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翔理髮廳(短篇小說推薦獎)

陳顥仁(華文文學系 碩士生)   坐在深紅色皮革布面的理髮椅上,我不習慣看電視,只是盯著自己的手機,偶爾抬起頭來四處張望。說不上哪裡好,一間轉角的家庭理髮廳,藏在另一間磚造、敷土的老房子後面,灰色的屋瓦,窗上有紅磚的鳥踏,破漏的地方用冰箱綠的鐵皮貼過。 ...

雲蹤(短篇小說評審獎)

陳信傑(華文文學系 碩士)   研究所的學長曾經告訴我一個寫作秘訣:「你玩什麼就會寫出什麼。」這句話有如學長用他不可知,但據我主觀認定又大又粗的肉棒敲在我頭上一樣,達到當頭棒喝的效果(畢竟又細又小的棒子敲起來肯定沒什麼感覺)。不過遺憾的是,就算我對學長 ...

母與女(短篇小說組首獎)

洪采薇 (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博士生)   自從LINE有了「收回訊息」功能後,桂枝和靖子兩人或家族的對話視窗中,另一方每每都會看到「unsent a message」。   有時收回得太晚,另一端早已在自動跳出的通知視窗讀到訊息,那些訊息既不是打錯字,也不是句子未完, ...

藝術作為文化寓言——論徐冰的〈天書〉和〈背後的故事〉──林徐達

林徐達(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副教授) 當代登上世界舞台的中國藝術作品總多少帶有一些特色:結合令人瞠目的人物力大型裝置藝術、自中國元素為出發點又以現代人類共有情感作為訴求基調,或是中國式反諷卻能博得西方思維理解並支持的反思題材。特別是這些幼時經歷 ...

志學與記哈的對話──吳冠宏

吳冠宏(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教授) 一、志學與記哈的對話 記得剛來東華大學任教時,知道它位處志學,心中真有說不出的驚喜,每次教授「論孟」課,講授「吾十又五而志於學」章,這樣的偶然與巧合讓我不得不藉題發揮,告訴學子們孔夫子十五歲便立下一生奮鬥的目標, ...

淚光─憶曼哈頓訪談林泠──曾珍珍

曾珍珍(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教授) (Johannes Vermeer所繪戴珍珠耳環的女孩。)        「那位以色列青年士兵扛著一把槍,行囊裡挾帶一本詩集,就這樣應召出征,再也沒回來…」說著說著,她的眼眶裡流轉著淚光,我彷彿看見十七世紀荷蘭畫家維米爾(Johannes Vermeer ...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70週年紀念專刊:誰的敵產?──戰爭下的藝術品流轉與藝術商人──余慧君

 余慧君(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助理教授) 戰爭,意味著「人」被迫大規模、遠距離移動。而當人隨著戰火而移動時,「物」則不間斷的被放棄著,可能被暫時寶藏在隱密處,可能灰飛煙滅,或者,作為交換生存可能性的財貨。戰火仍零星時,收藏者可能透過典當抵押等方式 ...