書讀好,畢業前也要把托福考好。

                當年申請入學的自傳裡, 我提到自己熱愛創作—我 5 歲開始作曲, 小學畢業時開始用英文寫短篇小說.  曾老師記得我的志向, 所以大二時首推我為當年班上「湛乾一人文藝術獎學金」的受獎者.  除了讓我得到 1 萬元的獎學金, 還得以讓我與湛乾一先生一塊兒用餐, 並展開了從 2000 年以來的忘年之交.

                當年英美系的畢業學分是142至145左右。我三年就把課修完了,但是校方告知,我有交滿4年共8學期學費的義務。當時曾老師是系主任。她開出兩個特別的機會:一、我可以自己設計一個課程,老師也由我自己找,只要老師本人同意願意指導。二、我可以寫一篇論文,將大學所學到的東西盡量應用在文章中。大學的最後一年我過得很充實──我修了英美系上開過唯一一次的「精神分析研究」,並寫了一篇短篇小說,將灰姑娘的故事搬到現代,並融入希臘羅馬神話的諸多意象。那篇短篇小說是我邁向電影之路前的最後一個小說作品。

                因為人生的諸多轉折與意外,我2002年從東華畢業後,先後到波士頓念心理治療碩士,到洛杉磯念文化研究博士,專攻電影批評、電影行銷、觀眾心理,離英美文學越來越遠。在有些人的眼中,我似乎做了離經叛道的事情,辜負老師之前對我的栽培。然而滯美求學的10年間,曾老師還是不斷鼓勵。進入美國排名前面的學校,周遭的美國同學很多都來自名校──哈佛、耶魯。我總覺得自己能力不足。老師一再告訴我要堅信自己能做到:「You can make it.」真的── 我博士論文打敗眾多競爭者,以第二名出線,是該年3位受獎者中,唯一的留學生。

                我2012年5月從博士班畢業。我是博士班班上第一位畢業的。曾老師得知消息,很興奮地在系辦分享喜悅。然而引用美國電影《美國心,玫瑰情》 (American Beauty)的台詞:「That’s the high time of my day. Everything goes downhill from there.」在人生低潮時,曾老師讓我回來兼任,與學弟妹們分享所見、所學、所聞。

                自信的建立,很重要的就是一再被肯定。曾老師從我學生時期的鼓勵轉而對我專業的肯定,適時地給我發展的舞台。2014年我的第一部正式電影作品入圍坎城影展短片項目,美國Ozark國際短片影展最佳影片。曾老師當時是語言中心主任。她希望我接下兩班「英語電影與文化」的通識課,讓我把美國習得的電影理論與實務帶進東華。我「美式獨立製片」的班級經營方式讓學弟妹們體驗美國拍片到上映含行銷與首映的流程。班上的學生(非語傳系者)已有人考上南藝大、台藝大、世新等校的影視相關研究所。其中兩位繳交的作品就是修習我的課時拍的。

                由於我自身持續用英語創作,曾老師碰到有與英文相關的機會就會找我。2015 年,我擔任楊牧翻譯獎的評審之一,還幫忙頒獎。同年,創英所學妹、當代文壇新秀陳育萱,想角逐文化部與美國佛蒙特大學合辦的駐村交流,需要把作品節錄翻成英文。曾老師告訴育萱:「這麼重要的事情, 譯者就不能隨便找。」 曾老師就把這個翻譯機會給我。育萱順利得到為期一個月在佛蒙特的駐村機會,而我也得以認識像育萱這樣優秀的小說家。

                這個暑假,曾老師給我新任務──需要幫忙把文學院的新簡介翻成英文。開學後,老師又開始忙了,我除了學校授課外,也得寫美國新片的場景清單。11月中,我再次受邀上美國的廣播節目談自己的劇本作品。現場直播的Live節目有把錄音放在網上後,我就把連結寄給老師。老師說想邀我吃飯。我當時回老師說,老師現在應該很忙,不用急。我那時想說,12月我大學室友計畫要來,我們到時再一起約老師吃飯。沒想到,我室友的確如計畫於12月回來,卻是來送老師。

                客體關係心理學者認為,孩子健康的心智成長,是父母慢慢學會放手,讓孩子能得以獨立。回到東華,我除了現在是在台上分享人生體驗與專業知識而不是像學生時期坐在台下,其他生活與學生時期沒什麼兩樣。帶學弟妹們在片場拍片,也會與學弟妹們玩在一塊兒。曾老師曾經有一回善意的提醒:「你已經長大了。」老師鬆手了。

                Now I need to stand on my own two feet…


作者介紹

葉吉書 (Nick Yeh) 2002年從東華英美語文學系畢業, 之後從美國Boston College取得諮商心理碩士,Claremont Graduate University取得文化研究 (媒體與電影)博士。滯美期間,曾擔任 Zahra Pictures的簽約編劇,Automative Advertising Agency廣告案特約寫手. 過去兩年的電影作品在數個美國與國際影展得到最佳影片。目前在教書空閒之餘,與一位美國導演合作一部有關一位年輕導演人生旅程的溫馨清新小品。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