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遠緜長的餘韻——記江老師在東華的二三事

林家維 中國語文學系學士、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生

  那年我來東華,懷揣著新鮮又疑惑的心。這一場經歷既是求知,也是結緣的一段路。過程中認識了不少良師益友,江老師也是其中一位。

  她無疑是一位認真、有熱忱的老師。記得我第一次修她的四書課,當時還是頗辛苦的。知識背景的積累尚且不足,掀開論孟,挑燈夜讀是常態。在夜半安謐的氛圍中,細細地咀嚼江老師所傳授的各種視角與觀念。老師除了精研於中國思想,也受過法國哲學以及甲金文研究的薰陶,其觀點之幽微細密,叫我當時不禁感嘆文哲海洋的博大無涯。可喜的是,自己贏得了不錯的成績,更可喜的是,我收穫了對中國思想史發生興趣的起點。

  之後的幾年,我跟隨著江老師學習了《史記》、《荀子》、《禮記》等經典,其中獲益良多。在對荀子思想的討論中,我第一次學習了比較哲學的方法,以荀子、孟子對照盧梭、康德的觀點,探討國家的起源如何、人民與政府的關係如何,以及政府何以為政府等等議題。而在對《禮記》的探討中,儒家禮儀之典奧玄妙,以及其中所蘊含的意義與象徵,也一一展現在我面前。至今我仍記得江老師所強調的一個重點:緣情制禮,稱情立文。所謂禮儀並非死物,而是來自活生生、有情感的人,其大義的根柢在於人,而人之所以為人則是情。誠如《世說》所言:「太上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鍾,正在我輩。」種種深沉之情才使人真正成為人,禮在人與人之中,便也在深情之際。

  江老師同時也是一位頗有趣的老師,會領著學生去參加一些傳統的節慶祭典,比如媽祖遶境、祭孔典禮等等。我就曾跟隨江老師參加過 2020 年台北孔廟的祭孔典禮。江老師對傳統民俗也抱有一份十分獨特的情感,那些古老的禮儀從線裝書中泛著黃斑的紙頁中跳脫出來,融入民俗之中,被賦予了骨肉與血管、吐息與音調,在就香火與唱誦的綿延中。在我看來,江老師不只是博學者,更是篤行者,她所展現出的人文關懷與熱忱,不只能在她所傳授的思想與觀念中察覺,也能在江老師的行動中作見證。

  她鼓勵我們多去思考。江老師並不是一位一直給予解答的老師,她也喜歡拋出問題。在講解〈大學〉時,她常問我們一些問題:君子的絜矩之道是什麼?又為何說「與其有聚斂之臣,寧有盜臣」呢?在講解《史記》時,我記得江老師曾問:太史公為何要將吳太伯列於世家第一?他的深意是什麼?

  這些問題在當時看來或許沒那麼重要,又或者只是考試應付的題解。但在往後某個時間中-或許在某堂課上、或許在飯後閒散地走在東湖畔時,又或者失眠抬頭看星空,受著清風飄搖時-那些問題偶爾會默默地上浮,一次又一次地凝析出不同的答案。〈伯夷列傳〉中太史公的喃喃自問似乎越唱越遠、越唱越宏亮:「儻所謂天道,是邪非邪?」猶《莊子》書中的子桑撫琴,他若歌若哭地說道:「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天地豈私貧我哉?求其為之者而不得也。然而至此極者,命也夫。」江老師所傳授的不只是知識,更是一種餘韻。那種餘韻會隨著經歷的增廣愈加悠遠、愈加綿長,就像天道隨著四時寰轉,那些問號後的意義也隨之型塑、轉化,最終融合成自己的一部分。

  大四那年,我受江老師的邀請,成為了她的四書助教。看見大一的學弟學妹,也像是當時的自己,懵懂又好奇。再次出現在江老師的課堂上,我有了更多新的收穫,幫助學弟學妹解惑的過程,也是一段對自己的省思與磨礪:我如何清晰地去講述自己所知的?如何把容易被誤會的觀念講解得明白?又如何去預想學弟學妹可能不明白的地方?也審視自己哪裡的觀念有偏差?哪裡需要補強?在與江老師討論的過程中,她給予我的指導彌足珍貴,知識上的、答題技巧上的。在準備研究所考試的那段時間中,江老師也無私地給予了我一些良好的建議。

  江老師給我的種種訓練,讓我有了深厚的基礎,能夠去探索其他思想。從儒者的深情到道家的忘情,從古殷的祭器到漢皇的五畤,從白沙蒼海到渺杳的彼岸,從新月長空到內米湖畔的一折金枝。人間的廣博無盡,其樂無窮,其奧妙亦無所止。這段師生緣給了我很多。五年過去,我依舊疑惑,也依舊為新事物而振奮,還如當時。

  雖然已經離開了東華好一陣子,但有時在夢寐迷離中,還以為自己仍在花蓮、還以為要早起趕課、還以為自己睡過頭了。那些記憶一一浮現,話語言猶在耳,恍惚流瀉的晨光滲入簾幕。不得不慨流年荏苒,而蒸黍未熟。

  記得江老師常說《荀子.天論》中的一段話最令她感同身受:「楚王後車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飲水,非愚也,是節然也。」讀中文系或許也是一種「啜菽飲水」的選擇,然而人類思想的多樣性與多面性,又往往使我不由自主地去探究、求索。我想江老師也是如此吧?常言道巔峰迎來虛偽的擁護,黃昏見證虔誠的信徒。對於我們中文人而言,恐怕真是如此。但很幸運的是,在這一路上,我依然結識了不少良師益友,才不至於形單影隻,作今日社會中的異類。再次感謝江老師過去的提攜與指點。

  江老師深耕中文學術界與教育界數十餘載,研究成果可觀。如今光榮退休,邁向未來想奉獻的事功。謹代表東華中文系的學生,為您獻上感恩與祝福,希望您在今後的人生中能一切平安,也感激您過去對學生們的教導以及關懷,學生沒齒不忘。

Loading

留言回覆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